高职护生通用能力培养途径

2014-03-31 04:02丁建云孙丰斌郝金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护士职业能力

丁建云,孙丰斌,郝金霞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2.94235部队,山东 潍坊 261041)

高职护生通用能力培养途径

丁建云1,孙丰斌2,郝金霞1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2.94235部队,山东 潍坊 261041)

阐述高职护生护理通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高职;护生;通用能力

通用能力是指超越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对各种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通用能力概念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称之为“关键技能”,英国称之为“通用技能”或“核心技能”,美国称之为“基本技能”[1]。护理通用能力已成为国外护理界近30年特别是近10年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1999年,美国护士资格审查中心(ANCC)将建立科学的护士能力测评标准的研究列入5年计划[2]。

1 提高护生通用能力的必要性

1.1 护理服务的特点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综合护理技能注重的是整体护理的实施能力。所谓整体护理,是指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由于在整体护理中,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护理经常是综合起作用的,护理操作仅仅是护理服务的一种载体,属于整体护理的专业技能部分,而给予病人人文关怀、善于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等能力则体现了整体护理中的通用能力水平。因此,培养高职护生通用能力是提升护理服务的需要。

1.2 社会发展的需要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卫生部2010年12月22日颁布《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医院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工作标准》,保证工作进度,切实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工作标准》要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必须“充分认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的必要性,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新的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的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在医疗中的角色包括护理提供者、护理计划者、护理管理者、护理协调者、健康教育者等,护士也从单纯的医生的助手转变为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与他人合作、为自己的专业行为负责等能力将成为护士的基本能力要求。

1.3 减少护患纠纷的需要

决定护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水平上。有资料显示,护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护士缺乏耐心、解释简单、沟通交流障碍、判断以及分析失误有关[3]。因此,教师只有将通用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应用价值。我国通用能力的培养缺少相关考核标准,护理教育中强调以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形式,并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2 护士通用能力构成

根据英国爱德思的界定方法,将通用能力分为7个领域的能力。这7个领域能力及培训目标见表1。“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所列护理能力标准已经过验证,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岗位要求。护理通用能力要求不是凭想象得来的,而是根据护理岗位要求推导出来的。多年来卫生部一直要求医院护理工作目标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为“以病人为中心”,工作目标的调整必然带来工作标准和流程的改变,工作标准和流程的改变将导致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护理能力要求发生变化。

3 高职护生通用能力培养途径

表1 通用能力7个领域及培训目标

3.1 教学过程中渗透通用能力培养

如何将通用能力培养渗透在各课程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及通用能力培养的贯穿水平。这就要求无论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具备就业导向的教育意识。所谓教育意识,是指教育者基于教学对象的发展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规定和责任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是主动将外在职业要求与自身结合起来产生的主体体验,是对职业的认识、认同并付诸行为实践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每次教学活动时,将护生通用能力培养分层渗透在各课程教学中,根据文化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将课程教学中相关的通用能力作为课堂项目目标,努力营造职业环境,在项目任务完成中实现通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真正做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观念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研究对培养通用能力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提倡应用病案分析教学法、PBL教学法、CBL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课本知识的能力,确保课堂上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问。应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作为其课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离开学校时,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对自己专业有独特想法和追求的、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实践者。

3.2 评价方法多元化,将通用能力评价纳入课程考核中

考试评价应包含学生完成的各种有独立见解、观点的研究计划、小型论文等,以激励学生大量查阅参考书(包括网上查阅资料),自己发现知识、辨别知识、获取知识,采用多样化完成形式(独立完成、团队合作完成),开放式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传统方法往往由教师针对某个时间点上学习者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不是过程性、综合性评价,学习者偶然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成绩。

3.3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体现通用能力的考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行业的准入考试,在2011年有了较大的变化,考试命题的参照点已由学校的培养目标转向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我国现有护理教育体制下,护理专科毕业生是临床护理的骨干,要承担临床上主要的护理工作。因而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导向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更加紧密地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实际需要,体现整体护理理念,涵盖临床护理任务和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了对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使考试真正起到判断护生是否具备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基本能力的作用。但对刚完成3年在校学习、临床经验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加大了[4]。

3.4 实习中加强通用能力培养

在对带教教师的访谈中得知,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不知如何与病人交流,不能很好地应用沟通技巧。在对实习护生的访谈中得知,多数护生认为其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技术不熟练,使病人对其缺乏信任,这给其与病人沟通造成了一定障碍[5]。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沟通能力整体偏低[6]。故在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教学医院应安排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做带教教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加强护生沟通技巧训练,提升其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士通用能力培养,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加强护生沟通能力训练,学校要与教学医院密切配合,提高护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院校合作基础上,依据医院整体护理要求,结合护生学习及心理特点,形成护生通用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

护士通用能力与其本人的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职称密切相关[7]。加强对学生通用能力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培养学生通用能力能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社会再就业良性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克服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社会需求多边性的不适应等[8]。另外,培养护生的通用能力更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1]徐静,陈彬.通用能力培养:高职教育必须强化的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8(9):31-33.

[2]黎雪梅,李继平.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8,23(4):74-76.

[3]安秋月,郎玉玲,王莉莉,等.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与实习效果的相关性[J].护理学杂志,2009,24(1):27-28.

[4]刘瑾.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90-91.

[5]唐薇,胡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障碍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30(10):2805-2806.

[6]王金红,高景丽,刘昭君.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护患沟通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10,23(8):2099-2100.

[7]高小雁,王朝焱,沈杰.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通用能力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74-75.

[8]陈腊文.浅谈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通用技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前沿实践,2009,7(14):51-52.

G421

A

1671-1246(2014)03-0090-02

猜你喜欢
护士职业能力
最美护士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