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郁三施综合干预治疗气郁质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2014-04-08 03:56张敬然韩云鹏余传薪郭瑞兰陆雅雯李渡华
河北中医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气郁质乳房肿块

张敬然 李 佳 韩云鹏 姜 楠 余传薪 郭瑞兰陆雅雯 任 静 段 硕 姚 莎 李渡华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的增生病变,它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其发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有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因有婚育、膳食、心理状态、人们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等诸多因素,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痰气郁结。本研究针对气郁质乳腺增生病患者辨郁施药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行气活血,兼辨郁施术以疏理肝气、疏导心神、疏通经络治疗150例,并与乳核散结片口服治疗1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300例气郁质乳腺增生病患者均为2010-09—2013-12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年龄20~45岁,平均(34.5±6.35)岁;病程1~5年,平均(2.8±0.92)年;婚育史:已婚138例,未婚12例。对照组150例,年龄20~45岁,平均(35.1±6.74)岁;病程 1~5年,平均(2.7±0.69)年;婚育史:已婚131例,未婚1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1.1 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 参考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2]制订。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与情绪及月经周期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一侧或两侧乳房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③利用B超、近红外线乳透等检测手段确诊。

1.2.1.2 中医体质诊断标准 由专科医生指导体检者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将填写结果录入“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体质辨识,并参考气郁质诊断标准[3],符合气郁质问题的转化分≥40分,则判断为气郁质。

1.2.2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及准备怀孕的妇女;6个月内接受过激素治疗或服用避孕药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乳核散结片(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007)4片,日3次口服。从月经干净后第3 d开始服用,经期停止服药。

1.3.2 治疗组

1.3.2.1 辨郁施药 予乳核散结片4片,日3次口服。从月经干净后第3 d开始服用,经期停止服药。

1.3.2.2 辨郁施术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施术者双手全掌由乳房的乳根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抚50~60次。然后再选取膻中、屋翳、乳根、章门、太冲、肝俞、阿是穴等穴位,用点、按、揉等手法各按摩3~5 min,根据临床情况加减穴位。自月经干净后第3 d开始按摩,3~5 d 1次,经期停止按摩。

1.3.2.3 辨郁施护 针对气郁质特点主要实施心理疏导,再由膳食、起居、运动等几方面入手,参考相关文献自拟《乳腺增生健康指导手册》进行健康干预、指导。

1.3.3 疗程 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月经周期内乳腺受体内激素的改变而有周期性的变化,当体内激素比例失去平衡,雌激素水平升高与黄体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增生后复旧不全,引起乳腺组织增生[5]。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用非手术治疗,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药疏肝理气及调理冲任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亦可口服孕酮。近年来应用维生素E治疗亦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对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分,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等症状者也可应用手术治疗[5]。但是此种治疗治标不治本,又有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手术治疗对乳房造成损伤,病因并未去除,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发生与肝、脾胃、冲任关系密切,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气滞痰凝,冲任不调。《疡科心得集》对此病有详细的描述:“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既描述了肿块的特点,又指出了乳腺增生病与情志变化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发现乳腺增生病的人群中以气郁质人群占的比例最高。因此针对气郁质乳腺增生病人群实施中医药干预治疗,其目的是纠正其气郁质体质,解除其易患此病的精神因素,再配合药物、局部按摩及其他健康指导,在临床采用辨郁三施中医药综合干预治疗气郁质乳腺增生病。中药乳核散结片中柴胡、当归、黄芪、郁金疏肝解郁,补血活血;淫羊藿温肾调经;鹿衔草补肾调经;山慈姑消痰散结;漏芦通经下乳,加强山慈姑软坚散结、消肿解毒的功效。诸药合用,以达到疏肝解郁、调理冲任、软坚散结止痛的目的。

针对其体质特征进行心理疏导,一是对其抑郁性格及不良情绪的困扰进行开导、启发,使不良情绪得以发泄;二是家人或朋友创造良好的气氛、环境,消除不良情绪;三是激励患者积极与他人交往,调整自我,提高自信心。心理疏导重在疏发以疏泄、疏解使性格变得开朗。另外,嘱咐患者做一些有氧运动以达到肌肉和精神的放松,合理调整生活起居和饮食结构,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预防复发。

乳房与肝、脾、胃等多条经络关系密切,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的原则,按摩经络腧穴,使肝经疏通,通达顺畅,气郁得解[6]。按摩能通过手法和穴位的作用,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能调节失衡的卵巢功能,使其达到平衡,使肿块消除,胀痛消失,达到治愈的目的。此方法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太冲、章门属肝经,与肝俞穴共有疏肝理气之功;屋翳、乳根属胃经,膻中属任脉,3个穴位均在乳房周围,经络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机。

总之,辨郁施药重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行气活血;辨郁施术重在疏通肝经,疏畅乳络。辨郁三施治疗气郁质乳腺增生病多方法合用,标本兼治,从体质学角度治疗此病,充分发挥了中医综合干预治疗的优势。

[1] 张琼,陈家旭,于寰.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生活事件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509-512.

[2]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8.

[3]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46.

[5]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4.

[6] 郭宇飞,郭琪.中医药配合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60例[J].中医杂志,2005,46(7):523.

猜你喜欢
气郁质乳房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