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与管护工作思考

2014-04-15 23:56王永兰
江苏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利站管护水利

王永兰 宋 波

(徐州市水利局,江苏 徐州 221000)

1 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工程意义重大

农村水利基本设施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徐州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旱、涝分明,全市889 亩耕地基本依靠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增产保收,农村水利设施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基础保障。十八大以来,大批的农村饮水安全、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的相继建设,各种类型的泵站、水闸、桥涵、防渗渠和治理后整洁的沟渠环绕在村前村后、田间地头,已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经济、农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百姓得到实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2 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深度不足

农村水利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前期的摸底、规划、设计工作十分困难。由于多种原因,前期工作周期过短,基础资料、信息不够全面,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深度不够。

2.2 施工企业建设市场欠规范,施工水平偏低

由于目前建设任务加大,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几近饱和。农村水利工程技术含量低、施工工序简单,造成中标单位重心偏移,在人员的选派、管理投入上都侧重于重点基建工程。针对农村饮水安全、水利重点县、山区水源地及中小河流治理(完工后基本交给乡镇水利站管理)等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工程,施工单位采取劳务分包的现象较为突出。劳务分包的对象多半是乡镇水利站,存在技术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偏低、无管理经验、质量意识淡薄等情况。

2.3 工程资料不全面,欠规范

由于施工单位重心偏移、乡镇水利站人员技术水平低,造成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工作滞后,整理、归档的工程资料欠规范,并已成为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

2.4 工程质量不稳定,质量通病时有发生

据徐州市水利基建工程质量监督站统计,全市上半年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试块不合格件数达36 组,防渗渠工程出现断裂、塌陷,小型建筑物工程施工工序不规范、外观质量不美观等现象比较突出。

2.5 重建轻管,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多年来,农村水利建设及管理工作中“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面广量大的基本设施管理体系不顺,产权归属不明,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清,管护经费、管护队伍、管护机制不落实,致使设施工程建慢损快、边建边损,造成工程功能减退、效率衰减、保障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持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以及农村持续和谐稳定。

3 创新举措、建管并重、长效管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重大目标,实实在在解决百姓民生问题,针对以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徐州市水利局积极探索、认真调研、分析排查、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而又切合实际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新方案、新路子,创新举措、建管并重、长效管理,确保工程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3.1 摸清基础资料、加强前期工作质量

据统计,至2012年8月,徐州市总耕地面积889.17 亩。小沟以上建筑物达182679 座,其中,泵站8896 座、水闸4784 座、涵闸8672 座、桥梁23935 座等。这些工程基本归属于当地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部分由行政自然村管理。针对现有工程的有效管理,下一步规划建设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摸清基础资料是为关键。市局农水部门连同各县(市)、区水利主管部门历经近1年时间,通过数次基层调研、分析排查、汇总统计,全市范围内的农村水利设施状况进行了彻底的摸底、检查,形成了以上数据,并按照设施的完好程度、运行工况、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建立档案,为今后的规范管理建立了较为扎实的资料库,同时也为后期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工程设计上采取设计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共同普查,共同摸底、排查问题,商讨方案,确保实施方案切实、可行、有效。

3.2 规范施工队伍、强化工程质量

据统计,近3年内农村水利工程基本是各县(市)、区水利企业承担本地区的工程建设,鉴于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技术含量低的特性和今后工程管理的归属情况,对工程采取了劳务分包,一般由乡镇水利站负责实施。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强化中标单位现场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工作,整改以往存在的“以包代管”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由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水利站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保证工程质量。2010年至今,各县(市)、区水利主管部门已组织了数十次培训,经培训人员达400 余人,各水利站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工程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3.3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工程重建轻管、管理体系不顺,产权归属不明,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清,管护经费、管护队伍、管护机制不落实等问题很突出,致使相当一部分工程建而无管、损而无修、修而无钱,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金,而且在老百姓当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徐州市水利局在2013年上半年就积极组织人员,根据全市的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现状,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水利基本设施管护工作的意见》,已经徐州市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并于2013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实施意见的发布将为全市的农村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为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保证。

3.3.1 实施意见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农村水利基本设施管护体制为重点,以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为目标,依法明晰产权、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严格管护标准、完善管护政策、提高管护水平,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管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保证。

3.3.2 实施意见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采取明确管护体系、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行政手段,建立由县、镇两级政府主导的农村水利基本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公共利益原则,明确农村水利基本设施是确保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重要公益设施;坚持分级管理原则,大沟级以上(含大沟级)基本设施,实行由市政府领导的市、县、镇三级“河(湖、库)长制”体制管理;中沟级以下(含中沟级)基本设施,实行由县级政府领导下的县、镇、村三级体制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丘陵、高亢地区和平原湖区等不同特点,区分农村水利基本设施规模大小、投资主体、受益对象等,分别选择不同管护形式。

3.3.3 明确主要任务

一是确定管护范围:农村中沟、小沟、坑塘、塘坝,中沟以下生产桥、涵、闸、站、井、泵等建筑物,干、支、斗渠及进、出口门工程,田间工程、道路、节水灌溉设施等;二是严明管护标准。

3.3.4 明确管护责任

农村水利基本设施按受益对象和影响范围,实行统一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各县(市)区要贯彻执行省政府(苏政发〔2012〕9号)文件精神,按照核定编制配齐人员,落实公共事业经费,积极推进镇级水利站“事+企”改革模式,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成立镇级农村水利施工、管护及农村供水等公司,具体承担农村水利建设、设施管护和镇村供水经营运行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护的设施委托相应的县级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承担具体管护任务。

3.3.5 落实管护资金

管护资金主要包括设施正常维护资金、管理人员资金和保洁资金,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标准另列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政府严格落实2011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在水利建设基金和土地出让金收益提取的10%中,按照江苏省农田水利现代化目标,优先落实每亩耕地15 元的农村水利基本设施管护经费。村级管护经费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解决,或通过“一事一议”办法解决,自建自用的农村水利基本设施管护资金由投资人解决。

4 结束语

“建管并重”,做好工程、管好工作,使工程长期、有效挥发效益,才是工程建设的全部含义。

猜你喜欢
水利站管护水利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济源镇级水利站建设情况调研与思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野马川镇水利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的探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