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范式转换与变革的萌动
——评《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认知、计算与目的性的哲学思考》

2014-04-16 17:32王东浩
江科学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认知科学自动机计算机科学

王东浩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071)

哲学范式转换与变革的萌动
——评《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认知、计算与目的性的哲学思考》

王东浩

(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071)

在对计算机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较为浅薄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认知、计算与目的性的哲学思考》一书的问世,填补了复杂性科学背景下计算机科学哲学的盲点。此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另外,此书着眼于哲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与自动机理论的结合,并在深广的哲学背景下对计算机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深入浅出的评述,对于读者在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指出其可能的出路和走向。因此在实践应用方面,此书也较具影响力。

计算机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认知;计算

从过去的20世纪至今,发展最快而且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无疑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成为新世纪一种象征的背景下,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必然引起哲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这种范式的转换就是所谓“计算机革命”或“信息转向”。这种转向的直接结果就是信息技术哲学的应运而生。逻辑机器哲学和人工生命哲学就属于这样一种新的范式。信息技术哲学是哲学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它的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马,把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计算机与信息的范式引入了哲学的城堡。信息和计算机的概念、方法以及理论已经成为一种解释学框架,通过它可以对世界做出解释。20世纪50年代,在麦卡洛克——匹茨计算神经科学的启发下,冯·诺伊曼提出了具有自增值功能的细胞自动机,这实际上是人工生命体的雏形。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自增值逻辑,并预见到,自增值自动机的逻辑结构在活细胞中必定存在。他的这一猜测后来得到了证实。后来,这一理论再经过科学家进一步的修正、完善之后,提出了分子自动机模型、生物发育的计算机逻辑系统、分类符系统与遗传算法等。这样计算主义哲学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并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这一历史事件体现了信息的转向,以及哲学的与时俱进。它只有通过对自身的不断更新才能保持繁荣。这种自我更新的拉动力就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该书着眼于哲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与自动机理论的结合点,试图在复杂性科学的背景下对人机类比、计算仿真与生命模拟的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深入的讨论,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哲学的若干问题,展示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指出其可能的出路和走向。另外,该书“试图确立计算机科学哲学的核心理念,探讨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生命中的若干哲学问题,为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范式和成熟的研究纲领奠定基础”(见该书前言)。因此,它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这一成果研究需要有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逻辑的背景知识,需要计算机科学学者、科学哲学和逻辑学者通力合作,这一成果具有多方面知识背景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分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目前,国内没有系统而深入研究当代计算机科学哲学的专著。因此,推出一本有时代特色的,反映国内外最新成果的计算机科学哲学专著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其次,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信息哲学、人工生命哲学、计算主义纲领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重点不突出,重大问题尚需深化;最后,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国外成果非常丰富,但是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该书的出现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它对于进一步探讨计算主义纲领的功过以及人机类比、生命模拟等哲学问题,展示计算机科学哲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指出其可能的出路和大致发展趋势有重要的导航价值。

另外,从相类研究的角度来看,国内有社会科学院刘纲教授致力于信息哲学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成果。任晓明教授翻译和介绍的派利夏恩的《计算与认知》一书,以及发表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哲学动态》等核心刊物上的多篇文章,对计算机科学的哲学问题尤其是认知计算主义纲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建会教授探讨了人工生命的哲学问题,成果卓著。刘晓力教授探讨了认知科学的计算主义纲领,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但是遗憾的是,探讨复杂性科学背景下的计算机科学哲学的专著尚未问世,该书的推出是开拓性的,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例如,从复杂性科学视角重新审视哲学史上臭名昭著的目的论哲学,指出它对计算机科学哲学发展的意义,在国内外都是极具前瞻性而极其新颖的。对生物自动机、遗传算法、进化逻辑的探讨,对逻辑机器哲学的贡献与局限的新看法,对逻辑机器哲学与人工生命哲学比较研究,尤其是对认知科学中计算主义纲领的功过是非的深入探讨,在国内是领先的,在国际上是一流的。

全书分为六章,并由任晓明和桂起权两位教授合作完成。第一章对目的论做了科学哲学分析。从目的论系统的特征和物理模型、目的论的判别与界定以及目的论陈述和说明的角度最后指出:目的论陈述与因果陈述二者各有长短,并随着系统科学新分支的发展,目的论描述与因果描述之间的对立会进一步消解,两种极端情况有可能被成功地重新分析为统一的支配系统演化的更复杂更高级的过程定律。并进一步指出,假如如此,目的论语言与因果语言将被化解在科学语言的更高综合之中。为了阐明生物自动机的哲学源流,该书第二章对目的论作了历史的分析,具体体现在哲学史上的目的论、系统科学的目的论以及复杂性科学对目的性概念的影响这三个角度。这些背景知识对于深入了解逻辑机器哲学和人工生命理论是必要的。在接下来的几章,任晓明和桂起权两位教授分别从生物目的性自动机与逻辑机器哲学、传统的人工生命理论、人工生命理论及其哲学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哲学省思几个角度对人机类比、计算仿真与生命模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深入浅出的评述。并着重探讨逻辑机器哲学和人工生命理论的发展、演变、研究现状。清楚地指明在计算机科学哲学领域存在着计算主义和反计算主义两种互相对立的研究立场,其次,对两种对立立场的评论和探讨构成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后得出结论:由于上述对立的立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真正的出路在于对立面的辩证整合和超越。该书两位教授深入浅出的理论说明以及在哲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与自动机理论等方面的精深造诣使得该书的问世显得游刃有余、提纲挈领。全书渗透了一种逻辑的、理性的与哲学的精细分析精神,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的鲜明特色。

由此可见,这部论著《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认知、计算与目的性的哲学思考》的问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它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有关哲学问题研究和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结晶,因此很值得一读。另外,由于本书着眼于哲学、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与自动机理论的结合点,试图在深广的哲学背景下对计算机科学哲学的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深入浅出的评述,从而向读者展示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指出其可能的出路和走向。在这样的前提下,这本科学哲学领域的专著以其交叉性学科的特点,因而适用于高等学校很多专业的本科生,例如,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生物学和化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同时它也可以用作哲学专业研究生教材,尤其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以上专业的研究人员中也有较广的读者面,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读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朱 斌)

The Bud of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 to the Philosophical Paradigm—Comment on the Book:The Research of 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th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f Cognition,Computation and Purpose

WANG Dong-hao
(Faculty of Philosoph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

Under the relatively superficial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computer science,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th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f Cognition,Computation and Purpose overcomes a deficiency of computer science philosophy in the complex science circumstance.So this book bears relatively stronger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In addition,this book concern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utomata theory with philosophy,evolutionary biology,cognitive science,logic and computer science,and makes a comment on the history,status and fu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philosophy in a broad and deep philosophical context,and also makes an easy commentary for the readers in the area of the challenges and dilemmas.Therefore,this book is more influentia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omputer science philosophy;computer science;cognition;computation

B81

A

123(2014)02-0087-03

2013-07-08

王东浩(1982—),男,河北衡水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科技哲学、逻辑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NO.11AZD056),南开大学2011年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NO.NKC1140)。

猜你喜欢
认知科学自动机计算机科学
{1,3,5}-{1,4,5}问题与邻居自动机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一种基于模糊细胞自动机的新型疏散模型
一种基于模糊细胞自动机的新型疏散模型
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广义标准自动机及其商自动机
脑与认知科学贵阳宣言
意识的自然化之后——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