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向

2014-04-17 03:29
教育观察 2014年2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交际兴趣

徐 涛

(盐城市聚享路小学,江苏盐城,224000)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兴趣”往往比“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保持“兴趣”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体会英语的交际作用。学英语是要将英语作为语言进行交际使用的,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那才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断促使学生用英语去交流,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英语学习保持“兴趣”最关键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支点”,教师只有找准这个支点,才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杠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寻找和激发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充分挖掘教材,合理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成功。

(一)寻找英语本身的“趣味”

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彩色的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个单词都配有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如译林英语3A第一单元中“Look and learn”部分都是形象逼真的动物图片。“a bird”好像正在报告什么新闻消息,“a cat”正满怀信心地捉蝴蝶,引来“a dog”的一阵嘲笑,“a monkey”坐在树上正一脸的疑惑,“a zebra”正坐在草地上休息,“a panda”正一脸高兴的走向竹园,“a tiger”正在大石头旁做美梦……学生捧着这样的教材,一边看故事,一边学习,当然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Look and say”部分有小学生更感兴趣的游乐设施——滑梯和秋千,学生面对这样的画面当然很喜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所学对话谈谈更多的关于游乐园的事情。紧接着后面还有“Act and guess”的活动,趣味十足。

乐趣在教材中无处不在,只要教师用心发现,精心设计,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着“英语王国”进发。

(二)追求学习过程的“愉悦”

英语学习过程不能是枯燥的机械记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营造出学生乐学的愉快氛围,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小学生好动,课堂上可以多组织“活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英语课堂活动的方式很多,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开展游戏,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组织表演,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去渲染氛围,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简笔画、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如译林英语3A中“Act and guess”的活动就像电视节目《心有灵犀》一样。同桌之间一个在台前做动作,一个在台下猜测单词,并且要拼读出来。拼对了就加1分,最后评出最有默契的“黄金搭档”。学生在猜读单词的时候,脑筋转动非常快,愉悦因子充斥大脑,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会热爱有加,对英语学习自然也会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英语学习以培养“交际”为目的

学完英语后,要能够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进行实际操作应用,这才是学习的目的。以往的英语学习都是以“写”和“做”为主,学生只能在机械的识记中应付考试,所以被称为“哑巴英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有在日常交际中不断应用,才能体现其生命力。所以,英语的学习要时刻把握其“交际作用”。

(一)利用教材内容,培养情境对话能力

新版教材把“口语交际”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注重将英语作为“活”的语言进行学习。教师要合理把握利用教材内容,通过语音、语调、表情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交际语言只有贴近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应用的兴趣,如果只是机械地识记、模仿、重复,那就只是“鹦鹉学舌”。不包含个性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扩展交际语境,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如学习了《let’s eat》一课后,为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把教室布置成“百货商场”,我们做好的卡片有“food”(主食):“rice”(米饭)、“bread”(面包)、“cake”(蛋糕)、“hamburger”(汉堡)、“hot dog”(热狗)等,有“fruit”(水果):“apple”(苹果)、“grape”(葡萄)、“peach”(桃子)等,还有学过的“toys”(玩具)。学生有的扮演店员,有的扮演顾客,练习所学的对话和句型:Can I help you?(你想要点什么?)Yes,I need……(我想买……)What about……(……怎么样?)How much is it?(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平时上街购物的经历用英语去“购物”。学生在这样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即使走上英国街头,也可以自由购物。

(二)了解英语文化,提高交际的准确性

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在应用英语时要遵从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惯,与国际接轨,正确应用英语。仅从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上,中外就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汉语中的爷爷、姥爷,在英语中只用一个“grandfather”表示;汉语中的奶奶、姥姥,在英语中只有“grandmother”一个单词。英语中的一个“uncle”就能称呼汉语中所有和“爸爸”平辈的男性,一个“aunt”就能表示汉语中所有和“妈妈”平辈的女性。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向学生明确讲述中外文化的区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学习运用一种语言的时候难以脱离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小学生学英语可能还达不到这个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多研究英美文化,在课堂教学时穿插讲解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交际方式练习口语。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把握教育机会。如在遇到西方的节日时,不妨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有关节日的故事和风俗,像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过西方节日,营造相应的节日气氛,使其感受西方文化。

(三)课外拓展延伸,体验真实的交际性

英语的交际效果仅在课堂上是练不出来的,课堂上还有很多识记性的任务。所以英语课外活动才是练习英语口语的主阵地。比如课外活动中的英语角,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内所学的内容。因为小学英语口语对话不是很丰富,见面打招呼的句子就只有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Nice to see you!/ Nice to see you,too.What’s your name?/My name’s……其他的就是需要创设环境的对话,需要有组织有安排。所以,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小故事”“英文诗朗诵”等活动。

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的户外活动,如组织野餐,布置学生设计好英语对话,如:Do you like apples/oranges/pears/watermelons?Yes,I do/No,I don’t.Here you are./Thanks.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能够应对自如,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促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

英语的学习,要不断应用于实际交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去使用,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索学习的兴趣。所以英语课堂上要以“兴趣”为支点,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以“交际”为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方向,从而保证英语学习的高效率。

[1] 曹江漫.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3(8).

[2] 生润.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0(10).

[3] 李云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交际兴趣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情景交际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交际羊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