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法教学 积淀学科素养

2014-04-17 03:29
教育观察 2014年24期
关键词:时态语法情境

姜 云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511)

目前语法教学的习惯做法是先详讲语法规则及其结构,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采用这种注入式语法教学手段,摧毁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语法知识掌握得很不牢固,在实际运用中错误百出,尤其是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使他们能够终生受益”。根据课标的要求,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如何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语法规则内化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语法规则无限美妙的交际功能。

一、创设适切性的语法情境,增强语法教学的针对性

创设语法情境除了常见的语言情境、体态情境等,还包括活动情境、问题情境、合作情境等多种类型。适切的语法教学情境会使晦涩、抽象的语法教学变得相对愉快、轻松。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语法知识,还促进了学生对语法的运用。从班级里的趣事到学校、社会、国家的事,这些都可以迁移进课堂,成为丰富的语用材料。用语法规则来表达真实的生活内容,就如同赋予语法教学以血肉,课堂教学会因此生机勃勃,这比任何空洞的语法理论说教都更为有效。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该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创设的情境应当与所运用的语法知识相吻合,应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尽情发挥自己的潜力,彻底消除自己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当然教师应该选择合适时机启发学生对使用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语法知识记忆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凸显教学过程的体验性

掌握语法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法教学应贯穿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语法教学的常规做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各单元所包含的语法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并运用语法项目。这样的语法教学方式固然能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即时练习的效果,但学生却不能将所学语法规则用在日常表达中。语法教学不能单纯地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与人说话的意识联系起来(比如时态的用法就与人的意识有关),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篇章题材、体裁联系起来(比如省略的用法与体裁有关),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比如关于外来词的语法特征等)。

(一)在阅读材料中渗透语法教学

在阅读材料中渗透语法教学是提高语法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因为阅读材料的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涉及的词法与句法形式多样,这为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搭建了理解的桥梁,让学生在欣赏文章内容的同时领略语法规则的强大力量,从而使学生对语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This phenomenon is likely not surprising to anyone who has tried to resist eating cookies or smoking a cigarette while under stress——at those moments,only the pleasure associated with such activities comes to mind. Not only are rewarding experiences remembered better,but negative consequences are also less easily recalled.

这段材料出现了定语从句(who has tried to resist eating cookies or smoking a cigarette)、状语从句的省略(while under stress)及倒装结构(Not only are rewarding experiences remembered better)等语法现象。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只是将阅读文章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不能喧宾夺主。

(二)巧设特定的情境,化解学生理解误区

离开情境的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高考对语法的考查多与情境相结合,题目更加灵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出现理解的偏差,因而陷入题目隐含的陷阱。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语法题时设置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消除理解的障碍,使其真正掌握语法的内涵,能够触类旁通。

例如:I was only joking when I said Tom was silly;who ______ he took it seriously?

A. thought B. had thought

C. would think D. would have thought

这道题考查虚拟语气,许多学生错误地选择了答案A。学生出错的原因不是没有掌握虚拟语气,而是没理解题目中的话外音。其实这道题中隐含着“我开玩笑说汤姆傻,本以为他不会当真,结果他却当真了”的意思,这是考查隐含在情境中的虚拟语气。

三、开发多种课堂教学资源,增加语法知识建构的智趣性

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同时又是抽象的。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教授渗透语法知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总是从无到有,从具体到抽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教师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将语法知识融于其中,增加知识的趣味性、直观性,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求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消化知识。

比如语法教学内容之一——时态教学、时态是中学阶段相当重要但又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学生容易混淆,频频出错。教师在讲解时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时态融入图画故事中,让学生选用正确的时态对画面内容进行描述,教师适时指导、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精心设计课件,坚持多样性,注意把握教学进度。

四、灵活运用多种训练模式,提倡语法应用的启发性

题海战术是训练及巩固语法的常规做法。长期采用这种机械的训练、巩固方式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从而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采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更丰富多样的训练、巩固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分享,从而享受语法知识运用带给他们的快乐。

(一)小组合作训练,巩固语法,

成熟的活动小组是由不同学习基础和风格的学生组成的,组员之间互相信任和尊重。在活动中他们会为了小组的共同发展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纠正同伴在语法表达上的错误与不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基础差且内向的学生更有帮助。由于小组成员间比较熟悉,这部分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会抛开顾虑,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这种方式不仅使优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同时也让“边缘生”找到存在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然,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各小组出现的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反馈并指导学生进行书面总结。教师应及时点评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语法错题整理、交流、展示

在语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错题集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修正,会逐步加深

对这一类语法错误的认识,从而提高今后解题的正确率。学生对错题的整理包括了对考查点的梳理、错误原因的分析及解题思路的整理。不同学生出错的原因、解题的思路都不尽相同,通过相互交流、展示,学生可以汲取别人的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思维过程,增强自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三)在写作中提升语法的应用

写作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最有效、最全面的途径之一。一篇出彩的文章往往包含准确、丰富的词汇和复杂多样的句型,如主从复合句、特殊句式(强调句、倒装句)、with复合结构、非谓语动词等。这就要求学生有驾驭这些复杂句型的能力,这也正是语法学习的终极目标。写作内容可以是50~100字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篇150字左右的完整的习作。写作是巩固语法的常态训练方法,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习惯。

总之,在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法的教学,因为它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重要基石,它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脱离了语法的修饰,语言将会显得平淡无味,没有了语法的支撑,语言将难以成为语言。只要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法的诀窍,让学生学好英语。

[1] 夏章洪,顾月秋,何培芬.不同英语语法教学效果对比[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5(1).

[2] 陈舜孟.演绎归纳并举在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实验研究报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7(1).

[3] 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猜你喜欢
时态语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