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14-04-17 03:59张松海
教育观察 2014年36期
关键词:苏教版笔者课文

张松海

(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柴湾小学,江苏如皋,226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何谓“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问题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引领,自主阅读

做好预习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而语文教学最常见的预习就是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只要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就认为完成了预习目标。然而这样的预习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没有阅读的兴趣,预习效果自然一般。如果教师能够在预习时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那将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布置预习要求的: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理解“崇敬”“瞻仰”“繁衍后代”“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③查阅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的主要事迹;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⑤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朗读。这些预习问题的设计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的,小学生对宋庆龄事迹的了解较少,这些不利于学生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两棵樟树之间的相似之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师就要在预习问题的设计上下工夫,只有这样,学生预习起来目的性才能更强,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研读课文,自主质疑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阅读教学不光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什么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声音,从学生的疑惑点入手,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入手。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的筛选,引领学生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朵杏花》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问题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不懂,需要和同学交流解决的,记下来,以便交流探讨。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目?②竺爷爷为什么要问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放?为什么不是第二朵、第三朵?③听到第一朵杏花开了以后,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十岁?④小女孩为什么能记住竺爷爷的话,这说明了什么?⑤竺爷爷让小女孩记住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后,笔者让同桌之间交流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一些复杂的问题放在小组乃至全班讨论,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类直接点明文章中心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他们学习起来的积极性更高。

三、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讨论,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秦兵马俑》一课时,笔者主要采取了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本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课文是如何围绕这些特点进行表达的”,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采取逐段阅读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问题引领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阅读的目的性更强,教师只需要起到参与、引导的作用,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集中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即可。

四、归纳反思,自主总结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由教师做总结,学生被动接受,而问题引领下的课堂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学生会自行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任何学习都存在反思、接受的过程,有了反思,学生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习方式。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让学生自行总结归纳、反思就很有必要。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最大的麦穗》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自己对全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思考学完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由于这篇课文蕴含的哲理非常明显,学生大多数都可以从“追求是远大的,但是把握住眼前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方面来进行总结,学生说得很准确,但到底有多少收获呢?于是,笔者又让学生结合自我进行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在自行总结归纳中不仅明白了文章蕴含的哲理,而且在自我反思中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学习目标,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随堂作业,自主提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高效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随堂作业可以使学生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吸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问题引领下的随堂作业更注重“自主”二字,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种作业形式不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自主作业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螳螂捕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要求自行选择适合的作业,并且当堂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出了多样选择。优秀生:我会把课文复述下来,并且复述给别人听。中等生:我知道这两句话中的“死”各是什么意思,吴王固执地说:“谁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这可怎么办才好呢?”后进生:我明白了为什么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会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在这个课例中,每个学生都按照课后习题要求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练习,这样一来,优等生在复述课文中复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后进生则在听懂课文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把语文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而中等生选择的作业既培养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又促进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只有这样提倡学生自主作业,才能真正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总之,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教师如能让问题成为师生活动中的纽带和课堂活动的生命线,就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交流问题,归纳总结反思问题,自主选择落实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1] 孙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5(14).

[2] 任小荣.让课堂因“自主”而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07(30).

[3] 吴芳,陆玖玲,周瑛.“读·注·品”自主学习模式思考与实验[J].小学语文教学,2000(5).

猜你喜欢
苏教版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