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童话,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2014-04-17 03:59
教育观察 2014年36期
关键词:小象天平茄子

魏 玮

(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19)

童话故事是每一个学生的最爱,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世界是他们心之所向。数学童话,应运而生。所谓“数学童话”,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情境、童话、童谣、儿歌、游戏以及一些富有动画色彩的课件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久,还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一说到讲故事,学生个个竖着耳朵听讲。从一年级开始,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陆续创作了一些动物形象,以动物间发生的故事开头,创设童话情境,中间穿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导入新课。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动脑筋为故事里的小动物解决问题,童话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例一:大象妈妈在森林里开了一家小卖部,这一天,象妈妈有事要出门,把店铺交给小象来打理,小象这下遇到麻烦了,因为它不会算账,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它算一算吗?

例二:今天小伙伴们举行足球比赛,小象也想去玩一玩,可是它有一题不会写,没完成象妈妈布置的作业就不能出去,小象好着急呀,谁能教教它这题怎么做?

例三,教学《10的分与合》:今天十指兄弟一起出来游玩,出门时,发现大拇指生病了,现在只能有几个指头出去玩呢?(9个,10可以分成1和9)大拇指平时爱帮助人,大家争先恐后地留下来照顾大拇指,如果小拇指留下来了,还有几个指头出去玩呢?(8个,10可以分成2和8),又留下了一个指头兄弟,现在呢?……你愿意留下来一起照顾它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作为新知的切入点,开篇引人入胜,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快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和兴趣。利用童话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想象、猜测和推理,可以使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用童话文本,活化数学文本

在教学一年级《比一比》一课时,学生刚刚才认识了天平这一新事物,还不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针对例题,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萝卜弟弟和南瓜哥哥发生了矛盾,都说自己更重一些,这时天平姐姐恰巧路过,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要好好相处,不能吵架。你们的问题我有办法解决,你们站在我手上,让我来称一称,比一比。谁比较重,我自然就举不动它,胳膊就会沉下去”。于是,萝卜和南瓜都爬上了天平,萝卜站在左边,南瓜站在右边,过了一会儿天平姐姐说:“啊哟,好重哦,手都举酸啦,举不动啦。”天平姐姐的右手慢慢放了下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谁重一些吗?学生一下子就从这个小童话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知识,加深了对天平工作原理的理解。在做书本练习时,题目又出现了三个茄子和一颗白菜一样重的情况,问题让比较一个茄子和一颗白菜谁重一些。学生之前只学习了一对一的比较,突然让他从三个茄子和一颗白菜一样重转换到一个茄子和一颗白菜谁重一些的比较中,学生在知识迁移上出现了阻碍。笔者不失时机地把故事讲下去:天平姐姐的事情很快在菜园里传开了,茄子和白菜听说了,也想找天平姐姐帮忙,帮助它们也比一比谁更重一些,结果你们看,三个茄子才和一颗白菜打成平手,谁厉害一些啊?学生一下子就从抽象的思维中跳脱出来,利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理解判断,实现了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编写了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尽管已经有了顺口溜这个法宝,但是学生理解这句顺口溜时还是一头雾水,也容易混淆“>”“<”。笔者便举了个例子:森林里有一只狼,它已经饿了好几天了,突然狼发现地上有两个包袱,打开一看,呀!一个包袱里有9个肉包子,一个包袱里有1个肉包子,只能选择一个包袱,你们说,狼会选择哪一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选择9个肉包子,因为9个比1个多。这时,笔者立刻出示9( )1,让学生填写 “>”“<”或“=”。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开口对着大的那个数,搞清楚了容易混淆的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童话文本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数学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三、借“数学童话”之风,为语文发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语文和数学相辅相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教师接二连三的童话故事,学生往往也情不自禁地接着讲下去。这时,教师要看准时机鼓励全班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谓一举数得。例如教学一年级看图列式时,一般教师只要求学生看懂图意,会列式、会计算即可。笔者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童话故事熏陶后,全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自编带有童话色彩的题目:(1)星期天,猫爸爸钓了5条鱼,贪吃的小猫偷吃了2条,还剩几条?(2)5只小鸭在河边玩,又来了2只小鸭一起玩,现在有几只小鸭?……学生自导自演地给数学题设置了可爱的情境,甚至有时会加上时间和地点,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班级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在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合情合理地自己编故事时,学生已经经历了由听到说再到写的质的飞跃。

四、童话,无声润泽学生的品德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欲望,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数学童话,蕴藏了丰富的道理,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如例一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助人,急人之所急;例二教会学生要像小象一样,没有完成作业不能出去玩,如果在班里遇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伸出友谊的手主动去帮助别人;例三教会学生要像兄弟一样友爱,当亲朋好友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帮他们分担,安慰、陪伴他们。运用学生乐见的方式剖析数学课堂中的童话形象,不仅可以传授数学知识,也会“润物细无声”般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效果良好。

当数学遇上五彩斑斓的童话时,数学作为一种严谨的思维训练,演绎出了独有的精彩: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平凡的数学知识变得光彩照人,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置于梦幻般的情境中,将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感性、真切,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数学童话为数学穿上了一件有趣的新衣服,让数学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园地。

[1] 张良朋.当“数学”遇见“童话”——对数学教学中创设“童话情境”的理性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

[2] 生家琦.小学情境数学教学原理与操作要领[J].江苏教育研究,2013(2).

[3] 马思颖.小学数学的童话教学情境[J].广东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小象天平茄子
说说天平的使用
天平使用前后的两次平衡
茄子
小象去报名
愿你的成长路上有“茄子”
天平的平衡
小捣蛋鬼
善良的小象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