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

2014-04-17 03:59张俊飞
教育观察 2014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改案例教学法

张俊飞

(海门市证大中学,江苏海门,226100)

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深入,而课堂教学是将新课改、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主要阵地,这使得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新兴的案例教学法,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常用研究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常常用到以下的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常常贯穿于案例教学的始终,又会因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场合出现。

(一)调查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调查的对象往往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地理学习内容。研究表明,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搜集素材,整理并加工成案例。这项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教师可以间接调查或者实际考察,搜集大量资料,整理成教学所用的案例。学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搜集资料并加工成案例。

例如在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等知识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处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1)需要哪些要素才能保证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如何受这些要素影响的?(2)区位要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3)你们发现了当地有哪些农业生产类型,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自主调查后将结论整理成调查报告,在《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自己整理了案例,因此教师不再需要提供额外的案例。另外,学生自主参与到调查中,对案例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互交流、访问调查的能力,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文献法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这里的文献不仅指报刊、专业资料,还包括电子版的影音资料甚至计算机软件等。在搜集、整理、编写案例的过程中,文献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三)分析比较法

常见的分析比较法有类比分析和差异比较分析两种,一般流程是教师设计问题并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最终使其得到关于地理的原理、规律和概念等。例如在湘教版必修二中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差异比较分析法,教师先使用投影仪将我国人口问题的图片、资料等展示给学生,然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合作,共同探究,了解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即老龄化和人口增速过快的问题。然后教师设计探究主题,让学生探究两种人口问题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通过差异比较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四)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观察和研究案例,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方法。高中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总结为形象的规律和理论,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地球自转》这一节的教学,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晨昏线、自转等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手电、地球仪等辅助教学,让一名学生手持手电照射在地球仪上,并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晨线和昏线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两者?学习晨昏线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自习研读课本,并共同探究和讨论,就了解到了一些抽象的地理规律和原理,例如“研究晨昏线可以进一步研究昼夜规律”“地球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以往总结规律都是由教师进行的,而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自己可以总结规律结论,这充分体现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以《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为例,分析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案例引入

教师向学生分别展示恒河、黄河和田纳西河的水患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水患现象及其危害,为后面的分析探究奠定基础。案例引入是案例教学的第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教材,采用文案材料、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

(二)问题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田纳西河地理位置、水系图、矿产分布和地形等资料,提出若干问题作为探究对象,例如田纳西河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当地资源状况特点、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困难等。这个步骤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发散思维。但是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应层层递进,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提出问题后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探究

这是案例教学最关键的步骤,在上一步中教师已经提出了探究问题,但是学生由于学习深度不够,因此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结论和经验,取长补短,得到完善的探究结果。这种方式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更好,学生基本了解了田纳西河的资源特点、气候和地形特征,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困难的原因。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采用合适的方法得到结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合作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采用多种探究方式,灵活转变。

(四)案例评价

学生在上一环节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主要观点有:要保护田纳西河流域的森林资源;可以适当开发河道,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或者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流域的水力资源,建立水电站;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极大的优势,可以开采矿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教师将这些观点展示给全班学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将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就是治理田纳西河的具体做法。通过案例评价,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认可他们的观点,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必须强调的是,新课改观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地理学习中学会探究问题,学会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习效率。而案例教学法正和新课改观念相呼应,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理论实践紧密联系,它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案例,发现问题,然后自主探究问题并最后解决问题,掌握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考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善地理教学效果。

[1] 潘玉贞,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开放性特征的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9).

[2] 林宪生,商治平,李风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猜你喜欢
新课改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