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
——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

2014-04-17 04:24
教育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书籍初中生课外阅读

陈 娟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那么如何让初中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广泛阅读

笔者在对116名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有80.2%的同学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其中22.4%的同学爱读娱乐类书刊,10.3%的同学爱读名著,6.9%的同学喜欢电脑类书籍,25.9%的同学爱读《读者》类文学刊物,还有24.1%的同学喜欢其他读物。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会让一些家长和老师们失望,因为家长和老师们极力推荐的名著遭冷落,即使像《读者》这样的文学刊物爱读的同学也不是很多。而这一现象在现代中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于是家长和老师们出于担忧,开始对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进行严加管制。在调查中,有不少同学在回答“你最希望家长和老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为你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说道:“希望能支持我们读自己喜爱的书,不要勉强我们读某些书。”可见孩子们并没有理解大人的用心,相反大人们的管制只会给他们带来反感。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说:“每个人都应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所以,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孩子读某一种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甚至会厌恶阅读本身,让每个人都凭自己的爱好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你有了这份“好”与“乐”,读书就真正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笔者认为书应该博读,所谓的“博”就是各种不同种类的书籍、报刊都可以凭个人的兴趣爱好去涉猎,其前提是健康的书。“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但是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何在?在调查中有56%的同学认为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最明显的就是提高语文考试成绩(阅读和作文),其次是扩充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就是放松心情。另有44%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是因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同学的影响。可见课外阅读已经不仅是生活的需求,更是学习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孩子们博读的基础上给予方法的指导。

二、勤于摘录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百读不如一写”。这都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好比一张网,如果网眼过于稀疏,即使网遍江河大海恐怕也难网住一条鱼,“勤于动手”就好比密织了网眼,网眼越密,收获越丰。课外阅读中,由于书杂而多,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意,这就必然增加了读者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要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抄录记写,以巩固记忆,确保重要信息不被漏忘。

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书籍之间有着各种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角;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思考和感想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

简单点说,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抄和点评,摘抄的往往是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产生共鸣的文字,而点评则是对这些文字的进一步思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学生同处一个年龄段,有着诸多共同之处,但是,对于阅读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说,学生个体主观色彩极其浓重。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水平、习惯爱好、思考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决定了阅读就不能是某一种框架内的统一行动,而应该是一个学生个体自主阅读、自由感知、自由思维的过程。

三、大众点评

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对其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将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结合起来。不管个人的课外阅读活动多么努力,其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总是有限的,因而其获取知识信息的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学生有一个天然的环境优势,那就是集体学习。这样就可以利用个体之间有无相通、优势互补、时间互用、精力互借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阅读效益,将不同的人读的不同的书和个人点评,安排同一个课时进行信息互换、感想互通,这样就会使课外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课外阅读本身就具有个性化,因此同学的点评就会以纯个人的观点呈现,所以在集体评论时一定要采取多元化、动态的标准,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老师也只能是表达个人的观点。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总之,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充分地表达出来,敢说、愿说、能说,相互启发,互有交流,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其表达、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就达到目的了。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1] 李殿荣.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青海教育,2008(3).

[2] 张雅芳.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书籍初中生课外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