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习惯之“三部曲”

2014-04-17 05:26
教育观察 2014年27期
关键词:三部曲能力课堂

林 玲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福建厦门,361000)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任由教师眉飞色舞地讲演而只顾玩自己的手指或目光流连窗外;当教师提问时,一位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着手嚷嚷着要回答,站起来回答时,却是重复着相同的答案。课堂很是热闹,可有几个人能真正学有所获呢?究其原因,实则是学生缺乏倾听的习惯。没有倾听的课堂是遗憾的教学。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学生架设起倾听的桥梁呢?

一、榜样激励——让学生乐于倾听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让学生课上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教师本身首先就得是个专心的倾听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话语和学生交流。当学生发言到精彩处时,教师应边听边点头微笑、跷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不够流利而难为情时,教师要用理解、宽容的目光缓解学生的压力,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评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潜移默化的示范将带动全班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巧用评价语言

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时,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你都听出来了,真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了,真棒!”“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清楚了,太厉害了。”此时受到表扬的学生满心欢喜地坐下了,其他学生为了得到表扬则更加注意倾听,积极举手发言,听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当然,发现有学生开小差时,教师要适当地用目光、动作等暗示,将之引回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他们的倾听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三)善用评价机制

对于班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盖章”,每周评选出得章前十名,颁发“倾听小明星”奖状,每个月发喜报,让家长一同感受快乐。学生都非常期待在喜报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上课时则更加注意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在评选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奖励“倾听小明星”印章,让其体验倾听的快乐,促进全体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进行榜样示范,做一个耐心的、满怀热情的倾听者,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每次发言,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或不足,及时做出有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表达欲望。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

“注意听!”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是教师往往只是下达了指令提醒或要求学生,而并未向学生说明如何才能做到“注意听”。因此,学生虽然被要求,但却不知如何去执行。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细化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倾听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专心,不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心无旁骛;(2)耐心,不随便插嘴,听别人把话讲完再说自己的意见;(3)细心,尽量做到不重复别人的意见,能指出同学发言中的错漏之处;(4)虚心,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愿意修正,但又不盲从。此外,教师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学生用心倾听,如师:“亮眼睛——”生:“看老师。”师:“小耳朵——”生:“听仔细。”师:“说停——”生:“就停。”这些朗朗上口的口令,简单好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起个头,学生跟着念,及时提醒自己注意倾听。

为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听,还能听得明白,教师可尝试以下几种策略:

(一)听记训练,自主学习

每节课前5分钟必听写,听写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请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事先准备十个词,听写时由教师随机抽取,并根据学情进行调整,让全班听写。因为要考查同学的识字情况,学生势必认真观察字形并加以分析,会有意识地关注易错的笔画,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识记、辨别能力,从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学”。再者也可适当进行听记方面的训练,教师读短文二至三遍,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填空。

(二)听说结合,个性表达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只有专注地听,才能拥有准确说的真功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如开展“听说故事”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当评委,对其进行点评或复述故事的梗概。学生在听故事时,懂得抓住关键要素来听,明白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给同学的故事打分、点评。在活动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听改训练,收获精彩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有目的地听,也是训练、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途径之一。比如,在习作的讲评中,让学生相互交流、评议。让学生朗读范文,要求听的学生边听边考虑文章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好在哪里,哪里还需要修改。学生听得认真,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习作水平。

三、优化课堂——让学生善于倾听

适时的评价、榜样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助推器。要保持学生倾听的热情及持久的倾听欲望,还需要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上下工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如无锡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魏星执教《水》一文时,教师出示带果核的水果。

师:切开水果,能看到什么?

生:核。

师: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这个水果,那么它的“核”是什么呢?快速默读课文《水》找到一个词或一句话作为它的“核”。

生:珍贵。

师:作者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里的人对水的感觉和我们不一样。课文中哪些词句特别有新鲜感,传递出了特殊的感觉?

教师借助水果“核”这样一个比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找课文中心”的含义。巧妙的比喻、直观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生倾听的效果,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打开。在教学《最大的“书”》一课时,教师问:“读了这个课题,聪明的小朋友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生动的问题自然就来了。“‘书’为什么加引号?这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教师顺水推舟道:“是啊,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以上课例,教师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所听信息,对发言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看法,这既重倾听又重表达,可谓一箭双雕。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一点游戏的成分,来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如识字教学中进行“摘苹果”“开火车”的游戏,学生都特别感兴趣。活动课上开展“传声筒”的游戏,把全部学生分成几组,教师在第一个学生耳边说一句悄悄话,让他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到传话结束后,让最后一个学生把这句话大声说出来,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在愉快的气氛下,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了锻炼,热情高涨。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应该是一种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将其落实于课堂,做到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让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1] 张海娟.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13).

[2] 郑虹.让小学生学会倾听[J].教育评论,2008(1).

[3] 潘冬梅.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有效倾听[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

猜你喜欢
三部曲能力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