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女性地位的嬗变
——以好莱坞婚恋题材影片为例

2014-04-17 06:20陈坤
关键词:艾尔泰德安娜

陈坤

(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一、前言

从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戏剧中的美狄亚开始,文艺作品中试图摆脱夫权桎梏的女性形象不断涌现,但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十九世纪末才在欧洲展开。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简·爱、娜拉、安娜等一系列追求独立平等的女性形象。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在波伏娃《第二性》和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等“猛烈地抨击了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并被千百万女性效仿的典型女性形象”[1]的女性主义著作影响下,很多妇女步入职场,在美国掀起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影视作品凭借其与生俱来的超强的视听效果和传播速度,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实力最为强劲的传播媒介,“女性主义电影是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方面”[2]。塑造独立女性形象的电影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也鼓舞和激励了无数女性。女性由处于被动失语地位到处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主动位置,从“铁姑娘”形象到具有女性特质、充满灵性的女性形象的涌现,好莱坞不少电影佳作成为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和书记员。

二、传统女性在矛盾中的失败抗争

好莱坞影片《革命之路》反映的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中,一对年轻夫妻试图摆脱空虚无望的生活而进行的家庭革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向往及女性渴望独立、追求人生价值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追求独立自主生活方式的荒谬性

《革命之路》中反复提到:住在革命路上温馨迷人的小屋里的年轻优秀的威勒夫妇。他们在人们眼中是幸福的,令人艳羡;而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男主人公弗兰克是公司的小职员,年复一年地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女主人公爱波本是剧团演员,后来失业,过着主妇生活,虽然丈夫体贴、孩子可爱,然而对独立自由生活的渴望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因而生活充斥着无尽的争吵。一次偶然的机会爱波得到去法国当演员的机会,她打算去巴黎过一种真正充满幸福和激情的生活,弗兰克本来同意,恰在此时,弗兰克得到重用,爱波意外怀孕,弗兰克因此拒绝移居巴黎。绝望的爱波决定将这场革命进行到底,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爱波追求独立自由生活的失败令人扼腕叹息。她追求独立自主生活方式的荒谬性首先表现在:她把去法国生活当成实现自身独立和自由的惟一途径和方式,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巴黎梦”,她对婚姻、家庭、丈夫、孩子不负责任,认为自己可以养活全家,忽视丈夫的感受,使夫妻之间的感情罅隙逐渐加深。可以说爱波的觉醒是不彻底的,追求独立自主生活的方式也不科学、不合理。其次表现在弗兰克不是一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真正男人。他外强中干,意志不坚定,爱炫耀,喜吹牛,婚前曾许诺要带爱波去巴黎过有朝气、有活力的自由生活,爱波正是轻信了他开出的“空头支票”才嫁给他的。婚后爱波要求真正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他则嘲笑她想法幼稚可笑、不切实际。同时,他也担心到了巴黎后他没有工作,靠爱波养活被人耻笑,因而拒绝妻子的请求,实际上他根本不明白爱波内心的真实诉求。

(二)用生命同男权社会抗争的悲剧性

《革命之路》既指影片中威勒夫妇居住在革命路,又指他们婚姻生活出现的严重危机,必须经过“革命”才能使婚姻重焕生机,爱波才能实现平等和独立,然而革命的过程和结果都十分可悲。

爱波的反抗失败是注定的,因为她生活在五十年代的美国,那是一个稳固的男权社会,女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从属于家庭和丈夫。这就是为什么弗兰克的公司里“清一色”都是西装革履的男士,当他们得知威勒夫妇要移居巴黎都一脸惊愕的缘故了。在这样的社会中,爱波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她以死表明对丈夫缺乏反抗意识的蔑视,对整个社会腐朽体制的抨击,对所有满足枯燥生活而不敢争取自由的人的嘲笑,对男权社会一切不合理的规则和文化禁锢的勇敢冲决。她的想法固然不切实际,但对梦想不懈追求的勇气值得肯定。

影片中更为可悲的是只有爱波和房东吉明斯太太的“精神病”儿子、数学天才约翰敢于说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约翰说得好:“很多人身处空虚,但是要真正看清楚那些绝望需要真正的勇气”。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勇士,而他们的结局却是一个死去,一个被当成精神病人与外界隔离。而爱波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也只不过是邻居薛波、米莉夫妇以及房东吉明斯太太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令其悲剧性更为浓郁。爱波的死本已令人震撼,而周围人的表现更令人感喟不已。

三、觉醒女性在徘徊中的艰难突围

好莱坞影片《克莱默夫妇》作为一部普通的家庭伦理片荣获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项大奖。它的成功之处便是把握了时代脉搏,触及到了现代美国生活,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破裂以及夫妻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受第二次女性解放浪潮影响的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赢得了很强的社会关注度。

(一)觉醒女性主动抗争的艰辛

《克莱默夫妇》中的乔安娜和泰德是大学同学,婚后她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专职主妇,她不甘心只做丈夫和孩子的佣人,毅然决定改变既定的生活,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影片中不难窥见她八年婚姻生活的不幸以及她对泰德的失望,因而,她选择了离家出走,成为追求独立进取的知识女性。

影片的最大成功在于表现出女性在争取自主生活时的积极主动以及独立意识的提升。法庭上的乔安娜在经济地位上已经超过泰德,她通过法律手段争得了儿子的抚养权,这从某种角度表明了独立女性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但她考虑到儿子比利多年的生活习惯而主动放弃抚养权,决定听取孩子的意见。

觉醒后主动抗争的乔安娜享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获得了经济独立,然而在影片中也不难看出她一直处在犹豫徘徊与矛盾挣扎之中,因为毕竟婚姻破裂,使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爱,儿子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女性的成功不仅要获得社会的认可,更需要获得家庭的认可。“一个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如何在奉献与维护自我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3]。由此,可以看出女性争取独立自主道路的艰辛。

(二)抗争女性对男性的触动

《克莱默夫妇》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在描写泰德在妻子离家后身体力行地做好十八个月父亲的故事,他由一个自以为是的男人变成一个懂得体贴妻子、亲近孩子的好男人。妻子离家后,他开始照顾七岁儿子比利的饮食起居: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买玩具、讲睡前故事、看孩子的表演、教孩子骑自行车、带孩子去公园玩……比利起初讨厌父亲、远离父亲,因为泰德不会做早餐,甚至不知道儿子上几年级……当男人把大量精力放在照顾孩子和家庭上,他在工作上就会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最终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失掉了工作。而此时,乔安娜又和他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为了得到孩子的监护权,他不得不在圣诞节前夕——这个大家都在享受假期快乐的时候——艰难痛苦、含垢忍辱地找工作,尤其是在嘈杂的舞会中等雇主回复时的那份焦躁与无奈,浓浓的父爱令人为之动容。法庭上,面对准备充分的乔安娜,他处处处于劣势,本可以让孩子出庭作证,但为了不让孩子面对冰冷的法庭,他拒绝了律师的建议,最终败诉。

真挚细腻的父爱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展露无遗,比利也在同父亲相依为命、同甘共苦中渐渐理解了父亲。泰德“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家庭角色”[4],由原来的“父亲职责缺失”[4],到最终“完成了男性父亲形象的重建”[4]。影片中比利曾问父亲,妈妈的离开是不是因为自己不乖。泰德回答:不是你的问题,妈妈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一直想让她成为“我想要的”那种人,她一直在努力,当她做不到时,她想和我谈谈,而我却只顾自己的事,没有听她倾诉。这已经表明泰德理解妻子的苦衷并进行自我调整,他正在向一个好父亲和好丈夫的路上行进着……

(三)女性成功突围带来的两性和谐

《克莱默夫妇》中克莱默夫妇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的,然而造成他们之间矛盾和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夫妻之间的心理错位以及无法沟通导致的。泰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都处于缺席状态,缺少对妻子和孩子的关怀,完全忽视了乔安娜的真实诉求,他只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她身上,认为让妻子和孩子有足够的金钱就算是尽到一个好男人的责任了,他认为不让妻子工作是一种关怀和爱;而乔安娜更看重精神上的富足和情感上的交流,她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挑战和意义,希望得到丈夫更多的关怀。乔安娜多次试图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泰德都以各种理由拒绝倾听,致使他们之间的分歧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和解决,直到最后矛盾的总爆发:在泰德升职的高兴日子里,妻子却离家出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男女的疏于沟通看似简单,其实究其深层原因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尊重、不重视,甚至是无视。

一个家庭中两性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影片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当时普遍出现的离婚和单亲家庭现象,而且还探讨了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家庭的和谐在于男女两性都应考虑怎样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好夫妻平等的关系。影片结尾,克莱默夫妇停止了对抗,泰德意识到自己缺少对妻子的体贴和关心,乔安娜也意识到自己对丈夫的苛求和误解,爱化解了一切矛盾。事实上,男女两性的家庭分工也不必判然分明,幸福的家庭需要细心的经营和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是最重要的,男女两性之间不是对抗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坦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珍惜,共同应对压力和考验,共同解决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对话,才能完成对人的本质的、存在价值的阐释”[5]。

四、新潮女性在愉悦中的自由选择

好莱坞影片《律政俏佳人》在2001年由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反映了美国新女性在经历传统女性和觉醒女性的矛盾、挣扎、徘徊后选择的新式生活,表现出态度上的自信和行动上的自主。

(一)女性自在自为,要求平权

《律政俏佳人》中的艾尔·伍兹身材丰满、面容姣好,是大学女生会主席,获服装设计学学士,还在选美中获过奖。而她男友沃纳却认为她虚浮无知,徒有其表,与其分手。为了赢回沃纳的心,艾尔发愤苦读,和男友一同考入哈佛大学,而男友却与旧友维维安重归于好。为了证明自己,艾尔开始了“一场战斗”,最终通过为一桩谋杀案嫌疑犯的成功辩护,成为那一届最成功的哈佛毕业生,获得了智慧与美貌合二为一的律政俏佳人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获得了事业和爱情上的双丰收。不同于爱波和乔安娜,艾尔不畏首畏尾、迟疑犹豫,而是自尊自爱,敢于打破社会规训,没有成为男人的附庸,表现出女性的自在自为。最终她拒绝了势力的沃纳,与有为又帅气的师哥艾默特结成姻缘。

学界一些观点认为艾尔实现梦想的根源是为夺回男友,艾尔逃不出“家庭”、“被爱”的圈子,她打扮自己取悦男性是表现女性的隐形不平等。笔者认为艾尔最初也许像学界评价的那样,但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却成功地证明了男女平等,女性在社会上包括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上并不比男性差,相反,女性在展现自我魅力的同时,更表现出非凡的个性才能,实现了平等的权利。影片中确实也表现了女性的隐形不平等,诸如律师等公共行业对女性的排斥,女性就业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

(二)女性轻松愉悦,展现本我魅力

《律政俏佳人》中的艾尔热情聪明、真诚善良、率性而为、擅长打扮、追求时尚,她具备了女性真正的自我特质。林语堂曾说:“男人只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6]“理性绝非衡量智慧的唯一尺度”[7]。影片开始一位哈佛法学教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之语: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学法律的人不需要有激情,而片末艾尔在毕业典礼上说:激情是学习法律和生命的关键因素。影片提出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女性,表现出女性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女性要独立和成功不必非得把自己变成“铁姑娘”、“男人婆”,不必以中性的行为和装束示人,不必把自己特有的女性魅力隐藏起来,这与后“魅女”主义提出的“三分慵懒”[8]的观点契合,女性要懂得享受生活和人生,学会保持美丽,对生活充满激情。

艾尔对美与爱情的勇敢追求既是人之常情又体现了女性的进步,女性的“‘柔弱’中包含女性温柔善良的内心状态和不争的外部姿态,是‘女性化’的重要内容,是女性优美灵魂的本质特征”。[9]其实艾尔不矫揉、不造作,懂得保持心情舒畅,懂得享受生活,完全听从内心指引,自然而然地展现自己的美,这一形象的塑造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女性主义的话题常说常新,从传统女性的失败抗争到觉醒女性的成功探索,再到新女性的自由自主,女性从失语到发出声音,从主体意识失落到回归,女性寻求自身独立和自由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女性在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一直是以两性和谐的文化理想来展望未来的”[10],不管女性地位如何嬗变,但追求和谐融洽的两性关系,追求男女的和睦相处永远是夫妻生活美好的真谛。

[1]吴炜华.我的唯一[N].中国青年报,2010-08-19(8).

[2]魏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转变及其演变原因分析[J].作家,2008(5):255-266.

[3]徐丽萍,英杜.女人的幸福自己把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2.

[4]赵彩然,王兰.论《克莱默夫妇》中家庭角色的重构[J].电影文学,2010(23):112-113.

[5]邢蓉.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自我意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21-223.

[6]周国平.女人和哲学[M]//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298.

[7]周国平.男人眼中的女人[M]//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304.

[8]滨文.后魅女主义[EB/OL].(2001-02-09)[2013-11-26]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102/09/qg020905.html.

[9]江岳.如何写好一个“女”字[N].人民日报,2010-09-21(24).

[10]肖立青.奋争与诚意:女性追求双性和谐文化理想之旅[J].柳州师专学报,2008(4):52-55.

猜你喜欢
艾尔泰德安娜
最佳快递员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寄一包雪种子给你
爱的遗产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小猫安娜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