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2014-04-17 12:53潘宗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策略

潘宗英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师生关系的淡漠化、紧张化等不和谐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着重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反思,“民主与平等”、“关爱与尊重”、“对话与合作”应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应有之意,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举措。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4201

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最佳状态。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双方能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师生共处于和谐的统一体中。和谐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思想、情感、诉求的呈现和彼此渗透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境界发生变革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师生关系紧张化、淡漠化等不和谐状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深思传统的师生观。如何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与平等。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主与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罗杰斯曾说:“主张学校建立一种帮助关系,教师与管理者应以毫无威胁的、真诚可信赖的存在方式为学生所接受”。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摒弃师生主从关系,遵从民主、平等的原则,自觉改变以往施教者的身份而以帮助者、引导者、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来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具有双向互动性,真正体现出师生间应有的民主与平等。

(2)关爱与尊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表达思想、情感、诉求的权利。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处理问题时主观臆断,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互敬互爱。

(3)对话与合作。对话意味着师生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弗莱雷曾指出:“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名词即教师学生或学生教师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求知的学生。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对话是一种教育情境,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积极营造出一种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意识,通过交流合作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2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教书和育人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学校不仅要吸收、传承人类固有的优秀文化成果,更要符合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地创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接轨;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内容,更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体系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一方面,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潜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体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另一方面,虽然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但他们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生活经验,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因此,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还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一味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很少考虑去适应学生,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扼杀学生自主、自立和开拓精神,影响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受压抑,成为课堂教学的被动参与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教师要自觉更新师生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方法,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在民主、平等中实现师生间的对话、合作,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启发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创设知识内容、学习策略都很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能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体验中探寻知识规律,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在语言交流和运用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4)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影响教育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自身的素质无疑是关键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在大众化教育、信息社会的时代,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首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学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而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育研究也是空洞乏力的,因此,教师要辩证看待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把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共同推进教育的发展。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最为关心的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教师能够讲解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发展的动态趋势。教师只有同时具备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其次,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与信息化时代相应的价值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以自身的行为榜样去影响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关爱学生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以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思想及谦逊包容的优秀品质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3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大众化教育等因素的冲击下,僵化、不平等的传统师生关系已无法肩负起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人类自身的使命,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必要和迫切的。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活动除知识传授外,还应包括师生间的深层次的思想、精神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应由单向授受走向多维沟通,由支配、对立走向平等、合作;学校应根据师生关系的新特点做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积极构建与时俱进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73.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4.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2.

[5][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6]郑丹,郭定和,汪宝元.试论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导刊,2005,(5):17.

[7]李锦.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3):28.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策略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