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学院MBA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及国际借鉴

2014-04-24 04:55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商学院专业课程

● 赵 汕

中国工商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规模上得到了扩大,但整体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发展至今,只有中国政府与欧盟于1994年11月共同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被世界承认的世界级商学院,是亚洲唯一一家MBA、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都跻身全球100强的商学院。因此有必要分析并借鉴美国商学院MBA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经验,以提升我国工商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能够为工商企业所用的实用性人才。

一、美国商学院的选取

美国商学院的数量庞大,设有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大学与专业商学院大大小小有几千个,我们根据国际权威杂志公布的工商管理专业排名,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在工商管理教学与研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先进、科学、务实的专业建设引领了世界工商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杂志公布的Global MBA Rankings 2012 排行榜,结合《(Business Week》、《Fortune》权威杂志的排名,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力始终居于前位的大学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of Leonard N.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芝加哥大学商学院(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School of Business)、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因此我们主要研究以上几所著名商学院的MBA教育的办学特色,以期为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献计献策。

二、美国商学院MBA教育的基本情况

美国MBA教育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入学体系与培养体系,为世界MBA教育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美国成为MBA教育王国。如果从1881年美国富商沃尔顿捐资在宾州大学设立沃顿商学院算起,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创建美国国际经济管理研究生院算起,美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也有70多年历史了。工商管理教育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最热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规划和评估MBA教育和项目质量,有一些专门机构 (全国性或地区性)定期对世界各商学院MBA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成立于1916年的美国大学管理学院协会 (American Assembly of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简称AACSB)是最早的、权威性的商学院国际认证机构,许多商学院都以本校MBA项目获得AACSB认证为追求目标,并以本校MBA项目能获得AACSB认证为荣。根据2009年AACSB的官方统计数据,世界上通过AACSB认证的商学院总数为559家,占全球商学院总数不到5%,获得他的认证代表了对商学院的全球最高水平的认可,在全美众多MBA项目中能获得AACSB认证的大约也仅仅有20%。目前一流管理学院与二流管理学院的差距越拉越大。一流管理学院的毕业生非常抢手,而一些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已很不值钱,甚至找不到工作。

美国大学的MBA教育大体有五种形式:全日制MBA、业余在职学习的MBA(利用周末或晚上上课)、国际合作办学式的MBA、为高级在职人员开办的EMBA、短期培训式MBA课程班。前四种为学历教育,后一种一般为非学历教育。全日制MBA项目旨在吸收平均年龄较小的群体,学员年龄大约在25-30岁之间。这些学生一般缺乏实际经验,他们必须学习各种管理知识,在学习管理知识基础上掌握管理技能。非全日制MBA项目对年龄较大,有工作经验的人有较大市场。这些人一般年龄都超过30岁,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学习工商管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管理技能。除了校园MBA项目外,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许多商学院与公司联办或试办公司内部EMBA项目也有所发展。

EMBA项目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学习费用由公司支付,一般情况下一周内安排一天时间学习,或把所有课程安排在晚上进行。EMBA项目实质上是一种具有MBA学位的经理人员在职培训,它对已经升到公司中上级职位但没有学位的经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三、美国商学院MBA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

(一)应用性与国际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用性”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实用性反映在工商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上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特别强调工商管理教育是一种职业性、应用性与国际性的训练。各著名商学院MBA的人才培养均提出了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与国际性的目标(如表1所示)。MBA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传统大学教育完全不同,毕业生是具有从事商务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必须拥有较宽的知识面,有应付各种复杂商务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上富有责任感的公民,并能在国内国际商业活动中起引领作用,它应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并反映经济学、行为科学和数量科学方面新知识的应用。

表1 著名商学院MBA人才培养宗旨

(二)实用、系统、丰富的课程设置

商学院MBA的课程体系一般由通识课程、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所组成。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具有广泛文化意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基于通识教育的理念,美国商学院注重在MBA教学中将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识课程的学分一般占到总学分的13%-16%,可见其对通识课程的重视。例如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规定要获得MIT的MBA学位,必须修完八门人文、艺术和社会学(Humanities,Arts&Social Science,HA&SS)课程,HA&SS每门课程的学分是9或12分,要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Wharton商学院的MBA学位必须修完7门HA&SS课程。

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MBA的学生必须先修公共基础课程,以保证学生在修学专业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以及统计、会计等基本分析技能与工具。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高等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商学院主要包括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程三个层次。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并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以下方面(如表2所示)。

1.实用性的课程设置

表2 著名商学院MBA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实用性”这点也体现在了课程设置上。美国商学院MBA的课程设置在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目的是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各著名商学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比重都比较大。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财务与会计、领导与组织行为、市场营销、技术与运营管理、战略和商务谈判等课程;CBS商学院开设管理沟通、市场营销管理、组织行为学、金融操作与资本预算、操作管理、竞争战略、组织领导、会计与控制和生产、技术与操作等课程。

2.丰富性的课程设置

各商学院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适时更新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新颖性,相应地开出大量丰富的专业课。这些课程或紧密联系实际,或紧紧扣住前沿理论的进展,如当代财务管理问题,或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如职业分析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以更好满足学生不同的追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

3.系统性的课程设置

美国商学院注重课程体系安排的顺序,循序渐进,分层次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拉开课程的难度级差,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例如在学习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财务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管理类的基础课程修学完毕。特别是在对广大学生开设的众多的选修课程,一般都有规定选修前提(Prerequisite),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

(三)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特色

美国著名商学院在工商管理硕士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组织过程,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各商学院的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形成了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特色(见表3)。各商学院的教学方法中,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案例教学两种,还包括了现场调研项目、小组项目、计算机模拟决策活动、客座演讲、项目研究、咨询报告、角色扮演、专题研讨、行动学习、辩论学习、参观学习、学演示、解决问题、经验训练等教学方法。

哈佛大学商学院在教学方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案例教学。学院从1924年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来,如今已经能够每年增编300多个新案例,案例贴近现实,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们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将参与完成800多个案例讨论,模拟决策者的角色,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提问、质疑和评论使学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具体管理问题的判断和决策力。

沃顿商学院重视学生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影子工程”是该学院最突出的教学特色。影子工程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起到四个作用:一是了解真实的管理场景和验证学生的假设;二是深入理解管理过程中的机会和限制性因素;三是了解当代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以及学会如何应付挑战;四是体现领导的价值观。对于实际的管理者而言,开始时会注意表现高层管理者与雇员间的联系,改进时间的分配,进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随着年复一年的影子工程项目积累,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真实的反馈工作,把它作为自我提高的工具。

美国著名学院以“高度国际化”而著称,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入手改进教学组织过程:一是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意识;二是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供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三是利用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开发学生从事国际商务的语言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学习能力。

(四)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

美国著名商学院历来重视开放性,认为教育必须打破国界,强调教学的国际合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

表3 美国著名商学院MBA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和评价分析

在生源方面,各商学院把视角扩大到国外(尤其是远东国家),努力吸收更多的国外学生,促进校园文化国际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教师队伍,包括从各国教育界和工商界聘请教师,在加强学术交流的同时锻炼教师队伍。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在国外选择长期合作伙伴,或是建立联合MBA项目,或是建立本校MBA项目实习基地。在培养方式方面,将学生直接送到国外公司或大学短期学习、实习或考察,直接感受国外经营环境,为学生将来在国外环境中寻找就业机会提供良好帮助。

目前美国许多商学院比较重视远东MBA教育市场。一些远东学生在美国学习工商管理,这些学生可能是美国公司在远东分支机构雇员,也可能是那些想进入美国的远东公司的雇员,这些人员参与工商管理学习,为美国商学院实现国际化提供良好机遇。

(五)采用企学结合的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各商学院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实践活动。目前,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是各商学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流。

美国的工商管理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大学、公司及其它教育培训机构共同推进的格局,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教育培训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结合,产学关系非常密切。从战略发展上看,许多企业与学校有战略合作关系。企业总裁等管理人员经常被邀请到学校讲课。大学建设的经费主要由大公司资助。学校的教师经常为企业做研究和咨询,企业与大学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上。

美国各大商学院在教学中一般都设置了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运作模式基本如下:商学院与企业建立合作项目,学校成立专门的实践学习中心,该部门负责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践学习中心负责定期在提出申请的学生中挑选学生与选择企业,将挑选的学生组成本科生与研究生混合的团队,这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顾问的角色进驻这些选择的企业,时间为一个学期大约16周,在这学期内他们被分配一个特定的业务问题,与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和合作开发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在学期结束时提交给公司。这种报告式的研究成果记入3学分,没有考试,同时也没有报酬。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双赢的效果,企业使用廉价的成本得到了较好的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学院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了管理、沟通、协作、表达、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四、美国商学院MBA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

(一)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传统大学教育完全不同。工商管理教育承担应用型、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工商管理教育是一种职业性的训练。工商管理教育的诞生是随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院的一个专业而产生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明显地打上了其“母体即管理学”的烙印。工商管理培养的是一种应用性的管理人才,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知识的职业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具备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职业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要体现国际化

一个领先的商学院不仅在本国享有声誉,而且应该是一个国际性管理教育中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潮流将势不可挡。

北京市政府在首都2010发展纲要中提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行动计划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来京合作办学,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2004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合作办学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广义的中外合作办学应当包括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以及中国境外合作举办教育教学的活动。合作办学对增加我国受教育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国际间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商管理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培养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注重逐步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和范围,广开学生国际交流和实习的渠道,从而提高工商管理毕业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采取企学共建的办学模式

采取企学共建的办学模式应以企业为本位组织教学。工商管理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牢固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但并不是专注于理论和分析方法,而应是围绕企业的实际来组织教学,使教学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是国际各著名商学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流。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到工商管理教育中来,可以发展商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实现专家和企业家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四)专业设置应有针对性,体现综合化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一种应用性的管理人才。因此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应满足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应突出实用性和岗位性,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明显有利的地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实际,兼顾理论与实践科学,同时注重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从课程结构来看,工商管理的本科教育历来负有一般性的文科教育和专业性的商科教育的重任,其学位课程大凡由两部分组成即一般性的文科课程加上专业性的同商科和管理学科有关的课程。这就是说,工商管理教育课程设置就有相对于人文教育和工科教育而言的明显特点,即课程设置的综合化。工商管理课程设置只有拓宽覆盖面,才能肩负起培养综合性、复合性人才的重任。

[1]Undergraduate of Chicago Time Schedules[EB/OL].http://m it.Sloan.mit.edu.//,2012-8.

[2]University of Chicago School of Business[EB/OL].http://www.Chicago.edu//econ.html,2012-1.

[3]New York University[EB/OL].http://www.New York University.edu,2007-1.

[4]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EB/OL].http://www.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edu,2012-1.

[5]工商管理专业项目教改课题组.“面向21世纪管理学系列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中期报告 [R].中国人民大学,2012:2-9.

[6]余凯等.面向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8-10.

[7]杨国藩等.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6):12-14.

[8]曾康霖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5-60.

猜你喜欢
商学院专业课程
HICOOL商学院 集结来自世界的科技力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