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2014-04-29 00:06暴秋菊张艳梅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暴秋菊 张艳梅

[摘要]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公众自主意识、活跃民主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因素。文章在界定自媒体的内涵及其所呈现的时代特征的前提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教育客体三方面分析了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的能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客体的素质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暴秋菊(1975- )女,辽宁凌源人,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张艳梅(1971- )女,黑龙江泰康人,沈阳理工大学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舆情。(辽宁  沈阳  11015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各级政府有效掌握互联网舆情及妥处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L12BZZ012)和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互联网舆情掌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W2013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60-03

一、自媒体的界定与时代特征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自媒体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超越,在含义的界定上已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自媒体由于迎合了当下个性彰显的时代潮流而深受人们的推崇,同时它又表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碎片化的特征,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一)自媒体的界定

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自媒体是三种不同含义的媒体,杂志、广播与电视是传统媒体,互联网和手机可以称作新媒体,而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也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公众所熟悉并热衷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更加凸显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我即媒体”,“媒体即我”,主动意识大大增强。

通过高科技数字化信息传递自我意识与思想的媒体都可以称作自媒体,在当代中国最为流行的有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起源于网络日志的博客的特点是“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与传统的报纸、期刊相比,博客将文字、图片与音像融为一体加以呈现,博主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及对相关事件的态度发布于大众面前,不断的更新加快了大众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提供托管博客的商家为博主提供技术服务与网页设置,降低了博客对用户的文化水平与技能的要求,博客更加流行于普通大众之中。微博即微博客于当下迅速兴起,用户在自己组建的社区内用140以内的字数将信息传递出去,所使用的平台既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手机,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势使其超越了博客而在我国迅速蔓延。腾讯公司推出的社交软件微信具有社交性、便捷性、开放性等优势,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二维码等已成为当下时尚的社交方式,可称之为通信领域的一场新革命。它兼具灵活、智能、节省资费等特征,其版本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增加,“今天,你微信了吗?”已成为当前的热议话题。

自媒体的发展脚步还在继续,它在技术的引领下朝着融合、开放、民主的方向前行,它与时代潮流相契合,彰显着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与主流思想。

(二)自媒体的时代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使用自媒体的大众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同时又无时无刻地接受信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兴趣以文字、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大多数时候在没有外在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主张。“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公众所接受的信息、思想及其潜在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兴起激发了大众参与政治、享受民主权利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政治事务与社会事务,促进了当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的产生无疑与技术进步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在活跃民主氛围的同时也散布了许多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人生态度占据着自媒体的许多领域,同时自媒体也成为西方国家散布背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言论的阵地,人们开始表现出无所适从、精神空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被削弱。物质主义由此代替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当下消费主义的盛行即是最好的例证。自媒体作为消费主义的助推器,凭借自身传递信息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为物质消费宣传造势,物欲的极度膨胀导致了人们的精神空虚,对现存社会制度与价值取向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敌对。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由三个层面24个字所组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媒体的兴起无疑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冲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美国学者卢因提出“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每一种理论传递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代表特定利益的“把关人”,他们会对进入大众群体的理论进行筛选和过滤,严禁那些不符合特定利益及有悖主流价值观的理论进入大众视野。党和国家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大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传统媒体时代,党和国家控制着媒体,广播、电视及报纸所发表的言论是经过严格审查的,记者与编辑在党的领导下作为“把关人”而掌握着话语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言论很难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来自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单向度地进行灌输与引导,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是主体对客体的关系。

自媒体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主客体模式被主体—主体即主体间性模式所代替。自媒体时代的大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言论,自编、自制、自传信息,人们感叹着“在博客里,是没有谁替你把关的,自己是作者,又是一审的编辑、二审的主任、终审的总编,还要兼做排版员、校对员。”由于缺少了传统的理论把关人,所以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着五花八门的、掺杂着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情感甚至是反社会、反人类的理论。许多反道德、反核心价值观的思潮通过自媒体充斥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群体也不再作为被动的理论接受者,他们渴望并热衷于随时随地随手发布、交流各种思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降低了权威性与控制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核心性被淡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形态各异的价值观中居于核心位置,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向大学生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及重大意义,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肃性、核心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通常带有政治性与理论性,可谓是一种“大叙事”或“元叙事”。

当下的自媒体越来越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倾向,内容不具有固定议题,个人的主观感受、生活琐事与娱乐方式成为自媒体的主要内容。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思潮随处可见,甚至有一些凭借高点击率成为街头热议的或推崇的焦点话题,西方国家以自媒体为载体向当代大学生宣传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严重挤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阵地。与此相对应的是,自媒体所使用的语言经常具有后现代主义的风格,表现出喧嚣、零散、浅表与直白的特点,迎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使用的语言具有政治性、严肃性,沉浸在自媒体语言中的大学生对此难免产生厌烦情绪。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客体的困境与困惑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客體。自媒体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带来快捷、便利与热情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诸多问题上陷入困境,并且带来思想上的困惑。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认为书写的出现促进了人的遗忘,从而减少了许多智慧启迪,由高科技支撑的自媒体削弱了大学生的记忆、动手能力,弱化了他们思考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没有理论深度和高度。

社会学家诺伊曼曾经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过“沉默的螺旋”现象,即当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种理论为大众所接受时,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害怕被孤立的恐慌心理,习惯于通过观察而最终选择那些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理论。传统媒体时代,进入大学生视听的理论信息是经过严格的筛选与把关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以碎片化方式呈现,议题表现为不固定性,语言又非常模糊,“沉默的螺旋”难以形成。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大学生缺乏精神动力及理想信念的支持而陷入思想上的困惑,严重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权威性。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自媒体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此为契机,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的能力

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的理论,他发现竞选时许多选民的立场受一些非正式组织中存在的“意见领袖”的左右。这些“意见领袖”有号召力、影响力,掌控着消息来源并影响选民的态度。当前我国的自媒体中存在着许多的“意见领袖”,他们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甚至崇拜,让人遗憾的是其中大部分领袖是娱乐明星、青年作家或评论家,甚至有一些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极端分子,而于其中丝毫看不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的身影。应该培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争做自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意识,依靠自身的人格魄力与吸引力潜移默化对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不仅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而且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墨守成规,善于接受新事物,迅速掌握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功能,聚焦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对话、咨询等活动,及时关注大学生发布的信息与观点,发现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者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应是对这一理论本身的说教,而应以开阔的视野拓展相关内容,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纳入其中。立足于中国现实,植根于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体验,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与深厚的现实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其教育也不仅是空洞的理论说服,应该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言行,引导他们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打动人心的歌曲去颂扬一切美好德行与崇高信念,鼓励学生加入其中,通过自创、自导、自演微电影,自制PPT等形式,增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正能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性语言与大众性语言相结合。抽象的理论性语言具有逻辑性与学理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立证和传递。相比之下,通俗性的大众语言容易理解、贴近生活,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教育者应该熟悉并主动运用自媒体时代大众化的网络语言,取精去粗、去伪存真,借鉴与应用网络语言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客体的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功与否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物质主义快速取代理想主义的今天,物化的器具取代了思维的空间,精神的旨趣缺少提升的方向,核心价值观继而断裂、衰落,所以首先要建构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在相互诠释、相互渗透中提升教育的效果。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分辨是非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利展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为客体的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接受这一理论。教育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在各种自媒体上设立信箱、论坛等供大家进行思想交流,教育者应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允许不同意见、不同声音的存在,在热烈讨论与协商中澄清理论难题,排除思想困惑。

自媒体的兴起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主性,同时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与许多未知因素,教育者要及時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深入探讨自媒体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谭昆智,林炜双,杨丹丹,等.传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邱素琴.网络语境下“意见领袖”在理论传播中的角色与作用发挥[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5).

[4]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5).

[5]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B/O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1013339322.nh

&dbname=CDFDLAST2014&dbcode=CDFD&pr=&urlid=&yx=&v=MTIzODIxTH

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VorUnRGeTNoVnJ2QlZGMjZIYk

M3RjlMT3JaRWJQSVI4ZVg=,2013-03-10.

猜你喜欢
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