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激发课堂活力

2014-04-29 21:56乔泽晋郑东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新阅读教学

乔泽晋 郑东升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一个过程。这种开放性也促使阅读教学必须有创新、有改革,才能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并希望能用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阅读理念;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64

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使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如一夜春风,满眼繁花,“课程”、“自主、合作、探究”、“个性”、“创新”等词语扑面而来,融入我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许多原本按部就班、驾轻就熟的操作程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其对于新课改的禁锢,“创新”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突破固有模式,形成新课理念的有效载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重新定义“阅读”内涵,确定现代阅读理念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交流和对话的关系。这种交流与对话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在以此为理论基础的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不应该机械割裂。

与之相应,阅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作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系统,而且是一个有待于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将其意义现实化和具体化的语义结构系统与“图示化”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章意义的生成,在于阅读主体的创造性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动态建构去把握它。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同的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创造性的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评价。

在现在的新课程理念下,阅读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共为主体,相互平等。各主体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中建构意义。而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是文学作品,很难以某一种认识作为结语而一言以蔽之,使阅读行为终止于某一点上。需要强调的是,阅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直被漠视的,甚至是被否定的。这使得阅读成为一个机械被动的过程。作品在被神化的同时也被人为地将最珍贵的人文精神抽离出来。

例如《孔乙己》的学习,笔者以往一般是从人物形象入手,引导学生说出预定好的一些“迂腐可笑”、“自命清高”等词语,然后点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思想的毒害为止。表面上师导生从,严丝合缝,有板有眼,实则如暴殄天物一般,将作品及阅读过程本身对“人”的关怀弃之不顾,作品、学生都被格式化,以机械工具的面貌出现于阅读过程。在这样的阅读中,作品的客观性不能体现出来,因而阅读不能脱离文本。对于作品中的形象及情感态度,要把它们看作客观的存在,认真加以分析。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在现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先让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孔乙己的言行,我们从中发现了许多原来被忽视的地方。例如孔乙己在面对孩子信的时候,期望用几个茴香豆来换得一丝平等与尊严,但只能淹没在一片笑声中,内心的孤独感是多么的深刻。这是简单的“善良”二字所无法概括的。学生们以此为突破口,对孔乙己进行了更深入的发掘,看到了一个苦守自己的脆弱自尊但又没有强劲的精神寄托为支柱的“人”。

从中我认识到,创新教学设计的基础在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新课标的准确把握,认识“阅读”的本质,一定会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有突破与创新。

二、阅读教学设计创新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学生首先以自主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参与在阅读活动中,文本意义的生成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回归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如巴金的《日》,短小精悍,富含哲理。教学设计中首先有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朗读,并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形成自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平等讨论,可以是对作品背景的认识,可以是文中涉及到的传说,也可以是自己对文中哲理的认识,可以是对别人认识的再认识,教师也可参与其间,在平等、互动的氛围中,学生会更科学全面的形成自己的认识,其主体地位会得到充分尊重,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有许多闪光的亮点。学生会深深为飞蛾和夸父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会为巴金先生为理想而不惜献身的品质所折服,进而会在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的前方升起一轮不落的太阳。

三、阅读教学设计应重视激活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一而足,因而面对同一作品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其形成过程首先是在学生自发意识下进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感受体验更具有自觉性,更为鲜明突出,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有的作品需要借助直观事物、具体情境来激活学生感受与体验。朱自清的《春》,可以先让学生在田野中、在草坪上、在春风中领略纯朴和谐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再体验来自文学的艺术享受。《竹影》则可以再通过欣赏与意国画来使学生对“意境”这一抽象而内涵深刻的审美概念形成自己的独特而清晰的体验;《敬畏生命》可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使之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你一定会听见的》则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主他们结合看书的某一经历,感受心灵的澄澈给人生活的无上乐趣。

具体方法的选用是灵活多变的,但方法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方法运用过程中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应被重视,教学设计中重视了这一过程,教师有意识的激活学生情感体验,也就抓住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的本质,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阅读教学设计创新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新、有个性的阅读

作品意义的生成不是单向的,阅读角度也因人而异,学生的性格志趣、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容置疑地作用于其阅读过程,所以教学设计应体现多角度、有创新、有个性的阅读。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创新阅读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体验与作者心声的最佳交融点,可以从中对作品进行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多角度的阅读则可以使学生对作品形成立体多元的深层认识,再通过对话交流,学生们对作品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整体认识。

这里的创新主要是要重视探究性阅读方法的使用,它要求学生针对作品中的疑难之处,运用多种阅读渠道,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完成阅读,解决疑难。《月亮上的足迹》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自主地对“月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通过大量科学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全方位地认识、感受“月球”。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会把原来一些对月球感到困惑的地方有了科学的认识。

源于学生生活实践和经验积累的“灵感”,往往能使阅读曲径通幽,另觅佳境。这也是教学设计应重视并提倡的重要因素。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时,也许有的学生能从父亲披衣服一个细小的动作想到自己父母的无微不致的舔犊之情;也许能从父亲一身素装看到他的艰辛凄楚;也许能从作者和一滴眼泪中看到父辈的辛劳,联系到自己的无知每一个火花都弥足珍贵,每一个火花都可能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

只要透彻理解并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设计一定能找到许多创新的突破口。教学设计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方法,结果,因而一定要用新理念贯穿始终,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体验与感受,提倡多角度有创新有个性的阅读,使创新成为教学设计的灵魂,使阅读成为学生放飞心灵、丰满生命的一片天空。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汾河联校晋阳学校 04100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创新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