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菱学诗》引领学生感受《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

2014-04-29 22:11吴秀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7期
关键词:思想性感受引领

吴秀珍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引领学生走上一条艰苦而充满乐趣的思维之旅。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多向状态,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高效目的。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这种境界呢?

关键词:《香菱学诗》;引领;感受;《红楼梦》;思想性

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是:“读小说,能体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意义”;“能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人类文化结晶,吸收人类文化的养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红楼梦》是我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上海“二期课改” 语文教材在高中第一学期古典小说单元中,选编了《红楼梦》第48回和49回的几个片断,汇编成课文《香菱学诗》,以此作为高中生认识和阅读《红楼梦》的一个起点。我在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接受培训期间有幸为高一学生教授了这一课。

但是,由于时代的阻隔和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再加上《红楼梦》本身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又是描写人情的小说,缺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激烈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精彩紧张的打斗情节,因此,作为人情小说的《红楼梦》很难吸引学生,高一学生常被《红楼梦》所吓倒,对它肃然起敬,望而生畏,不能真正走入《红楼梦》。但是,不能真正走入《红楼梦》,就永远不能认识它的伟大之处,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认识就有了缺憾。

增值构思: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香菱学诗》的核心教学价值就在于:从学习《红楼梦》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出发,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感受《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为此,我设计了本课教学思路: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精彩的人物描写作为教学的生长点,把领主人公哀伤的命运及其蕴含的深刻的主题作为教学的增值点,通过精巧的、环环的课堂提问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台阶、高起点,让学生感受《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水平,领悟其伟大的思想性,直至把“经典的作品教‘经典”。

案例描述:

一、激趣为首,迂回设问,走入教材,感受细腻的笔法

上课后我并没有直奔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是采用了一个迂回战术,故弄玄虚地讲了一个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似乎不相干,但却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观点:

备课时重读《香菱学诗》之后,我明白了为什么贾宝玉在爱情的选择上最终选择了林黛玉,却放弃了薛宝钗。我想同学们如果能仔细地读读课文也会明白这两个问题。

学生果然被我这一新奇的观点吸引了,兴味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阅读当中,并且不时地互相讨论,交流,不断地有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与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辩论。在交流、辩论中,我适时的作以点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情节——香菱学诗,从宝、黛两人对待香菱学诗的不同态度上去感受人物、认识人物。

二、顺势切入,把握重点,鉴赏人物,感受《红楼梦》崇高的艺术性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完成之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已对小说的人物形成了感性认识,并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对人物形象的理性分析,于是,我将教学转入了第二阶段:

全面地熟悉课文,学习依据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去分析和鉴赏人物,只是学习本文的起点。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从作者刻画人物方法和人物形象鉴赏方面,谈谈对课文的主人公香菱的认识和看法。

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做铺垫,第二阶段的学习讨论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原本預设的课堂教学难点(感受《红楼梦》的思想性)却没想到在学生分析鉴赏人物的过程中,变成了生成性资源,平时就爱思考的筱筠在分析细节描写时说道:

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探春劝她“菱姑娘,你闲闲罢”,她竟然说“‘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这个细节使得她学诗的痴迷程度显得生动而有趣。可是我不明白,曹雪芹花这么大的力气,写香菱究竟有什么目的?

三、逐层激趣、走出教材、突破难点,感受《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

原本我想提出来要学生思考探讨的难点问题,没想到由学生自己提了出来。于是,我将教学转向难点——感受《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

对呀!课文用生动的语言、神态、动作乃至细节刻画了精华灵秀,悟性极强的香菱 “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学诗,已经到了“呆”“疯”“魔”的程度,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呢?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如果对《红楼梦》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对有关香菱的章节不熟悉的话,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于是,我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看到他们尽管苦苦思索、热烈讨论,但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已经进入了愤悱状态,下课时间也到了,我把教学引向了第三阶段——课外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情节,领悟《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

如果只是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传神的描写,曹雪芹只能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还不足以享誉世界,称之为“伟大”。上面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不了解香菱的身世,是没法解决的,所以,我想请同学们在周六和周日(我有意识地把这篇课文选在周五上。)阅读《红楼梦》中有关着香菱身世的章节,从《红楼梦》的思想性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下周一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在双休日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身世章节后,我们继续着教学难点的讨论,但很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大多使用“可能”这个词语。在此,我抓住可能适时点拔:

几个同学都用了“可能”这个词语,说明自己对答案是没有信心的。我想大家要明确一个常识:小说的情节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人物形象是为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服务的。同学们能不能从这角度去思考作者安排“香菱学诗”这个情节的目的?

在学生联系香菱的身世、遭遇、香菱的诗进行了剖析之后,有学生明确地说:

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你看。”香菱的命运是一个悲剧,但是课文中作者却把她塑造的才情非凡,抬高了她的身价,这种才情与命运的反差,正好反映出封建社会是毁灭人性的。

还有学生说:

从《红楼梦》全书来看,这么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给粗俗不堪、蛮不讲理的呆霸王薛蟠做侍妾,经常遭受他和金桂的凌辱和毒打,这说明封建制度不仅是男女不平等,而且摧残美好的事物,摧残人的精神追求。

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我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已超出了我的预设目标,教学只需要用三言两语便可把教学引向深化: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在《红楼梦》描写的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无疑是最重要的。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袅娜风流的林黛玉、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等,这些形象都充满了作者强烈的同情和赞美。与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

增值分析:

1.内涵增值,是外延增值的基础。 “课改”提倡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好”教材,仅仅是内涵增值,并没有让课堂外延增值。学生只有深入地走进教材,才能更好地走出教材,教师才能实现课堂增值的目的。语文教师,要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寫者的意图,更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要有“学生缺什么就教给他什么”的教学意识。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去确定教学目标,方能是课堂教学实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的目的。

2.学生不断增长的兴趣,课堂增值的前提。由于时代的阻隔、欣赏水平的差异和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今天已经很难走入学生的读书视界了。教学《香菱学诗》这样的经典的文学作品选段,除了在一开始就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向文本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最高点,让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期待心理,促使学生自觉地调整学习动机,不断地加深化对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深层认识,从而实现课堂增值的目的。

3.教师精巧的提问设计,课堂增值的必要保障。教学经典的有一定阅读障碍的文学作品,教师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灵活、有效、

合理地组织教学,并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下的学习与自然状态下的获得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有限的学习空间转化为课堂外无限广阔的阅读空间。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合理地设置台阶,然后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拾级而上,攀登作品所蕴涵的思想艺术高度,真切地感受、体验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每一个台阶,都应有一定的目标,无论是激发兴趣,还是领悟作品的真谛,问题设计都应该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给学生的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贮存阅读的渴望,尽可能地为学生拓展最广阔地阅读空间,从而完成由课内向课外的增值。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 高伟.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互动[J]. 小学教学参考.

[3] 林媛红.如何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J]. 广西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山丹一中734100)

猜你喜欢
思想性感受引领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起承转合+思想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