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

2014-05-08 10:18王信棚杨黎明苏宝同
山东青年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调查适应性

王信棚++杨黎明++苏宝同

摘 要:为了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情况,了解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因此,采用沃建中教授主编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013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入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探讨生源地和专业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和自我适应四个方面的影响。为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持。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

面对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新生在入校后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有的大学新生能够很快的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环境,而有很大一部分新生却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如果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那么就会影响到各个方面的正常发展,乃至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帮助新生尽快通过适应期,开始新的生活,为早期适应不良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一、调查对象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级入校新生作为目标人群,共八个学院,2000多名新生,问卷调查于2013年12月开始。

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问卷调查以专业为单位,每次选择1个专业的学生,统一安排地点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进行问卷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完成后,及时回收。

调查问卷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由沃建中教授主编。问卷的问题分为正向问题和反向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适应类12题,学习适应类11题,校园生活适应类12题和自我适应类13题。所有的答案都分为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和同意,分别记作1、2、3、4、5。对问卷选项进行记分,采用传统的等距记分法,选项数字1、2、3、4、5,正向问题题记分:1、2、3、4、5;反向问题记分:5、4、3、2、1。最后取每一项的得分占该项总分的百分比,比例越高,说明大学生的适应越好;比例越低,说明大学生的适应越差。

三、调查结果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943份,回收1828份,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37份,最后有效问卷1791份进入统计。其中理工类1616人,文史类175人;男生1324人,女生467人;来自城市的学生833人,来自城镇的学生582人,来自农村的学生376人。

57%的新生表示不适应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活,20%的新生不适应校园生活的变化,认为大学的社团活动众多,与高中的单一学习活动相差较大,只有15%的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有8%的新生觉得不适应大学中的人际交往,觉得大学校园离社会更近,不像以前的校园那样。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生源地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一)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比较

表1 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得分百分比

由表1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人际关系适应方面,理工类得分率49.9%明显低于文史类的58.0%;在校园生活适应上,文史类达到52.8%,而理工类只有42.5%;在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这两方面,理工类分别为50.7%、46.7%,文史类仅为43.3%、38.9%。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比较

表2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得分百分比

由表2可知,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适应性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具体而言: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来自城市的新生适应性最好,为66.3%;城镇的次之,达到52.7%;而农村的新生适应性最差仅为40.1%。校园生活适应上,农村、城镇和城市得分率分别为38.6%、47.9%和61.6%,可见城市新生最好,而农村新生最

差。自我适应方面,新生的得分率也是由城市到农村逐渐降低,从50.5%降为40.2%。农村新生仅在在学习适应方面表现比较好,达到57.3%高于城镇的43.0%和城市的39.2%。

四、调查结论

(一)不同专业间新生适应性的差异

文史类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和校园生活适应这两方面比较好,但在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这两方面,文史类的新生适应性较差。文史类新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性比较好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大多性格外向,喜欢交朋友,善于交际。文史类新生的校园生活适应性也比较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爱好广泛,而大学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他们可以主动地调节枯燥的校园生活。理工类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和校园生活适应这两方面比较差,但是在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这两方面表现得就比文史类好很多。理工类新生性格往往比较内向,因此而导致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理工类学生往往知识基础比较好,文史类的学生比较差,所以在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这两方面就表现得就比文史类好很多。

(二)不同家庭来源新生适应性的差异

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自我适应这三方面,城市的大学新生表现得最好,城镇的大学新生表现次之,而农村的大学新生表现较差。此外,在学习适应方面,农村的新生适应性最好,大城市的新生适应性较差,而城镇的新生适应性仅次于农村。

农村的部分新生由于说话带有方言口音,普通话讲的也不是太好,而不敢和别人交流,因此他们在人际适应方面比较差。在校园生活适应方面,农村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均不如城市,与大学的环境相差很大,因此他们不容易适应大学生活。农村的学生从小就在学习环境比较差的条件下成长。因此,他们要想考上大学就必须靠自己努力,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因而更容易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对于来自大城市的新生而言,他们进入大学后生活学习环境基本没有变化,而且他们的交际能力本来就比农村学生强,城市的学校也更注重的是素质的培养,他们表现得大多是多才多艺。至于来自城镇的新生他们所处的条件大多介于两者之间大多数,所以在适应性方面表现得基本也介于两者之间。

总之,对于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时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它不仅是成长的起点,更是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阶段他们的适应性受到专业和家庭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希望新生们能找出自身不足的地方去改进,使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里发光发热,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更好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就要求大学新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认识环境的水平等各种方式切实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调查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