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应用状况

2014-05-26 14:28房志红
中国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应用

房志红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帮助企业合理避税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给企业的盈余管理带来了很多影响。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变动的影响,对于企业如何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用;新会计准则

一、引言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框架内,在会计准则能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的运用,或者通过控制交易事项的时点、适当调节关联交易等方法来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稳定股价等目的。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盈余管理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从长期来说,盈余管理并不会对企业实际的盈余产生增减等影响,只会影响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内的分布以及反映,从而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和评价产生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盈余管理的应用,在企业既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框架内,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新会计准则并在企业中推广实施。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对于资产价值的转回、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等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变化,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一定要重视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盈余管理应用。

二、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下降。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和实施,使得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下降不少。例如,旧的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在计提坏账准备的时候可以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以及账龄分析法两种方法选择,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了只能采用账龄分析法的分析方法;旧的会计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使用直线法或者实际利率法对于溢价进行摊销,而新的会计准则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另外,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中还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新的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做出了更加明确规范的规定,使得企业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2.会计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大大提高了。在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之前,企业往往通过本年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于来年通过资产减值转回来实现扭亏为盈的目的,这是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手段。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的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减值之后就不允许再转回,这使得企业通过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这种盈余管理的方式不再适用。其次,新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新的会计准则将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了很多,衡量子公司的标准不再是股权比例,而是看母公司是否能够对其进行实质上的控制。这一新的规定,使得合并报表更加能够体现将母子公司合并在一起的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以往企业通过将经营状况不好的子公司从合并报表中剔除这种盈余管理的方式不再适用。另外,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从以往的公允价值计量改为了账面价值计量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通过合并重组等人为手段来改变公司价值的方式得到了抑制,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3.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得到了细化。新的会计准则对于一些会计政策的使用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解释和规定,从而使得企业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得到了细化。例如,原有的会计准则中只提出了各项资产应该在发生减值之后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并没有对于如何确认减值方法和金额进行规定。新的会计准则对于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预计处置费用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对如何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如何确定资产现金流量的折现率等都指明了详细的做法。其次,原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资产减值的计提都是以单项资产为基础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单项资产。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并要求在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测试的时候,要结合商誉以及总部资产进行资产组的减值测试。这种新的规定提高了企业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另外,原有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的规定比较混乱,使得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新的会计准则中,将企业合并的形式具体的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方便了企业更加规范的进行盈余管理。又如,新的会计准则还对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等的确认计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从而使得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更加规范,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应用

1.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者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能够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计入当期损益,不能再作为资本公积计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之中。因此,对于没有能力清偿债务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调节利润,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另外,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置换也做出了新的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时候,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能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原有的会计准则将差额计入的是企业的资本公积。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

2.利用无形资产摊销等进行盈余管理。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做出了新的规定。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在无形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需要区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处理。新的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研究以及开发阶段,其中,研究阶段的费用全部应该费用化处理,而开发阶段中能够资本化的应该予以资本化,这一规定能够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并提升企业的收益。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于无形资产研发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费用化或者资本化的处理,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另外,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做出了更加宽松的规定,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摊销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于摊销年限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利用借款费用的处理进行盈余管理。新的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范围进行了新的规定,借款费用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从而使得企业利用借款费用的处理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得到了提升。新的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的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由于企业的借款资金使用的状况外界难以了解,企业的借款哪些应该被划分为专门借款予以资本化,哪些应该被划分为一般借款予以费用化,企业的自主权比较大,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非常方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4.利用企业合并进行盈余管理。新的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的类型划分为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的会计准则中是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的,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各项负债以及资产是按照其账面价值进行计量的,合并后不产生新的商誉。并且,合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还要将合并前的利润以及现金流量表包含在内。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在每年年底突击合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业绩来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并一些资产被低估的企业,并在合并之后对于资产进行处置,从而获得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新的会计准则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的是购买法的方式。其中,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该确认为商誉;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应该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增加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四、总结

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企业一定要重视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积极的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无形资产摊销、企业合并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稳定股价等目的,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的完成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池慧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手段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张露.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3]周家文.基于新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28)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应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