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

2014-05-26 14:28张海霞
中国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企业税务税务风险风险防范

张海霞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紧紧围绕企业税务风险,具体阐述了企业税务风险的定义,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企业应如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力争在最大限度上防范或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税务;税务风险;风险防范

2009年5月,为了更好地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尽管《指引》是针对大企业而言的,但是不可否认税务风险是所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风险,应当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应参照《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力争在最大限度上防范或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一、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何谓税务风险,目前许多专家、学者以及税务官员对此普遍的定义是:“企业因未能全面履行或未能有效理解纳税义务而遭受利益损失或负面影响(包括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等)的可能性”。但是,《两小时了解税务风险》的作者张剀认为,这一静态的定义并不能充分揭示税务风险的的神秘面纱。他认为税务风险是企业在遵从税法时的实际表现与应该达到的实际标准之间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税务风险的产生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各项涉税活动的实际运行结果不断偏离其理想状态的过程。只要企业存在,这个过程就是处于动态中的,直到企业消亡。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税务报记者专访时就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台《指引》的背景、意义,《指引》的框架、内容等企业关心的问题,进行的权威解答是: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并强调《指引》所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指前一方面的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1.外部税务风险因素。(1)税收政策方面导致的税务风险。目前,我国税法体系尚不够完善,而且我国实体法的立法层次较低,立法质量不高导致了一些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含糊不清或不够明确,加之税收政策解读不规范都给纳税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随着经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日常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涉税问题,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每年以“公告”、“财税”、“国税发”、“国税函”等形式下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频频对日常涉税事项和以往的税务处理做出调整和规定,且文件再由各级省、市税务机关层层补充和转发导致下发滞后,直接影响了纳税人对相关涉税事项的预期处理和对税款的准确计算。另外,某些税法本身不明确,加之税收政策解读不规范,导致对于同一个税收政策条款可以解读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企业财务人员由于税收专业知识的欠缺,难免会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收执法方面导致的税务风险。由于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税法给予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也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同一政策,不同地区税务机关执行税法口径不一致;或者同一地区税务机关根据同一个税法规定,前后执行税法口径不一致;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不同的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裁定。

2.内部税务风险因素。(1)企业管理层纳税态度和错误观念导致的税务风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存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而企业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往往比较重视商业目的的实现而忽略了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某些企业管理者未能树立正确的诚信纳税意识,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要求财务尽量少纳税,个别的甚至授意或唆使财务人员采取非法手段以期达到少缴税的目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以为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远甚于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遵守的误区,这种靠拉关系、讲人情而不是靠真正依法纳税解决涉税事宜的想法,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2)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导致的税务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企业相关税额的计算与缴纳。企业若出现失真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就会影响涉税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据此计算与缴纳的税额也将失真,从而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导致的税务风险。由于税法体系的繁杂以及新政策的频繁出台,加之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导致相关税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发生错误的纳税行为,从而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如果相关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责任心缺失,采取变造、伪造、隐匿记账凭证的方式偷税、漏税,也会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4)税收筹划方案选择错误导致的税务风险。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但是,税收筹划必须在税法规定范围内,而且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如果企业误解这一点,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通过非法手段达到所谓“节税”的目的,形成了实质上的偷税行为,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加之社会上那些无资质的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为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失败而形成的税务风险。还有个别税务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的建议所导致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包含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税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税务风险的容忍度。因此税务风险管理应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要在企业里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健全并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发展规划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保证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3.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规范性,避免可能出现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加强税务风险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对全体员工普及相关税务和风险管理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关键管理人员相关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4.健全并不断完善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经营决策,梳理出企业经营活动可能会涉及的主要税收政策、主要涉税业务流程及风险控制点,从而保证对税务风险的总体控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如果企业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税务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还应保持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重大经营决策中遇到税收政策不明确的问题时,应及时取得税务机关的帮助,并尽量取得正式或非正式的书面答复,以降低税务风险。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和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建立年度税务日历,自动提醒相关责任人完成涉税业务,并跟踪和监控工作完成情况;

总之,税务风险是所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并非是不可控制的,只要企业参照《指引》,建立适应自身经营情况和税务风险特征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就能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祝维纯,陈振铭.浅谈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上海国资,2012(6)

[2]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2(4)

猜你喜欢
企业税务税务风险风险防范
“营改增”对电气安装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影响
浅析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浅析高校税务风险管理
增值税全面实施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