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丘缓坡规划开发研究

2014-05-30 17:40吴美玲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开发规划

吴美玲

摘 要:本文以衢州市开化县罗丰地块的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例,从用地选择评价、确定产业组织、竖向设计、布局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为规划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从而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关键词:低丘缓坡;规划;开发

低丘缓坡是我国城镇建设空间扩展的重要渠道。但是因为生态敏感性高、资金成本大、利用技术复杂等原因,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设计面临着许多困难。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规划设计手段,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还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1 低丘缓坡资源调查分析

该区块位于城白线以东,工业园区以西,并紧邻城白线。地貌以低丘缓坡为主,区块内无建筑用地。地块规划面积为688176m2,1032亩。

罗丰区块内多为低丘缓坡,坡度普遍较大,迎合地形建设难度较大。只有少部分山体之间形成的山坳,山坳内标高基本在110~140m之间,地势较平整,可考虑结合其周边丘陵缓坡一起利用。规划范围内山体峰顶标高不会超过230m。

2 规划原则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低丘缓坡土地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根据“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制定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专项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

3 用地布局规划结构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结构是台地式布局。整个区块以台地式渐升的形式布置。区块内布置有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工业用地总面积为46.89hm2,占建设用地的69.22%。都为引进“三新”产业的一类工业用地,绿地与广场总用地面积为4.85hm2,占建设用地的7.16%,为沿高压线和城白线布置的防护绿地和一部分公共绿地。

3.1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与规划发展原则和规划目标相一致,优先发展工业用地。创造有自身特色的工业用地组织结构。是根据罗丰地块企业性质规模、就业人数和服务设施比例、就业岗位总数等工业因素,结合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进行规划设计的。

工业用地的各个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应根据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其建设所占土地面积应控制在项目总用地的8%之内。禁止企业内部建设成套职工住宅、宾馆、专家楼和招待所等设施。规划工业用地建设控制指标规定如下:建筑密度不小于30%,容积率不小于1.0,绿地率不大于20%,工艺流程或生产安全上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3.2 居住用地

罗丰地块内企业员工大部分为年轻的打工者,这部分员工住宿问题规划三种方式解决,一是依托上茨地块与新下地块;二是依托城关镇,在镇内租房解决;三是由管委会集中建公寓由企业业主来承租给员工。考虑到今后工业区规模扩大,职工人数越来越多,为了实现社会化管理,应限制厂区内部单独建宿舍楼。由管委会集中建设公寓,并结合南侧村庄配套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通过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来解决厂内单身职工和双职工住宿问题。

主要建设控制指标:

(1)规划结构

罗丰地块内规划一个居住点,设置工业园区内,总面积3.43hm2,占可建设用地的5.07%。

(2)主要建设控制指标

住宅建筑设计的日照间距新建区块不小于1:1.2,容积率不大于2.0,建筑密度不大于35%,绿地率不小于30%。

(3)环境控制与设计引导

居住片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内在联系。

3.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配套社会服务设施用地的规模控制为:每1km2工业用地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约1.8hm2,包括服务类设施(浴室、食堂、综合商店、文化娱乐等)和管理类设施(管委会、治安等),并以服务设施为主。考虑到罗丰区块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服务设施应考虑职工各类需求,采用集中的布置方式。

(1)规划结构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结构为“一点”的结构。

“一点”指结合居住点布置的次中心,主要设置一些便利店、餐饮等生活性设施,方便就业人口的就近使用。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总面积为1.12hm2,占可建设用地的1.65%。

(2)主要建設控制指标

规划公共服务用地建设控制指标详见表1:

3.4 绿 地

根据工业用地组织模式,利用现状用地内植被茂盛的山体,通过保留改造,使其作为工业用地内的小游园,不仅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罗丰地块环境景观更加宜人和富有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充分利用原有的山体,构成“一环、一轴、两点、两带”的绿地框架,并由绿化轴线、山体绿化、道路绿化等构成网络,为罗丰地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方面的保证。

“一环”即指环绕在基地周边山体,尽量少开挖,减少生态破坏,维持其生态功能,保持原有的大生态背景;

“一轴”即由主干道道路绿化构成的道路景观轴;

“两点”即基地内保留的山体和公园绿地,作为整个基地的绿心,同时也是罗丰地块的空间节点,并与周围山体通过绿地联系成为整体。

“两带”即指横向两条绿化带,分别结合护坡、高压走廊以及绿心进行规划,它构成了罗丰地块内部横向的绿化景观构架,使罗丰地块内部的绿心与外围山体形成联系,构成以点带线的绿化廊道。

4 结 语

因地制宜开展低丘缓坡开发及山地人居建设工作对于保存、延续和创新发展山地人居风貌及美丽乡村特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浙江省一直在低丘缓坡的建设中不断探索,罗丰地块的开发也说明了城镇建设能够从低丘缓坡的视角,解决经济发展和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陈利根.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1999(1):28~31.

[2]梁丽萍.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与耕地总量平衡[J].国土与自然资源究,1999,(3):10~11.

猜你喜欢
开发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