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海岸线景观设计心得

2014-05-30 17:40王可帆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海岸线景观设计

王可帆

摘 要:南滨路是汕头滨海新城南滨片区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南滨路北侧打造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海岸线景观。其景观建设以公共性、多样性和立体化为原则,分别对海岸线景观分区功能设计、潮汕文化运用、公共设施配置、滨海景观防腐材质选择和植栽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建立一个整体而又丰富多样的海岸线景观系统。

关键词:海岸线;景观设计;潮汕文化

1 项目简介

汕头滨海新城南滨片区位于汕头湾南岸,隶属濠江区北部滨海地带,背山面海,用地相对独立。南滨片区是修通南滨路、围填海涂而成的城市新区,该片区东起葛洲坝,西至红星村与礐石风景区交界处,北临汕头湾,南靠礐石风景区。新城区的建成,与隔海相望的老城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滨片区的南滨路北侧海岸线景观带全长7.1km,本次设计的范围是其中的3.1km。整体景观带以南滨路南侧地块用地性质为依据,按照相互对应的原则分为4个区,自西向东分别为:①康体健身区;②西住宅休闲区;③潮汕文化区;④东住宅休闲区。

2 分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潮汕文化区

汕头规建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处于这一区域南滨路段南侧地块,是一座由院士团队设计,反应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建筑。因此这一区域是整条3.1km海岸线景观的重点。考虑到此处为游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设置了较为开阔的广场、体现当地文化的景观墙、挑高的观景平台、体现潮汕历史的主题铺装等景观元素。

2.2 康体健身区

该区域南滨路段南侧已建成跳水馆,其对应的道路北侧海岸线景观定位为市民集中康体健身的区域。由于景观带的宽度限制,该区域的各项运动场地均做了简化,但仍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活动需求。直排轮滑道、滑板地形、儿童草坪、太极广场整合配置,各种康体健身器械也穿插出现在整个区域。

2.3 西、东住宅休闲区

由于这两个区域的南滨路南侧地块多为居住用地,其对应道路北侧景观区便可作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场所。较少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绿化和休息空间是这两个区域景观设计的重点。

此外,整条南滨路海岸线景观节点等级,与其对应的交叉道路等级有直接联系。道路交叉口正对大海方向,视线必须保持绝对的畅通。南滨路的自行车道与步行道之间通过绿化带分割,避免对行人的干扰。在道路绿化的设计上,引导行人在道路交叉口区域穿越,避免行人在其他区域随意穿越机动车道。在夜景灯光的布置上也依据景观分区进行排布,突出重点区域,满足不同区域功能上的需求。

3 潮汕文化在项目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在景观设计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本案景观设计中,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及烘托潮汕精神是突出城市形象,打造独特城市滨海景观极为重要的环节。

汕头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区域拥有内海的城市,与海洋关系更加密切。海洋文化,海港商业都较为发达。汕头所代表的潮汕文化独特又悠久,红头船、潮州话、潮剧、潮乐、潮菜及功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厝角头是潮汕地区的山墙,结合金、木、水、火、土五行,装饰纹案极具特色。经过景观层面的思考,最终采用提取造型、花纹等元素,通过岸线处理,特色构筑物等景观手法反映文化形态与弘扬精神。项目中使用的可视化潮汕文化元素,比如剪纸、厝角头、红头船、海洋水元素,历史老建筑等,在景墙、指示牌、构筑物、栏杆扶手、树篦子、井盖、地面铺装等地方都有所体现。各文化元素以简化的形式设计成各种图案符号,穿插出现在项目景观的各个细节之处,加强游人对潮汕文化的体验感。

当然,文化的展现并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雕塑、建筑物等。许多相关民俗活动、风情节庆及历史事件都可以动态可参与的形式贯穿整体设计。潮剧、潮州歌册、潮阳英歌舞等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节日庆典期间展现,对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4 部分公共设施的配置

4.1 自行车租赁点

本轮3.1km是整体海岸线景观的最先启动部分,将来会陆续开展剩余4km的景观设计。公共自行车将作为很好的交通工具为游客提供极大的便利。

4.2 公交站

公交车是整个交通系統必不可少的环节,公交站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主要景点信息需要在公交站有所体现,为方便游客起到重要作用。

4.3 售卖亭

结合各分区设计,在游人较多的地方设售卖亭,提供简餐和饮料等,缓解游览带来的疲劳。

4.4 厕 所

依据上层规划控制的数量合理布置,秉承人性化的原则使游客的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找到厕所的位置。

4.5 其 他

安全执法点,医疗点,消防站,游客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整体海岸线景观区均有配置。各种文化元素提炼的符号在这些构筑物上都有所体现,使得其造型风格与潮汕的地域特色相统一。

5 滨海景观设计中防腐材质的选择

海岸线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常见问题是防腐蚀。景观设计中常会用到木材和金属,而这两种材质恰是腐蚀的重要对象。

本项目作为主要提供民众使用的滨海公共景观,不可避免地需要设置一些木质平台、构架、座椅等设施。项目靠近海边,海风所含的盐分等腐蚀性物质较多,大大缩短了木材的使用寿命,这将给后期维护带来较大的麻烦。因而本次设计选择使用两种材质替代木材所实现设计效果:

(1)混凝土仿木地坪——替代防腐木平台

普通混凝土摊涂后,在其表面用仿木混凝土压印模板进行压印纹路,仿木效果逼真,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化学建筑材料,它造价低、施工工艺简单,加快了施工进度。

(2)塑木成品构架——替代防腐木构架

塑木是用塑料和木纤维或稻壳、麦秸等天然纤维加入少量的化学添加剂和填料,经过专业设备加工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其表面颜色和纹样多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不同的色系搭配。塑木构架和构件由专业厂家根据设计尺寸塑型切割而成,可以在项目现场直接组合安装,缩短项目工期。塑木的耐腐蚀性很好,可二次回收利用,非常环保。

金属材质的防腐处理采用了两种方法:

(1)涂镀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涂装前金属表面的处理情况对防护涂层的附着力有巨大的影像。

(2)选择耐腐蚀的铝合金品种或氧化铜等。

6 分区植栽策略

6.1 潮汕文化区

该区域有较大面积的铺装,可多采用花钵,种植池布置绿化。种植池中的时令花卉,搭配棕榈类的上层乔木,打开视野,让行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景观和潮汕文化自然的融合。

6.2 康体健身区

高大挺拔并拥有伞状树冠的落叶乔木,适合在运动区域周围形成舒适的夏荫,还能保证视线的通透。步道周边的片林和草地起着引导视线的重要作用,在春秋两季具有色彩鲜艳的季相效果,却不妨碍冬季阳光对海岸的照射。

6.3 西、东住宅休闲区

步道是该区域景观中最常出现的部分,步道周边姿态优美的乔灌木形成移步换景的绿化效果,开阔的草坪选用耐践踏的品种提高可参与性。乔木、花灌木、地被、草地形成的绿化层次丰富,色彩艳丽。

整体景观濒临海域,夏日炎炎,冬季海风凛冽,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游人防晒、防风的需要。

7 结 语

本文综合研究了南滨路海岸线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潮汕当地文化在该海岸线景观设计中的体现进行阐述。力求在满足基本景观功能需求的同时,处理好道路与环境、人、文化、地域、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南滨路海岸线景观成为突出汕头城市形象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着,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海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J].规划师,2002,(3).

猜你喜欢
海岸线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海岸线退缩制度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徒步拍摄英国海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