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年人的需求谈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2014-05-30 18:31杨艳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人文关怀景观设计

摘 要:景观设计吸引老人通往自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交往。面对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探讨景观设计中不合理因素,继而从景观设计原则、设计细部、景观种植设计三个方面寻求解决路径。希望通过改变提高景观设计,引导老年人走出室内拥抱蓝天绿树,从而逐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人身体健康,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词:景观设计;社区公园;心理需求;人文关怀

老年尽管是另一番风貌,它仍有作为,并不比青春逊色多少,而且当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隐,天空便布满白日看不见的星星。

——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生命颂》

每一个人都会走向暮年,老人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需求的特殊性对环境景观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考虑对老人的人文关怀是必然的。特别是对于当下这个时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9%,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型社会。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这也成为设计的必然趋势。

城市现代生活,年青人要么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要么沉迷于网络做起居家达人,相对来说,老人是对户外景观环境利用频率最高的人群之一。不论是户外锻炼身体还是饴儿弄孙,共享自然,他们都是室外活动时间最长,同时也是环境景观依赖程度最大、感受环境景观最深的群体。特别是附近免费开放的社区公园更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室外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理念和手法上对常规设计做出进一步更新,使社区公园景观具有一定养老功能和康健功能,为老人创造适宜休闲、便于交往、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景观环境,通过景观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促进老人健康长寿。

1 社区公园的概念

社区公园属于公园绿地中的一类,公园绿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社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本文讲社区公园不包括居住组团内部的绿地,它主要指人步行范围能力之内的,向公共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地。

2 “老年人”缺位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或是强调风格化或是强调奢华或者注重生态。事实上,人才是景观设计的量度者,“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准则。特别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社区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忽视了它的主要使用人群——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2.1 社区公园绿地较少

大部分中国城市的土地利用混合度较高,除了少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社区外,“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社区公园体系,很难在实际的中国城市建设中得以实施。即使少数建成的社区公园体系,也由于社区的封闭式管理,导致社区中的小游园公共性较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在现存的中国城市肌理中,特别是在老城区,社区级公园绿地严重缺失。比如在石景山区半月园健身公园周边有大约七八个居民住宅小区,人员众多,很难保证是在设计规范范围之内1600m的服务半径。在这里晨练时段,社区公园人满为患,无论是硬质铺装上,还是树荫绿地,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聚集密度都很大。在永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大规划理念下,生态建设被越来越多地強调推崇,希望不久的将来这种便民的社区公园布局也会越来越合理化。

2.2 缺少空间类型,场地相互干扰

社区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空间围合的领域感比较混乱,私密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界定性较差,或是缺少空间类型。老年人的爱好不同,常见的这边三五小众吹拉弹唱,那边集体跳着广场舞,旁边却是下棋、练气功、打麻将者,空间类型缺乏,使其相互干扰相互影响。有时候还会发现有的老人占据园路地面练习书法。其实在社区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当中,不同尺度的空间、不同性质的空间,应该不同的使用,让景观设计引导使用空间更合理化,使用更适老化。

2.3 健身活动设施匮乏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时常缺少活动设施和健身设施,有些场地内拥挤不堪,经常可以在公园里看到在几平米左右的足底按摩石上,竟然站了几位老人在活动脚部,旁边还有人在守候等待。老人在公园里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健身,他们来公园散步也好,练剑也好,设计中都应充分考虑活动场地及活动项目。其中还有很多看孩子的老人,活动设施的多样化,也可以老少同乐。另外由于社区公园绿地缺少必备的活动设施,很多老人会在矮树枝压腿、伸腰、拔单杠等,这种以山石、树木或花架、隔墙作为体育器材,既造成了使用不便和功能混淆,又破坏了树木的生长、有损景观环境的维护。

2.4 缺少休息座椅

由于老人体力衰退,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老年人使用最多的应该是座椅,很多老人都觉得室外座椅数量比较少,间隔距离长,布置也不够合理,使用材料也不够舒适,损坏的座椅得不到及时维护,使用很不方便。

3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路径

当人生步入老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原角色和作用逐渐被削弱或丧失,从社会劳动者退居为社会依赖者,由积极的社会财富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消费者,由家庭支配者转变为家庭供养者,由繁忙的社交活动转变为较为单调的个人生活,这些角色变化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让老年人愿意迈开腿走出去,走入美丽的大自然,以降低转变后的失落感,建构与自然、与世界的平衡关系,这理应成为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3.1 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1 坚持动静结合,不同功能空间相结合的原则

老年健身活动区宜分为动态活动空间和静态活动空间。动态活动空间一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完整广场,以集体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广场舞、球类、毽类、武术、扭秧歌等活动。动态空间周围应有大树及休息设施,结合亭、廊、花架、座凳景观构筑物、台面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也方便老人视线以内放置个人物品。休息的老人可以通过观察活动的人群,激发自身活力。他们通过交往活动中的“视”与“被视”的视觉交流手段来体验自我存在和价值,也从中看到了“年轻与活力”以及时代的节奏。动态空间广场类型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比较开敞,场地可以光面毛面的材料交错布置,既平坦又防滑。

动态空间还要考虑一些慢跑道或者散步道。散步道应该比较长同时循环闭合,可以环绕各个景观点,使老年人能在散步途中随时互相交流。散步道路在长度及步行难度方面可以有多样性形式,让老人按自身情况选择路线。散步道两边的种植设计应多样有趣,保持视线畅通,有利于增加老人的安全感。同时在适当的距离应设置休闲座椅方便老人停留休息。

静态活动空间主要供老年人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弧形座椅等围合空间,既要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又要保证冬季有足够的阳光。在静态活动空间布置设计时也要适当考虑带孩子的老年人人,在社区公园里有很大一部分老人要照顾孩子,往往随身携带较多附属品如童车、玩具等等,因此,场地座椅最好是多人坐,空间尺度也不能太小,以便老人观望到孩子。儿童游乐区可与老年人活动场地结合设置,并设置休息座椅,便于老年人在活动的同时对儿童进行看护和互相,交流谈话。

3.1.2 坚持层次多样化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小群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的多重需要,老年人活动场地应按等级设置,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公共性、半开发性、私密性等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

(1)集体活动空间(开放性空间),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

(2)小群体空间(半私密性空间)。主要指为三五成群、趣味相投的老年人提供的相对独立活动的小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8~12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太过于围合,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座椅。小群体的空间可以布置在大型活动空间的附近,以方便人们串场使用。

(3)私密小空间。有些老年人喜欢独坐不愿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相对安静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可以用绿植围合。秘密空间宜位于静处,意义上有相对封闭感,避免被大量人流穿行。

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活动空间层次的多样化。空间层次丰富的场地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任何公共开敞、私密或半私密空间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园中不但要有能够满足一定数量人群聚会、观演等活动的开放性大空间,还要有适宜于一定人群游戏、交流的中等规模空间,甚至出现一些遮蔽性很强的小空间。

3.1.3 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老年人无论在肢体还是在感官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诸如行走不便、动作迟钝、反应力差、视觉下降、听觉能力衰退、观察辨别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这些使得老年人对室外环境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变差。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台阶,水池、沟坎等感到不便,穿越道路时都会心情慌乱、紧张。所以在公园绿地设计中应考虑实行无障碍设计。在户外环境不仅增加坡道,还应包括铺装地面、建筑出入口与过道、休息設施、标识物、绿化等。通过这些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切实在活动环境的设计中体现对老人的关爱。

3.2 社区景观的细部构造设计

3.2.1 景观构筑物出入口

景观构筑物出入口,比如廊架、亭子、有高差的休息平台,一般宽度至少在1.2m以上,如有高差,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表面材料要采用防滑处理。另外,如果出入口处有牌匾或者导示牌,要求字迹清晰可见,字不应太小,最好是比较醒目的颜色,标识牌的高度也要适中,以方便老年人看清楚。

3.2.2 公园散步道

公园散步道地面铺装一定要防滑处理,还应选择表面均匀、无反光、透水性好、平整度高、富有弹性的材料。普通散步道尽可能做到平坦高差。路宽应保证一定宽度,比如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道路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牌,同时须加设护栏,避免意外发生。

3.2.3 坡 道

坡道是帮助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老年人轮椅要防滑并且坡缓,坡长超过10m时,需要设置休息平台。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对于坡道铺装,需要避免过度的防滑处理,如切割过大,过深,会给轮椅及拐杖的使用造成不便,并易发生绊脚的危险。

3.2.4 座 椅

休息设施是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为老年人重点考虑的。老年人体力较弱,座椅可以延长老人的滞留时间,同时满足老人休息的需要。

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座椅的摆放方式和位置。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半封闭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内向型弧形空间可以产生领域感,配置一些座椅和桌子,或者与景观构筑物亭子、廊道相结合,可以满足老年棋友、牌友的需要,参与者与旁观者同时在场,既增加了交流又活跃了气氛。设计者应该提供多样的选择,不同的摆放满足不同的使用者。面向活动区域的条形座椅,两三人并排坐;L形座椅,方便老年人聊天;弧形座凳,内凹便于交谈,外凸可以看远处,双边朝向的话能满足不同朝向的需要;桌椅组合,便于群体使用。

座椅摆放的位置既不能间隔太远超出老人的体力范围之外,要根据空间类型、公园游客量、人体工学合理布置。同时,也要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户外休闲需求,设置不同的座椅摆放形式。有的老人喜欢独坐享受下午的时光,有的老人喜欢两个人聊聊自己的私事,也有的老人喜欢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天,我们要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供多种选择的机会。

在调研中发现,长椅靠背是最好的选择之一,靠背有防护设施,同时在长椅后设置矮墙或树丛以增加安全感。长椅既可以促进老年人交流,同时也为看护孩子的老年人提供放置物品的空间,而且长椅的靠背和扶手也方便老年人倚靠和扶撑。另外,休息座椅的朝向也很重要,在温带冬季需要阳光,休息座椅周边种有大树,冬季能无风而日丽,适于老人避寒晒太阳。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除了设置一般座椅外,还要结合景观造景多设置灵活的“第二座椅”,如台阶、花台、矮墙、水池边缘等。这种座椅不仅有休息功能,更能让老人融入景观本身赏景。

3.2.5 公园服务设施

老年人由于体质衰退,经常会有一些尿频尿急的状况,因而对公共卫生间需求度相应增加。在较大规模的集中活动场地附近宜设置公共卫生间,可以解决老年人活动的后顾之忧。不少老年人因为担心在公园活动时无处上厕所,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不敢喝水,给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3.3 社区景观的种植设计

大自然的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因此,社区公园绿化设计主旨之一就是要以绿为主。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植树,选择乡土树种,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对来人形成步行障碍。在植物设计上,因地制宜,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木、灌木、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让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还有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在活动场地周边的植物设计不应过度密集,让场地与周边地带的保持一定视线联系,使其他活动者能方便地看到活动的老年人,有助于在老年人突发意外情况时及时救助。

植物选择也可以迎合老年人心理特点,越是进入老年,越是对年轻、对热情奔放有无尽的向往。因此,在公园内树种选择时应多选择老茎生花的紫荆、花开百日的紫薇以及青松、翠竹等,这些植物都可以激发老人们的遐想,焕发其生命活力,还可以结合利用造型艺术、空間艺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4 结 论

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景观设计者要从设计原则到实施过程中的细部处理,每一步都匠心思考,把老年人的需求贯穿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始终。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改善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改善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那么造就的就是健康的身体与昂扬的精神。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重新观照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一个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具有前瞻性的景观设计,它不仅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也彰显了景观设计中和谐、永续的理念。通过合理化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在使老年人受益的同时,也影响着每一个社区公园的参与者。因为,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景观设计理念,更是对老年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在我们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中国,基于老年人需求的景观设计理念理应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家建设部、民政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2]国家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7.

[3]选自网络许佃兵:当代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特点.

[4]王媛婷.《基于原居安老思想的社区规划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111.

作者简介:杨艳(1980-),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人文关怀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