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灵岩寺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寺院的艺术表现形式

2014-05-30 20:26周长积刘巧芬高广凯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

周长积 刘巧芬 高广凯

摘 要:中国寺院受佛教的影响极大,最早佛教初传于古印度,从北魏开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从而影响着中国寺院的建筑。山东是佛教传入较早的地区,据文献记载,由朗公法师创建灵岩寺,长清灵岩寺是我国有名的四大名寺之一,有“四绝第一”的盛名,也是我國佛教文化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寺院;佛教文化;灵岩寺建筑

引 言

灵岩寺建在山东长清县西北方向的灵岩山麓,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它坐落在一片曲折起伏的山峦翠谷之中,是一座千年古刹。据一位师父介绍,相传前秦永兴年间,天竺僧人郎来此,使“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故称此山为灵岩寺。

1 灵岩寺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

1.1 在传统礼制制度下的空间布局中的变化

中国寺院一般都是以中轴线为中心分布建筑群,基本上都是采用中国传统世俗的建筑院落式,以河南少林寺为例(图1),正面中路为山门,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中轴线上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灵岩寺则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变化(图2),并没有完全对称,打破以往佛教寺院对称稳定的观念。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1.2 寺庙建筑之间形成的“绘画式”的构成模式

民族文化的观念不同导致了中国寺庙的建筑构成模式为绘画式,以灵岩寺为例的中国寺院追求师法自然,近乎山水画,重意境的表现,以方山为顶点,有意识的将周围的景物“借”到寺院中,构成了一个群山环抱的绝谷,若是在春天,周围绿树成荫,秀拔万状,徜徉在一片云山烟树之间,倘若站在高处远眺,一片美景尽收眼底。

2 灵岩寺中的几个单体建筑的独特设计

2.1 山门(金刚殿)

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喜欢隐居风景秀丽的山林,故以山门为寺院的别名。寺院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组合体,由众多的单座建筑和殿堂组合而成,山门是寺院第一座重要的功能建筑,是寺庙内外的一个分界点。据考察灵岩寺有三个门,又称其为“三门”,意思就是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

2.2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岩寺院中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思就是说佛有大力,能伏“四魔”。占地的面积和材料的运用上也是最好的,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的佛像和菩萨像,这是佛教活动的主要的一个场所。

宝殿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

2.3 千佛殿

千佛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的建筑为明代重建的而且是寺内保存下来最早的木构建筑。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寺内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一走近殿堂门口就有一种心灵释放的感觉,前檐八根石柱,柱础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匠心独具。这些风格都是在中国寓意的影响下产生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刻,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4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天王殿北面院落的两侧,分别为钟鼓二楼,现存的是清代遗物,两座建筑呈平面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简洁大方,砖石透空,房檐结构的肌理清晰可见,追求着一种传统自然的美感,楼内放置钟、鼓佛教法器。古代用于报时的建筑,

2.5 辟支塔

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就属辟支塔了,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高塔屹立在山中间,位于千佛殿的西北方向,它是一座密檐楼阁式砖塔,平面有八个角,总共有九层,高度有50m左右,下面三层都是双檐,由下往上逐渐变成单檐,并且塔的直径由下往上逐渐递减,收分过大,走进细看,每层不做塔的檐顶,而是用平座来代替,上面都有浮雕壁画。

3 灵岩寺建筑装饰艺术的范畴

3.1 雕 塑

灵岩寺中千佛多数为木雕,少数为铜铸,周围为四十尊古塑罗汉,整体形象与真人略微大些,这些彩塑罗汉像为海内有名的艺术珍品,大多完成于宋代,采用写实的风格,形体、比列、相貌都符合人体工程学,这种对人物刻画极其写实入微的手法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雕塑家的精湛技巧和创作才能。

3.2 浮雕壁画

灵岩寺壁画主要为石刻浮雕壁画,在辟支塔上主要表现,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题,雕刻十分精美,面积不是很大,大多表现古印度的佛教传说,但形象构图和雕刻手法都是我国传统的模式,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壁画发生脱落但还是无法掩盖壁画雕刻的精美。

3.3 建筑中的色彩

在灵岩寺殿堂外部色调非常统一,一般佛寺外部色调以红色为主,大多是朱红并非是大红,这一点在灵岩寺表现的非常的明显,比如说佛殿的外墙涂成红色,殿内的梁柱也是红色,除了一些青砖之外,寺院的木构件几乎都是红色,真可谓是“满堂红”。

4 传统寺庙建筑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在灵岩寺庙的东北角有一座圣像馆,是在解放初期重新修建的,馆内现共展出工笔重彩菩萨画像168幅,建筑外观还是保持着古典传统的风格,进入殿内就能感觉到一股现代气息,室内室外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图3、图4)。

这种现代装饰让游览者有一种格外的新鲜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融合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在这种意境下抒发着我们东方人特有的情怀,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5 结 语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它用一种独特的手法使人们对净土的追求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了对宗教的归依感,寺院建筑使得本民族的审美意境与建筑结构、空间理念以及现代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佛教寺院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谊.佛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3]张鹤云著.山东灵岩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附录:图片出处

图1采自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讲座》第28页

图2采自张鹤云《山东灵岩寺》

图3、图4作者实拍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首届中国(承德)佛教文化書畫藝術作品展——书画艺术作品征集通知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康萨仁波切与能海法师的师徒往事——兼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以杭州灵隐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