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玉泉观选址及建筑布局浅谈

2014-05-30 20:26温明霞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天水市

温明霞

摘 要:本文阐述了天水市玉泉观的选址、建筑布局及其建筑文化特点,对研究道观建筑特点和天水地方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天水市;玉泉观;建筑布局

1 概 述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自已创立的一种宗教,它的中心思想来自道家,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又是宗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体现。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是“道”,“道为一切之族首,万物之父母”。道教把道和老子合而为一,于是老子在道教中变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至于“观”,据《尔雅·释宫》称:“观谓之阙。”郭璞注:“宫门双阙”,邢昺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

天水市玉泉观历史悠久,唐代时谓之“北山观”,宋代时改称“天庆观”,后被毁。元朝初梁志通道长落脚于此,对此观进行了重修,“玉泉观”因此得名。后几经扩建重建,形成了如今具有90多座古建筑的庞大道教宫观建筑群落。1981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对玉泉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现为国家3A级文物保护单位,号称“陇东南第一观”。

2 道观选址

道观营建之初首要是选址,大多道观选址时都在名山洞府,所谓“洞天福地、古迹灵坛”之地,这是道教的首要条件;其次其周围环境必须僻静,这样才能远世俗而利于修行;再次要小气候良好,靠近树林和水源,以满足生活需要。这些建筑选址充分体现道家“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思想,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

玉泉观在选址上秉承了道观选址的基本原则,位于天靖上,依山傍水,东面是著名的关帝庙,南眺天水市区。体现了道观选址的坐北朝南之最。玉泉观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或扩展为院落,或沿着山脊石阶而上,到达高潮后又转折而下。它的由来,有一丝神秘色彩,据说唐代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到这里,醉心此地山水,以指代笔,写下了著名的“秦州北山观留诗”。全诗是这样写的:“石池清水是吾心,刚被桃花影倒沉。一到邽山宫阙内,销闲澄虑七弦琴。”这首诗充分说明了北山观的地理位置优越,是作为道观的绝佳之地。

3 建筑布局

3.1 建筑類型

狭义道教建筑是指道教徒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戒等祝祷仪式的建筑,包括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门、台、亭、塔、榭、坊、舫、桥等类型;广义上的岳庙、关帝庙、城隍庙、土地庙等都属于道教建筑的范畴。

3.2 布局特点

玉泉观建筑布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采取对称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主体建筑沿着轴线对称,有专门的院落和左右配殿;其他建筑大多依山傍水,因势就筑。从入口的仿古牌坊开始,沿着石阶而上,进了山门,就是第一个院落。有主殿和配殿各一座,主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沿着山体蜿蜒而上,依次有卷棚顶长廊、廊下有桥,山间流水潺潺流过;接着步入等候厅,天上人间牌楼;最后是主体建筑群玉皇宫、混元宫。观内西侧最高处是斗姆殿,斗姆据说是北斗七星的母亲。这个殿处于全院最高点,相传是当年梁志通道长礼星拜斗的地方。斗姆殿院落沿着石阶往下,就是八卦亭,下面就是有着神秘色彩的“玉泉”,据说它有酸、甜、苦三种不同的味道,所以又叫“三味泉”。充分体现道观园林内山水相依,阴阳调合的特点。赵孟頫草书诗碑廊和国宝道教四面流碑亭和武侯祠,也是玉泉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国宝道教四面流碑亭内驻有一石碑,刻有道教全真教的发展历史情况,还有武侯祠反映了汉武大将天水籍人姜维的伟大形象。

4 道教建筑中的常见建筑及其文化特点

道教建筑中的常见建筑主要有山门、灵官殿、牌坊或牌楼、玉皇殿、三清殿、斗姆殿、及碑廊、碑亭及突出历史和神话的洞穴、宗祠等为主。(以天水市玉泉观为例)。

(1)山门:道教宫观常常建在名山大川风景优美的洞天福地,而山门则是这座宫观的前奏。道教认为一入山门即是步入仙界。(图1)

(2)灵官殿:道观中的灵官有很多、譬如“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等。因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所以此殿多设于山门之处。(图2)

(3)牌楼:牌楼是一座宫观标志性建筑,有的建在观外,有一些则依山傍水、因势就筑,随意的布置在道观之内,巍峨壮观。玉泉观内牌楼有三座,其上刻有“天上人间”及“陇上瀛洲”等字样,突出了天水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4)玉皇殿:是道教专门供奉玉皇大帝的大殿,玉皇大帝被称为“总持天道最崇高之神”,玉皇殿是道观的主要建筑。加之前阁、左右配殿及钟楼、鼓楼,构成了天庭的威严与森严。天水市玉泉观内玉皇殿的位置依照我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根据八卦的乾南坤北,以子午线为中轴位置,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面南为君,面北称臣”的等级关系。该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所有木作均用木结构构成。大殿外边左右两侧分立千里眼、顺风耳两员大将,时刻保护着天庭的安宁与祥和。

(5)三清殿:据说古代天分为三十六层,玉皇大帝管理除三清以下的三十二层,三清依次是灵宝天尊、原始天尊、道德天尊,道教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的说法。是玉泉观混元宫院内主要建筑,殿内供奉着三清塑像。三清殿屋顶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大雄伟,是道观主体建筑,充分说明三清在道教的位置之高,此外院内还有左右配殿及道德经碑文两座。(图3)

(6)斗姆殿:斗姆是北斗七星的母亲,故为女神。玉泉观内斗姆殿是全园地势最高之处,据说此院曾是梁志通道长礼星拜斗的地方。

(7)碑廊、碑亭:碑亭、碑廊是道观的主要建筑。道观碑有功德碑、历史碑等,主要是记录道观发展历史及人文景观的延伸。玉泉观内碑廊四方石碑刻有赵孟頫书法,书写唐代李白、韦应物内核宋代王安石的五言绝句,是玉泉观的镇观之宝;碑亭道教四面流碑,一面刻有全真道的家谱,还有一面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褒封五祖七真诏书的全文,此碑碑列为国家国宝级保护文物。碑廊组合、碑亭组合,廊、亭因碑而著名。(图4)

(8)武侯祠:天水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通往关中的咽喉要塞。三国时期出了一员大将姜维,后人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明代在玉泉观内建了武侯祠,正中是诸葛亮,左边是姜维,右边是杨仪,均为蜀汉后期的主要人物。

5 道观建筑艺术表现手法

道教建筑的装饰,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一般刻或绘在窗棂门扇裙板及檐头蜀柱、斜撑、雀替、梁枋等建筑构件上,其对地方民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玉泉观建筑之装饰无不是道教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体现,在五架梁等候厅之上刻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彩绘故事,说明了道教的无为思想。特别是主体建筑三清殿之上可谓是雕栏画柱,大殿门楣两边刻有八仙的器具;檐枋之下绘有道教的故事,譬如八仙、邱祖受封、三仙感化邱祖、伏羲画卦、女娲炼石补天等;大殿外檐柱之上刻有“瑶殿仰三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法参妙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楹联匾额字样,道出天地演化过程及道教的精髓所在:“道”乃万物之母,人乃万物之灵。三仙洞更是说明了道教的“羽化登仙”思想,玉泉观虽然不大,但成就了三位得道的大仙,分别是汉代的铁马大仙卢真人、元代梁志通道长、清初马一元道长。他们均在玉泉观修炼成仙,其名远扬四川、陕西等省道家名山、名观。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 结 语

道教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内,占有很突出的位置,是中國古建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我们研究道教文化、道观选址、园林建筑布局以及地域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清汀.《天水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

[2]《中国古建筑之美:道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

[3]胡武龙.《建筑文化—道教建筑》.江西文明网http://wenku.baidu.com/view/c03848ded15abe23482f4dbb.html

[4]刘清章.《道教建筑讲究多》.中国名族报.第03版.宗教.

[5]王振复(著).《建筑美学笔记》[M].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一版,第105~130页.

猜你喜欢
天水市
天水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天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三个好朋友
天水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浅析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天水市生态足迹的一种新评价体系研究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天水市水库水资源调度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