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2014-05-30 21:18邱萌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素养

邱萌

摘 要:家装设计师作为室內设计行业占据相当比重的一类职业岗位,为室内设计专业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但对于这一岗位相关的能力与素养的认识却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导致了在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偏差与不足,本文尝试对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进行剖析,明确在与之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方向与重心。

关键词:家装设计师;职业能力;素养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逐渐为人所熟知,人们在营造自己的居所时,也会越来越习惯于让家装设计师参与其中。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一点是,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尚存在相当的不足,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内的乱象——设计机构林立,从业人员众多,但业务水平良莠不齐,这无疑对客户的切身利益与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那么就家装行业而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分析

根据相关专业解释,室内设计师通常是指有一定美术基础,能在创作、构思、绘图、设计、等各方面运用艺术手段,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环境设计的专业人员。依据目前主流建筑装饰企业的设计师岗位工作内容,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共性的职业能力需求:包括创新设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几点看似简单的需求,实则内涵十分丰富,大多数时候由于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仅就这几点要求而言尚且难以落到实处。

在《建筑学背景在室内设计教育中的意义》一文中作者写道:“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然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来说,也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说,室内设计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变化与控制、新与老之间的平衡,追求现实生活的平衡的环境艺术。这些属性决定了室内设计必然是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但对照我们通常了解的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与状态,又有多少能与之相符,同时“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的自我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带着整体性的,这就要求他具有在艺术和科学、功能满足和精神需要之间寻找平衡和完美结合的能力。如果更深层次将他看待为环境设计师,那么,他‘就是一种能将至高境界的环境艺术与必要的科学知识和设计技术结合起来的专家。”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室内设计师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极高要求。

从家装设计这个专门性更强的领域来看,设计师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实际上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作为一个家装设计师而言,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逐渐发现这样一份工作好像涉及了太多的学科与领域。不论历史、地理、植物、心理学、哲学、绘画、建筑、音乐、经济或是物理,似乎都会与自身工作内容或方法产生交集,特别是当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或是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之后,甚至会有在上述专业领域“补课”的冲动与需求,然而这还只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家装设计师所需,如果想要做的更好则需要更多的能力与素养支持。

2 家装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较之于先进发达国家起步晚,虽然发展较快,但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作为这一行业的主角之一——家装设计师自然受到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就如同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大多数“家装设计师”都是“假装设计师”。这样的“假装设计师”大致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相关专业背景并具备相应职业能力与素养,但迫于行业恶性竞争或其它负面因素影响不能真正的像一位设计师那样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另一类则是没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不具备相应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这一类从业人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却不可忽视。在上述“假装设计师”之外,才是能真正称之为家装设计师的专业人员,或许危言耸听,但这确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事实。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追求所谓设计的性价比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这样的追求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后果则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别于很多其它行业,设计工作的价值常常被人自然而然的忽略,人们多数时候乐于看到低价设计,甚至在选择设计施工单位时把免费设计当做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合适的主要指标,这就使得设计的含金量减少成为必然。从行业企业角度来看,追求经济效益亦属正常,但为了适应消费者的低价需求,同时保证利润的获得,很多企业采取了设计施工打包促销的手段,当设计与施工成为所谓“套餐”之后,真正的设计在这一套餐中所占比重就可想而知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就简化为“高效”的完成订单,唯以业务量论英雄。作为设计师而言,在这样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实际上很难“高效”的完成设计工作,转而成为了“高速”运转的机器,这样的环境为大批量“生产”的粗劣设计、山寨设计甚至是克隆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样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设计师就再无创新性可言,这不论对于行业健康发展还是设计师的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3 有关家装设计师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养成方式探讨

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影响着行业的发展与这一专业群体的生存,如何养成,如何提高就应当受到广泛重视,不论是专业院校,还是行业企业,甚或是家装设计的消费者都应当共同作用和影响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养成。

3.1 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订

作为家装设计师的主要人才输出方,各类开设相关专业的本专科院校自然承担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的主要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适合行业与设计师个人发展的真正需要,简而言之就是要兼顾培养工作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

有人认为本科院校为行业培养的是较为全面型的高端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增更倾向于技能型的高端人才,甚至在有些时候“高端”与否都并不重要,其实就之前对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分析来看,只要是面向这一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工作就不可能不全面,而技能培养也是本科院校同样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家装设计师的后续发展而言,不论是何种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都呈现出趋同的能力与素养需求;因而,相应的培养工作在不同院校的区别只可能是学制不同带来的教学安排上的时间差异与研究深度的区别,在广度上来讲并无显著区别,更不应有所谓“研究型”、“技能型”之类的区别。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一些所谓“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就如同前文对设计师工作现状的分析中描述,很多的家装设计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已经很难将自己定义为设计师,而是更像营销人员,因此营销似乎成了一个必备技能,于是部分院校甚至开始尝试营销类的课程;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本无可厚非,甚至笔者也认为应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但引入营销类的课程是否就有些舍本逐末了,对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者应当冷静分析,慎重应对,而绝不能盲从。

3.2 行业企业良好工作环境的营造

这里所说的良好工作环境并非是办公条件之类,而是有利于家装设计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工作安排与导向,正如同一些从业人员的描述:为了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小公司都宣称免费设计,尤其所谓套餐根本不讲究设计,设计师就是拼命做业绩,业绩高提成就高,换句话说,就是流水线作业,批量“设计”;虽然低价不代表一定低质,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大多数设计师只能无奈的选择高速低质的完成设计工作,长此以往企业就陷入了一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而设计师本身则在工作中失去了展现自身设计专业特长的空间,进而背离了设计师职业发展的正确轨道。所以,如何在不过多牺牲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给予家装设计师全面展现职业能力与素养并且保持旺盛的创新思维的机会,是行业企业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带给家装行业的将是企业、设计师与消费者真正实现共赢的美好前景。

3.3 家装市场消费者的观念转变

俗话说:“一个便宜三个爱”,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家装设计施工企业时也常常会优先考虑设计的性价比,但是当对低价设计的追求超出正常范围,甚至被一些所谓“套餐”的免费设计蒙蔽双眼之后,消费者已经很难再正确理解设计师的工作在整个家装项目中所占据的地位了,而相关企业机构为了迎合这样的低价需求而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也让设计师的作用与地位从“举足轻重”变成了“无足轻重”,那么相应的设计师对自身工作的态度也就从“设计”变成了“敷衍”。虽然笔者认为设计本身不应是“阳春白雪”,特别是家装更应该“接地气”,但这都不代表设计师不需要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作为支撑,同时设计工作纷繁复杂,更是对从业人员体力与脑力的双重挑战。

但是,我們也应当看到,在很多时候消费者对于设计工作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对设计师在家装项目中的作用也仅仅理解为一个能画出效果图、施工图的人,又或者只是一个能“山寨”、“克隆”出一个被消费者认为合适的设计方案的人,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对“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轻视造成的,如果这样的观念不转变,在对家装行业和设计师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损害着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如果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缺乏创新精神,忽视创新能力也将深刻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并不是一句口号,它更需要点滴积累。

综上所述,家装行业需要高水准的专业人员担纲设计,而这样的专业人员所需的成长环境则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家装设计师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提高绝不能仅仅是设计师本人的孤军奋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装设计师将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贺爱武.室内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J].中华建设,2008(5).

[2]赵琳.建筑学背景在室内设计教育中的意义[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