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小学建筑评价体系探究

2014-05-30 21:50都卫娜谢敬先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绿色

都卫娜 谢敬先

摘 要:本课题以我院宁夏路小学项目为例,对我国绿色小学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究。在对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首先对项目工程进行了概况,进而分析了绿色校园的典型技术,最后针对绿色校园技术评价体系给出了一些具有实质性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小学建筑;评价体系

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绿色建筑势在必行。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宰,给他们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从点滴培养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理念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校编制出一套全新的、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1 项目工程概况

我市宁夏路小学,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拥有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教师、体育器材室以及语言教室等。除此之外,还拥有室内游戏池、师生餐厅以及绿化操场等。

2 绿色校园节能技术

(1)节能与室外环境:本项目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40%。透水地面能增强地面透水能力,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改善排水状况。

(2)节能与能源利用:

①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的运用,教室等房间采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排风和进风在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质交换,有效的回收能量,节约能源;在全热交换器内进行的热质交换使得室内保持在适宜的湿度;温度波动小,气流组织稳定,舒适度高;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全热交换器内储有的活性炭可有效的清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②采用高效节能灯具、设备等。(教室、办公室等采用高效T5节能灯管,走道等采用LED灯具。动力水泵、风机、电梯等采用高效率电机。

③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极大减少了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排放。

④光导照明系统的应用。本项目采用光导照明系统,为地下车库提供6~8h以上的照明。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雨天或阴天,光导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都十分充足,从而可以减少白天室内电耗,有效缓解电力照明用电的紧张局面。

⑤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该系统经济、安全、便利、环保,无需利用煤气、汽油,不需要另外的储存罐,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所以运营费用低廉,比同类型设备可以节省50%的运营费,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极低,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①本项目附近有中水管线,可规划利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②采用节水型产品,并定期检修,杜绝跑、冒、漏、滴;公用水龙头采用感应式水嘴。

③采用雨水入渗、雨水收集回用、雨水调蓄排放、绿化用水采用雨水等措施。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物造型简约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性构件。

本项目立足生态理念,在建筑施工环节,对于废弃的建筑材料,实施回收处理,让可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得到回收,以此实现废弃材料的再循环利用。将项目中废弃的旧砖瓦合理运用到校园景观中去,如:建筑外墙收边、园路等,既节约建材、又起到一定的环保宣传。

(5)室内环境质量:安装室外外挂式日光导向型遮阳百叶帘,可隔热、防眩光、导光智能、自动调角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6)运营管理:地下一层设置总配电间、各层设置电井,用于放置各层总配电箱及弱电箱方便电气管线的布置及后期的维护、改造及更换等。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电子教学设备系统、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周界防护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有效减少了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设置楼宇自控系统,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应用,系统高效运营。

3 绿色校园典型技术分析

笔者主要针对该项目工程中的区域声环境、公共交通配置、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以及校园建筑的空调节能系统四大方面的典型技术进行分析。

3.1 区域声环境

校园工程项目构建的目的便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工作能够造成重要影响,该项目位置比较安静,四周交通便利,且平常校园门口经过车辆较少,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在交通噪声监测上有规范科学的设置。

3.2 公共交通配置

在地理位置上,该项目工程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并且公共交通具有便捷的特性。在学校出入口处设置了供机动车临时停位的区域,以及家长接待学生时的等候区域。既解决了机动车停放的问题,又保证了家长接待学生时的安全性。尤为明显的是实现了人车分流,让校园在设置上展现出了高度的科学性。

3.3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该项目工程的行政楼,设置有地下空间一层。地下空间一层的作用便是停放车辆、设备房以及构建消防水池等。通过合理开发,并利用空间布局充分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使用,不但让地面停车的场地面积得到了节约,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园安全。另外,将会产生强大噪声的机械设备储存在地下室,能够使教学工作不会受到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術

对该项目工程进行绿色建设中,利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回收能量,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所运用到的能源利用技术,有基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热水系统等。另外,还有光导照明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等。

4 绿色校园技术评价体系的建议

基于该项目工程中的区域声环境、公共交通配置、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以及校园建筑的空调节能系统四大方面的典型技术,对其提出具有见解性与科学性的建议便显得尤为重要。

4.1 针对区域声环境的建议

据广大学者研究表明,校园内的区域声环境的质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学校选址应该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远离重工业区、商业区以及铁路周边区等。笔者建议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需要对校园区域声环境足够的重视,并将其调整为控制项。

4.2 针对公共交通配置的建议

对于现代化小学的构建,其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表现的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建议将中小学绿色校园标准进行创新,可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标准,进而对我国的绿色校园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出行方式也要体现出“绿色”这一特点,在学校内需要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区域,以此让校园在整体布局上更具美观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交通做出规范。

4.3 针对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鉴于小学的特殊性,建筑物主要以低层建筑物居多,这便导致该工程项目很多可利用空间没有实施充分有效的利用。鉴于此,笔者建议针对公共建筑需要进行规范、合理地开发地下空间,并且在老师校园评价体系中降低对地下空间面积比例的要求,以此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4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的建议

采用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先将建筑能耗降到最低,再从新能源利用上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减少排放。

5 结 语

本课题首先介绍了我院宁夏路小学项目工程概况及该绿色校园典型技术,例如:区域声环境、公共交通配置、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以及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最后针对该小学的典型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性的建议,其目的便是使我国绿色小学建筑評价体系能够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进而为现代化绿色小学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续晨.陆剑平.徐小伟.以以无锡某小学为例对我国绿色小学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2013,08(17):67~69.

[2]徐飞鹏.历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以青岛信号山片区为例苏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02(09):34~36.

作者简介:都卫娜(1981-),女,山东省烟台市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