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管理措施对我国公路经济建设的影响

2014-05-30 21:50丁飞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经济管理公路

丁飞

摘 要:公路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事业,从目前情况來看,多数地区还在发展当中,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本人多年公路管理经验,简要的对公路建设管理要点进行相关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经济管理;措施;方法;管理体制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公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尤其是高速公路项目属投资大、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速公路收费采用吨公里收费,或者按车型收费。高速公路管理主要分收费、监控、养护、路政等几个主要部门。路政管理采取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的方式,保证路面的畅通安全,保证道路车辆得到及时救援,处理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

1 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分析

1.1 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地产生了市场经济。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1.2 保障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捍卫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利益。这主要是因为高速公路本身是一个集公益性、网络性以及外部性为一体的综合体。按照公共经济学的解释,社会物品总体可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四种类型,类别的判定是由消费上的竞争性和供给上的排他性共同决定的。第一种产品除了具有非竞争性能以外还有着非排他的性能。第二种产品不仅有竞争性还同时具备排他性。第三种产品包括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最后一种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以及排他性。我国的运行的高速路目前采用的是一种全封闭的收费形式,它具有很好的排他性。但是,它还具备非竞争的性能,换句话讲就是说高速路的消费有一定的共享性能。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高速路是属于既有非竞争性能有同时具备排他吐能的准公共产品。这是他的自身属性问题,与其采用的管理体制没有必然的关联。

1.3 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

我国公路资产的同有在法理上讲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家自己投资建设公路,按照物权法取得所有权;二是在引进非国有的国内外投资时,在投资建设合同中明确保留公路资产的所有权,依据债权法则取得所有权。具体分析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不管公路的投资者是谁,也不论它的管理模式是何种形式,以及是谁具体经营,公路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也包括高速公路在内。因此,政府作为所有权的拥有者,应该努力的提高管理水平,使高速路能够运行安全畅通。

2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

2.1 立法与执法

市场经济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是一种法治经济。纵观发达国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是十分健全的,这主要是归功于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法律保障体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它的有效运作。因此我们要在现在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之上,积极完善相应的法规,尽早完善高速公路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使高速公路的发展能够真正的有法可循。改革管理体系时要把高速公路的执法作为一项重点来对待。现行的执法体系弊端较多,效率太低。应实行综合执法,统一调度高速公路的各种力量和管理资源,形成快速反应能力,避免政出多门、多头处罚。除此之外,要想高速路安全运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保证,我们还不能忽视对配套设施的管理,比如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等。

2.2 经济与行政手段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微观规制

一般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引入竞争并不合理。这时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强制性,选定一家企业垄断行业,并授予特定的垄断权。但是这样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同时还危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高速公路具有规模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非盈利性、建设周期长、起始投资大、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收慢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因无利可图或无力经营而不愿进行与其相关的活动。而这时政府的干预无疑是必要的,由政府进行高速公路的组织建设,进行良好交通服务的提供,对一些特定企业赋予经营垄断权。对于高速公路的经营所采取的规制,既与高速公路的经营发展规律相适应,又是政府经济宏观目标要求的集中体现。高速公路在经营上,应当具有特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的主要特性。一般意义上来讲,其又区别于特许经营,而是一种由政府进行参与和授权经营的特许经营模式,但是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盈利。就高速公路的特许经营权,政府和企业间所签订的合同应对双方的义务、权利、责任、经营期限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地使其合同具有激励适当、规制合理等优点,以促进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高速路的这一特性使得国家在社会福利以及企业利益方面难以取舍,基于此种状况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法就是,可以允许企业经营某条公路,但是国家要干预治理,具体的治理是一种微观规制。

2.3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施工项目

(1)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预测与计划。公路施工项目开工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完整公路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额,以此作为进行计划成本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每一个公路项目的施工,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相关的项目人员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筛选方案,同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对成本规划要确保心中有数。公路工程项目费用计划应分为项目管理费用计划和工程成本计划两种,施工时要仔细的审核,这样能有效地节约成本。

(2)公路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与核算贯穿于项目施工全过程。我们要认真地依照计划来进行相应的核算工作,其中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举例来讲,控制材料费时要做到:认真核实材料的数量;严格控制材料的价格;对材料的领用制度加以规范;当某种材料出现稀缺现象时,我们要随用随进,保证有一定的库存量,这样能避免占用资金问题。

(3)公路施工成本费用的分析与考核。每次施工完成后都要进行认真地分析,这样能为我们的下一个工序的有效进行提供可靠地依据。在坚持每个施工项目都实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检查、分析、修正、补充,以达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2.4 法律层面有效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法律层面上的有效措施分为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两方面的内容。就立法层面来讲,法治经济即是市场经济,高速公路立法对于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和其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当前,我们应该从法律的政策和法规入手,对其充分运用和遵循的同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对高速公路活动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从而使得人们在交通行为中实现了有章可循,进一步避免和减少了相关纠纷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分析影响公路经济管理的诸多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调整与控制,从而引领公路系统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下去,进而使得公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侯慧中.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中的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2]郑世芳.对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探析.

[3]黄忠明,张亮波.高速公路改扩建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4]马瑞俏.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研究.

[5]崔赣涛,詹鹰苹.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体制和措施探讨.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经济管理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