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设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2014-05-30 22:29陈敢干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房屋建设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陈敢干

摘 要:随着房屋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提出质量要求。软土地基是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受到软土特性的影响,房屋建设工程表现出不稳定特性,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针对房屋建设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提出处理方式,稳定软土地基,达到建设标准。因此,本文通过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房屋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设;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房屋建设工程的规模扩大,促使软土地基成为工程中的普遍问题。软土地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直接降低建筑工程的运营效率,降低质量水平。目前,建筑单位强化软土地基处理,利用可靠的技术,处理软土结构,确保软土地基达到强度标准,稳定建筑地基。建筑单位广泛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方面提高软土性能,避免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稳固工程地基,达到施工建设的水平。

1 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软土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地基类型,影响房屋建设的地基稳定,造成地基干扰。

1.1 强度过低

强度是房屋建设工程衡量地基稳定性的一项标准,普通地基均可达到建设强度,但是软土地基内部土质松软,含水量丰富,无法承受房屋建设的载荷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软土地基,在强度方面对房屋建设工程造成极大影响,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足,房屋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即可出现倒塌,主要原因则是软土强度不够,达不到承载标准,促使房屋建筑处于高危环境中。

1.2 沉降变形

沉降变形是软土地基最明显的危害,软土地基实际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外部施加压力大于自身承载力时,软土地基受力部分会下沉或变形[1]。软土地基沉降过程中,引发地面裂缝,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表现,由于部分软土沉降,占据内部空间,同样会有相应软土高于水平地面,迫使建筑工程面临停工。

2 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单位根据房屋建筑过程中的软土地基,提出可行的地基处理技术,解决软土问题,提高地基稳定水平。

2.1 搅拌桩技术

搅拌桩技术利用泵送的方式,将水泥、石灰等稳定材料注入软土地基内,形成桩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搅拌桩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非常明显[2]。首先利用钻机在软土地基表面开挖成孔,施工单位合理布设桩孔位置,形成稳定结构,按照设计的深度钻入;然后高压泵送石灰或水泥材料,采用边搅拌边泵送的方式,由此保障搅拌桩的均匀特性,科学利用正反循环,待泵入材料距离软土地基水平面约月0.3m时,停止泵送;最后检查搅拌桩的质量,严格防止桩体倾斜,避免出现喷浆、断浆现象,如未达到软土地基的要求,施工企业还可适当加入减水剂,协助搅拌桩稳定。

2.2 强夯技术

房屋建设工程中部分软土地基的性能非常低,不仅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内部空隙较大,无法实现快速粘合,此类软土地基可使用强夯技术,利用外力密实软土,压实软土地基的空隙后排出水分。例如:某房屋建设现场,软土地基呈现松散状态,该施工企业采用机械重锤,借助重锤力度,冲击软土层,现场软土层在强力作用下,逐渐排出水分,软土层水平位置逐渐下降,呈现密实表现,该施工企业将加固材料铺设在软土层表面,强化软土地基的稳固能力。强夯力度较大,能够产生冲击波,密实深层软土,促使软土层充分密实,此类技术常用于深层软土,直接对内部软土产生作用力,深层软土地基处理难度大,所以施工企业需谨慎对待,避免处理力度不够,引发地基沉降,埋下安全隐患。

2.3 排水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排水技术,利用砂井作为排水途径,尽量排除软土内的水分,适当添加固结剂,促使泥土固结,稳定软土层。施工企业在软土地基上合理布设砂井,软土地基内设有水平排水管,施工人员将粗砂等材料灌入砂井内,占据软土空间,软土密实挤压后水分沿排水管道流出,当软土地基水分排放完毕后,施工人员撒布固结剂,加速软土固结,同时砂井形成软土的一部分,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2.4 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适用于软土比较薄弱的地基中,此类软土集中在房屋建设工程的表层,深层部分含有较为稳定的地基,所以只需处理表层软土。建筑单位针对地表软土,实行换填处理,利用机械设备挖除表层软土,然后用性能稳定的材料代替,确保强度达到地基标准。换填技术要求软土地基的软土层在2m或3m左右,如果软土层太深,施工企业不能利用换填技术处理。换填技术在浅层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较为普及,处理方式简化,稳定性强,保障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效率。

2.5 堆载固结技术

堆载固结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提升固结水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施工人员科学排查软土地基,利用填土提高载荷,规划填土用量,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增加处理强度,防止地基沉降[3]。堆载固结技术不需要机械处理,合理利用填土,软土地基达到相关固结标准后,施工人员进行适当预压,以此保障填土与软土快速固结。该技术施工时,需要特殊注意填土载荷控制,保障载荷分配均匀,该技术主要以人工为主,延长施工工期,所以需要在软土地基处理之前准备填土。

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质量分析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房屋建设工程的重点,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才可避免地基沉降,明确承载力。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出质量分析:

3.1 准备阶段

软土地基关系到房屋建设与运营的水平,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避免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造成环节遗漏。施工企业根据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情况,按照施工方案准备机械设备、材料等,确保齐全后实行软土地基处理,由此在施工时,不会出现停工、间断行为,保障软土地基处理到位。例如:在搅拌桩技术施工时,需要提前配置桩体物料,优化配合比,合理选择级配高效的桩体材料,还要检查施工机械的性能,做好试运行工作,避免机械设备在软土施工中出现性能故障,影响搅拌桩的质量。

3.2 施工现场

一般房屋建设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现场比较混乱,所有材料、设备等集中聚集,再加上施工人员负责项目不同,很容易出现秩序问题,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水平。施工企业需严格管控施工现场,构建管理团队,安排管理人员执行现场管理,约束现场行为,保障现场秩序。确保施工现场良好的秩序,为软土地基施工营造高质量的施工环境,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优质处理软土地基,降低软土处理技术的施工压力,优化软土施工环境。

3.3 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关系到软土地基的处理水平,避免软土沉降,影响地基稳定。房屋建设施工企业验收软土地基施工时,必须确保每项性能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不能私自降低质量标准[4]。施工企业可以聘请外部验收人员,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提出专业性建议,促使软土地基处理处于高质量状态,稳定地基施工。施工企业通过质量验收满足房屋建設工程对地基强度的需求,促进软土地基的稳定建设。

4 结束语

部分房屋建筑工程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必须处理好软土地基,才可强化建筑结构。地基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关系到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能,利用科学的处理技术,改善地基环境,避免由于软土地基的不稳定引发质量问题,增加建筑工程的运营压力,因此,建筑单位加强软土地基的管理力度,发挥质量控制的优势,完善软土地基。

参考文献

[1]李援华.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34):34

[2]张美丽.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J].改革与开放,2012,(10):23.

[3]胡全力.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9~21.

[4]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109.

猜你喜欢
房屋建设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房屋建设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