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运用

2014-05-30 23:48董军祥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董军祥

摘 要:本文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对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相关的建筑施工人员有所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技术

引 言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桥梁、闸站、码头以及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状况如何对于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制约着施工单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以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1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

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承载力大、成桩不受地层条件限制、施工设备简单和适用性强等特点,而且能将所有上部结构传来的动载和静载较均匀地传递到深层稳定的土层中去,从而大大减少了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所以该技术在高层房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及水利工程中等被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仅抗地震性能好,而且沉降量较小、承载力较高,可以解决特殊地基土的承载力。此外它的施工噪音也比较小,适用于城市改造和人口密集场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技术施工质量的状况直接的影响着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工程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因此,钻孔灌注桩技术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之处和难点所在。

2 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分析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之所以应用较为广泛,是因为该技术能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多种施工工艺,对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及意义。为了充分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多个施工环节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2.1 钻孔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钻孔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将影响工程施工有效开展的因素或物质全部清理出去,然而再对施工所需的施工位置进行测量与定位;其次是埋设钻孔护筒,在埋设钻孔护筒施工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待埋设钻孔护筒施工完毕后,就可以根据钻机就位,钻进成孔、下钻、清孔及泥浆排放等施工步骤合理展开钻孔施工。为了确保钻孔施工质量,需要对各个施工步骤进行全面控制。

在钻孔现场清理与测量时,应对施工场地杂物进行清除,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性,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夯压处理,从而使钻孔施工现场的密实度与建筑施工要求相符一致。在测量放线施工中应该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对施工桩基的高度及位置进行测量,并对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的桩深及顶部标准高度进行全方位测量,一般情况下,对各个位置的测量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下,否则会直接影响整个钻孔施工环节质量;在埋设钻孔护筒施工中应采用钢制材料,该钢制材料的厚度应控制在4mm左右,为了避免钢筋材料因厚度不够而发生变形,在护筒的中下端位置可以加筋的方式,对其进行焊接加固,从而保证埋设钻孔护筒厚度及刚度满足相关施工要求;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进行钻孔操作了,通常情况下钻机的钻头位置与钻孔底部的间距应控制在50~80mm以内,另外还要合理控制泥浆泵的使用启动时间,钻机到施工预定位置后应立即停止该操作。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钻孔处理,并做好记录。

2.2 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

影响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钢筋材料不合格以及焊接质量不过关,因此在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中应对钢筋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重点对钢筋材料的标准、型号及直径大小等因素进行控制,确保其符合钢筋笼制作安装要求。钢筋笼制作过程中的需要对钢筋进行焊接、调直、弯折及截断处理等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应对这些制作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与钢筋笼制作相关规范相符一致。另外,在钢筋笼制作工艺中主筋的选择尤为重要,应选择整条钢筋作为主筋,同时需要进行焊接操作的钢筋在末端处不得有弯折的现象存在,不然会直接影响钢筋焊接的牢固度,一般用于搭接的钢筋长度应保持在50cm以上,各钢筋连接时的直径、间距等施工时的误差都应该控制在20mm以下。钢筋笼制作完毕后该进行钢筋笼安装操作,在安装之前应利用探孔检测装置对钻孔进行准确检测,根据检测实际情况进行钢筋笼安装操作,若在安装施工中发现有障碍物应采用正反旋转的方式将障碍物清除。

2.3 清孔施工技术

清孔共两次,第一次清孔是在钻孔结束后就要立即进行,而第二次钻孔则是在第一次清孔完成且钢筋笼放好之后进行。清孔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快速搅拌的方式使孔底部沉积的废渣滚动起来,然后在流动泥浆豁结力的作用下使这些沉渣中的沙粒和岩料等逐渐被搅拌出孔,在泥浆不断流动后这些沉渣全部被清出,最后使桩孔底部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清孔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泥浆的黏度必须要控制在17~20min之间,胶体率和含砂率均要控制在9%以内。在进行第一次清孔时,一旦测试结果显示桩孔底部的沉渣厚度小于50mm,那么则要停止清孔并下放钢筋笼和导管。下放导管时需要非常注意检查导管之间的连接点是否密实,确保在灌注混凝土时不会出现漏浆现象。而第二次清孔一般需要借助导管进行,且必须要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进行。

2.4 混凝土灌注

2.4.1 灌注前

所有桩孔的检测工作必须要在混凝土灌注之前完成;运送时施工现场的灌注浆在灌注前必须首先要仔细检查其坍落度和均匀性,若这两个质量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那么则要退回进行第二次搅拌,若第二次搅拌仍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那么这些材料禁止使用;在选择搅拌机时,应该要注意是否能够满足水下混凝土灌注时间的要求,一般要求搅拌机能够坚持到灌注结束。

2.4.2 灌注过程

第二批混凝土灌注时间必须小于第一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也就是完成灌注后混凝土还未到初凝时间,从而保障混凝土的平整度;要求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时间要<10min;一旦出现灌注未完毕而已经到初凝时间是现象,那么则要立即使用缓凝剂;若施工时空气温度低于零下摄氏度,那么则必须要进行必要的保温处理;若使用的是钢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那么选择导管时必须要首先测定桩的直径大小后确定管道的直径大小,且所用的导管必须要进行一次仔细的水密和抗拉检查;在钢导管灌注时,必须将导管管底与混凝土的距离一直控制在2m以内。

2.4.3 灌注后处理

具体包括灌注时溢出泥浆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运送到专门的存放地点;灌注完毕后需要做好养护处理,比如洒水或者保温处理等。通常养护时间要持续一周至两周;在养护结束后需要工程人员地桩头进行严格处理,一旦发现存在任何不良现象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对应处理措施。

3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是一个系统、复杂、综合的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技术相对于其他灌注技术而言,具有更高承载力、施工步骤更加简便、不良现象更少的优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监督人员需在施工过程中相互配合,保障建筑企业效益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欠秋.加強建筑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08)58~61.

[2]陈启飞.高层建筑深基坑地下水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45~349.

[3]庞波.水利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12)134~137.

猜你喜欢
钻孔灌注桩技术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分析道桥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运用
路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应用探析
路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