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监测指导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

2014-05-30 16:36段正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

段正伟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漂浮导管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均在第一时间予以强心、利尿、吸氧、血管扩张、镇静治疗,使用Swan Ganz四腔漂浮导管置入患者右颈内静脉,根据漂浮导管监测的指标,使用适宜的用药方式,针对本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监测与治疗之后,本组患者心力衰竭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恢复,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疗效方面,3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6%,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上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漂浮导管技术可以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指导,可以有效提升治愈率,该种技术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 漂浮导管;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03-01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要加强监测。漂浮导管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监测技术,该种技术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近年来,我院将漂浮导管技术应用在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测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现将其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3.4±2.3)岁。其中,36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为风湿性心脏病,3例为甲亢性心脏病。在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40例患者均为IV级。

1.2 监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均在第一时间予以强心、利尿、吸氧、血管扩张、镇静治疗,使用Swan Ganz四腔漂浮导管置入患者右颈内静脉,监测患者血压(BP)、心率(HR)、右室压(RVP)、右房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等参数,根据漂浮导管监测的指标,使用适宜的用药方式,主要用药为氨力农、硝普钠与巴酚丁胺。并及时根据患者血压(BP)、心率(HR)、右室压(RVP)、右房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情况调整入速,同时根据患者临床反应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利尿剂。

1.3 疗效评价方式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即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或者恢复到1级;有效即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即治疗结束后患者心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针对性的监测与治疗之后,本组患者心力衰竭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恢复,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疗效方面,3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6%,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上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患者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示意表,见表1。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该种疾病是各类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功能障碍所致,发病机制是由于初始心脏应力与损害作用、心肌细胞质量变化、心肌细胞数量变化、心室负荷过重导致心房或者心室扩大或肥大,继而致使ATP合成水平降低、心肌细胞供氧量减小。临床研究显示,肺气肿、内分泌疾病、细菌毒素、冠状动脉硬化、心瓣膜疾病、高血压、急性肺梗塞均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元凶[2]。

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凶险,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要加强监测,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療,漂浮导管技术最早由Swan与Ganz研制成功,该种技术可以用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栓塞等患者的监测工作中,近年来已经在临床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漂浮导管多置于患者颈内静脉中,与股静脉与肘静脉置管相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有着污染率低、置管长度短,能够为后续的监测与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58例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了漂浮导管监测与针对性的治疗后,心力衰竭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恢复,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疗效方面,37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6%,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漂浮导管技术可以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指导,可以有效提升治愈率,该种技术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3]。

参考文献

[1] 张丽,邱巍.59例心力衰竭患者在漂浮导管监测指导下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0(03):203-204.

[2] 郭丽,纪红,严之红,李镝.漂浮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06(13):449-450.

[3] 冯裕,古妙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1):275-276.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
刍议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持续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