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外向型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2014-05-30 10:48高博
中国市场 2014年50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竞争力

高博

摘要:中部六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但问题突出。“中部崛起”将是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较快的发展中部外向型经济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国六省外贸竞争力要素优势分析,比较六省份各自外向型经济竞争力的特点,最后为优化中部六省外向型经济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六省;外向型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一、中部六省外贸竞争力要素优势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河南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当前,河南省已进入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对其他省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最近几年,河南省利用外资总量呈逐年下滑趋势。2000年河南省利用外资额为6.1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湖北省利用外资额的63.4%,而在六省总量之中所占比重为18.2%,位列中部第三位,排名第一、二分别为湖北省和湖南省。但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8年—2012年的数据分别为:6.17, 5.21,5.64,4.57,4.50(亿美元)。可以看到2012年度全年利用外资额仅为4.50亿美元,相对于湖北省仅占其32.1个百分点,同时在六省中的比例也下有所下降。可以推测出河南吸引外资的潜力有所下降。在河南省与全国进出口规模的比较中,全国从2003—2012年度总规模从5096.5增长到29739.98亿美元,增速明显。但河南仅从2011年的27.93增长到2010年的177.92亿美元,呈现出增速缓慢的态势,占全国百分比仅提高了0.05个百分点。同时河南正着手提升本省的四大传统产业:化工,钢铁,有色和纺织业,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的优化发展,努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湖南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在国家的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珠三角的三大城市群都站在了发展的前沿区,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湖南省吸引外资的变化呈现出U型曲线发展模式,在2010年出现了20%的负增长,直到 2012年才达到10.31亿美元的回升。同时,湖南省积极推进其十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和造纸工业的融合发展。

(三)湖北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根据中部六省利用外商投资数据,湖北省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位列中部六省首位,在中国内地利用外资排名中位列第十,也是唯一的一个进入前十的非东部地区省份。湖北省在2008—2012年度实际利用外资投资额中,从9.73%上升到14.02%,稳居六省首位,虽然在2008—2009年度出现了0.58个点的回落,但是始终稳步增长,全部比重占据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总量的30%。在2000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之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湖北作为一个粮食大省,其主导产业虽是农业,但是钢铁产业发展迅速,钢铁工业增幅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

(四)山西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2008—2012年期间,相关投资数据显示山西省利用外资增速一直在2.45%~2.50%徘徊,最高时期时为3.91%,但2010年之后又回落到原有水平上,究其原因应是淡化政府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强化指导作用。

(五)江西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2001年江西在中部六省外贸综合竞争力排行中位列倒数第二,山西省位居末位,其综合竞争力基本上处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之下。改革开放初期,江西凭借传统的农业经济优势在中部地区位列第三,强于湖南、安徽和河南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没有抓住工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机器装备制造业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地区经济实力较为弱小。自2001年以来,江西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开始关注本省经济增长的内生潜力,开放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吸引外资的招商引资平台,政府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使江西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对智力资本及高等教育行业也高度关注。因此,江西在2012年全年的实际利用外资相比上一年增长172.9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中部地区第一名。从2008—2012年,在中部六省中利用外资的比重从13.7%上升到2012年的23.7%,实现了全年10%的增速水平,创造了具有本省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六)安徽省竞争力要素分析

安徽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分,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外贸出口逐步成为促进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与中部其他五个省分比较,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较小,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安徽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出口结构的优化及转变,通过在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80%的占有率到现阶段的工业制成品占92%的比重,使加工制造业成为了安徽省外贸竞争中的主导力量。

二、基于中部六省外向型经济竞争力模型的比较分析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省外向型经济起步晚,发展迅速。首先,作为内陆省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不断增长,GDP位列全国第五,具有总量优势,此外人均GDP中部省份排名第二;其次,河南作為农业大省,农业等科技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程度较高,形成了全国性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这对于未来投资者进入河南具有相当大的吸引潜力,同时又可以降低前期的投资成本。

当然河南省外向型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投资力度过大,消费偏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经济增长动力不协调;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再者,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小,而且发展协调性不高,经济结构效益较差;最后,创新能力较弱,投入产出效率低,经济增长的负作用(例如资源环境)代价比较大。

(二)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从湖南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来看,2010—2013年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对外贸易市场趋于多元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通过对湖南省的外贸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优势体现在:区位交通优势,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明显;劣势集中在:服務贸易发展落后,自助创新能力不足。

(三)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伴随着国际资产的分工向纵深发展,湖北省的服务业外包发展迅速,并已成为环球跨国直接投资的首要引擎,作为具备服务业资源外包要素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湖北省武汉市,加速其跨越式成长以及迈向国际化具备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 山西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山西省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最近几年有显著的提升。首先是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成效显著,加工贸易在进出口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加,2014年前3季度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58.9%,占进出口总值的35.2%,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次为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33.1%,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3.4%下滑至6.6%,接近于全国4.8%的平均水平;市场主体表现活跃,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上升,进出口分别增长57.2%和12.9%,占外贸总值的近七成。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35.2%,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区域结构协调推进,外贸进出口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运城、吕梁、长治和大同等市进出口增长较快,长治、大同、吕梁、朔州出口快速增长;贸易条件有所改善,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用一定数量的出口产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

(五)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江西省第三产业中的外贸服务业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而纺织品的加工出口贸易又是江西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SWOT分析发现江西省的纺织品出口贸易有比较优势,但仍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江西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力。

(六)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分析

安徽省的茶产业一直是本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2006年前后安徽茶叶的出口迅速增长,凸显了安徽茶叶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但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凸显的问题及挑战,通过对茶产业的SWOT 分析,安徽省茶叶资源优势如何能更好的转变成为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三、优化中部六省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转变经济发展结构

通过研究中部六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整体架构,以及利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六省的外贸竞争力要素条件,我们可以发现中部六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产业发展不是很充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一些。

首先,要整改中部六省经济需求布局这方面,加速六省经济增加由依托投资、出口拉动向依托消费、投资和出口相调和改变;其次,由首要依托产业动员向依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动员改变,尤其要正视第三产业在中部六省中的带头拉动作用;最后,重点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全力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由着重消耗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模式这一方面的转变。这就引出了下文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 增强内生需求动力

河南省应该着力以发展新型第一产业为辅,把科学技术与机械化农业操作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并且完善产品的后续产业链的深度发展模式,同时重点发展服务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整合经济发展。同时对湖南省,着重推进军民两用领域十大优势产业和产业基地的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其重点产业的内生潜力。湖北省应大力建设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的高科技研发中心。同时湖北作为一个粮食大省,其主导产业虽是农业,但是钢铁产业发展迅速,钢铁工业增幅在全国前列,应努力培养成为重点扶持产业。对于山西省,全省重点推进的支柱产业的投资发展良好,要以煤炭行业为主链条的相关主要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大力支持四大新型支柱产业的顺利崛起,快速投资增长,来实现产业规模的明显扩张。最后对于江西省和安徽省,由于普遍存在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外贸经营主体相对集中,加工贸易发展滞后以及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问题,两个省份应该加大吸引资金力度,推动本省科技行业发展及普及高等教育来推动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

(三)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大力提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应更加注意发展以资金和技术为导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大在科研和教育行业的资金分配,在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产业层次不合理,产业链低端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坚持以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来实行资产的优化调剂和振兴计划,推进企业吞并重组,裁减掉队产能和紧缩多余产能,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的成长和介入下一轮的国际市场竞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选择以环保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尽快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郝娜.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 市场论坛,2008(9):46-49.

[2]彭继增,曾园,胡晓莲. 中部六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10(1):101-105.

[3]马小利. 河南省外贸竞争力及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2):56-59.

[4]朱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与中部六省对比评价[J].市场研究, 2012(10):37-39.

[5]曹焕俊,欧阳有旺.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D].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3.

[6]胡心宇,陕勇.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J] .中国市场,2014(23).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日本竞争力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