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2014-06-25 06:44宇,马
关键词:城市群劳动力弹性

陶 宇,马 涛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杭州310053;2.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同时其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素质,是劳动力质量的反映[1]10,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的质量与劳动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对城市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分析,研究人力资本的优化对策,有利于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卢卡斯(Lucas)将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中,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不同的人力资本发展速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2]。杰斯·本哈比(Jess Benhabib)等人利用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3]。格雷戈里·曼昆(Gregory Mankiw)等人在探讨Solow模型与生活水平变化是否一致时发现,包含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扩展,索罗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经济变化[4]。李德煌、夏恩君通过扩展的Solow模型的研究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步增强,而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步减弱[5]100-106。

在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的实证中,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地区差异的缩小具有重要的作用[6]。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奇迹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7],但魏下海、李树培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低分位点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8]。在对人力资本的分析中,研究集中在对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分析,而忽略其他因素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研究指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9]107-121-[10]。但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11]。分析的样本集中在对省域的分析中,而对城市的分析较少。孙敬水、许利利研究了浙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大于物质资本,提高劳动力素质尤为重要[12]。杨建芳、龚六堂等对中国跨省数据的研究表明健康投资量是否同经济增长正相关则取决于它如何影响物质资本积累[1]12-13。

本文通过扩展的Solow模型对中国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在考察人力资本时,通过结合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两个维度对人力资本进行量化分析。另一方面,将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城市群/非城市群,以及沿海/中部/西部城市群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与人力资本核算

(一)模型构建

本文将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与资本、劳动力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并将技术进步率看成外生变量,构建扩展的Solow 模型[5]102-103。

其中,Y为区域生产总值,A为技术进步率,K为资本形成额,L为就业人数,H 为人力资本存量,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γ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

(二)人力资本核算

人力资本的核算方法基本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反映劳动力要素的边际产出,进而对人力资本进行核算。具体为按照劳动者不同的受教育年限进行分类,再对不同类别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但城市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收入数据难以获得,而且收入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水平。二是使用教育获得作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13],主要有两类指标衡量:一类是初、中、高等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另一类是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基于三类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占比的数据,计算出了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109。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中,对不同的受教育水平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根据不同教育年限的人口占比采用加权平均求得[14]。此外,为了更全面地衡量人力资本,进一步加入基础人力资本的衡量,主要涉及健康的投资[15]61。因此,本文将人力资本H 拆分为知识人力资本H1和基础人力资本H2两方面进行核算。公式(1)整理得:

其中,H1为知识人力资本,采用如下公式估算:

其中,qi为不同类型在校人数所占的比重;hi为教育折算系数。根据统计年鉴中对在校人数核算的分类,本文对小学、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比重的赋权分别为3、6、12,突出高文化水平的人力资本的影响。

H2为基础人力资本,主要涉及健康,本文采用区域医生数量表示。

将公式(2)取对数后整理得:

三、数据选取与数据描述

由于2005年后中国对城市的统计数目才趋于一致,因此鉴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对2006—2011年全国城市进行分析。由于拉萨的大部分数据缺失,因此不纳入统计范围。各数据均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城市群的选择则根据国家确定的18个区域性重点城市群,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太原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对2006—2011年1106个城市群样本和896个非城市群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在城市群的城市年平均生产总值为16066.45亿元,资本形成额为8438.97亿元,就业人数为54.6万人,知识人力资本为5.26年,基础人力资本为8572.72人;而处在非城市群中的城市各项指标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3632.57亿元,资本形成额为6076.36亿元,就业人数为25.75万人,知识人力资本为4.69年,基础人力资本为5351.51人。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和非城市群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采用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CVi为第i个变量的变异系数,xi为第i个变量的统计值,为第i个变量的平均值,N为样本数量。

图1 城市群/非城市群个指标的变异系数

从城市群和非城市群的描述统计中可以看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资本及劳动力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均远高于非城市群,尤其是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为城市群的4.41倍。城市群和非城市群在人力资本上也有较大差异,城市群的受教育的平均水平为5.26,为非城市群的1.12倍。城市群的医疗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城市群,为非城市群的1.6倍。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发展、要素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不均衡发展程度均高于非城市群。城市群的城市生产总值、知识人力资本和基础人力资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0%、17.43%、96.71%,比非城 市群高 出 1.52倍、1.80倍、1.63倍。因此,为了深入分析城市群内部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城市群分为沿海、中部、西部三个子样本,其中,沿海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部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太原城市群;西部城市群包括: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对2006—2011年455个沿海城市群样本、385个中部城市群样本和266个西部城市群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在沿海城市群的城市年平均生产总值为25335.03亿元,资本形成额为11713.36亿元,就业人数为77.77万人,知识人力资本为5.4年,基础人力资本为10609.55人;处在中部城市群的城市年平均生产总值为9802.03亿元,资本形成额为5930.02亿元,就业人数为39.19万人,知识人力资本为5.3年,基础人力资本为6998.1人;处在西部城市群的城市年平均生产总值为9279.25亿元,资本形成额为6469.41亿元,就业人数为37.27万人,知识人力资本为4.96年,基础人力资本为7367.74人。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要素存量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在基础人力资本和知识人力资本方面也与中部和西部地区有较大差异,其中,基础人力资本分别为中部和西部的1.52倍、1.44倍;知识人力资本分别为中部、西部的1.02倍、1.09倍。而中部和西部城市之间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在对城市群和非城市群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城市群的三个子样本进行分析,从人力资本方面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区域内的非均衡发展进行分析。

四、计量结果分析

根据公式(3),利用STATA对中国2005—2011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城市群/非城市群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其中城市群的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为0.5880,高于非城市群的0.5436;城市群的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则低于非城市群。本文的计量结果不同于陈浩[15]59-681992—2003年的实证结果,本文的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态势,转向资本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城市群/非城市群的人力资本变量h1和h2的系数均为正,说明受教育程度和健康形成的知识人力资本和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城市群的知识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1792,远低于非城市群的0.4449;城市群的基础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则高于非城市群。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力资本类型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说明城市群应提高医疗水平,非城市群则应该注重吸引高素质人才发展地区经济。

表1 城市群、非城市群、沿海、中部、西部城市群计量结果

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群的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均高于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说明在短期内增加物质资本的投入更有效[16]。但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在不同地区间还存在相对比较优势的差别,沿海城市群的知识人力资本回归结果不显著,但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群,说明沿海城市群应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劳动力流入,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部城市群的劳动力产出弹性最低为0.1941,而基本人力资本水平最高,说明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医疗水平,保证城市经济平稳发展。西部地区知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较大,所以投资的方向和规模要以市场为导向,让资源合理地流动,让西部大开发真正走上正确的轨道。东部地区,沿海、中部、西部城市群的资本产出弹性无明显差异,且均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持续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而沿海城市群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较大,需要着重吸引劳动力流入;中部城市群基础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较大,需要着重提高城市群的医疗条件;西部城市群的知识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最大,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

结 论

本文对中国286个城市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扩展的Solow模型分析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划分为城市群和非城市群两个子样本,进而将城市群划分为沿海、中部、西部三个城市群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向资本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转变。城市群和非城市群的研究,以及城市群内部各子城市群的研究均表明,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相对于劳动力要素而言均具有比较优势。其中,中部城市群最为明显,资本产出弹性为劳动力的2.89倍。

二是人力资本的核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现行发展不均衡,基础人力资本与知识人力资本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非城市群的知识人力资本为基础人力资本的5.53倍,其次是西部城市群,为4.31,差距最小的是城市群,为1.37倍。说明受教育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远大于医疗条件。

三是人力资本对城市群/非城市群的影响有较大差异。知识人力资本对非城市群的影响远高于城市群,前者是后者的2.84倍。基础人力资本则对城市群有较大影响。说明非城市群应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而城市群应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医疗水平。

四是沿海/中部/西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劳动者,着重发展人力资本的数量;中部城市群需要着重提升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即发展基础人力资本;对于西部城市群,知识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因此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

[1]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5).

[2]LUCAR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3-42.

[3]BENHABIB J,SPIEGEL M M.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34(2):143-173.

[4]MANKIW N G,ROMER D,WELL D N.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407-437.

[5]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8).

[6]FLEISHER B,LI Haizheng,ZHAO Mingqiang.Human Capital,Economic Growth,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92:2,215-231.

[7]DÉMURGER S.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95-117.

[8]魏下海,李树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09,(5):15-24.

[9]钱晓烨,迟巍,黎波.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创新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4).

[10]郭庆旺,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J].经济研究,2009,(10):22-35.

[11]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12]孙敬水,许利利.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5):777-784.

[13]岳书敬,刘朝明.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6,(4):90-96.

[14]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19-31.

[15]陈浩.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

[16]张焕明.扩展的Solow模型的应用——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与趋同[J].经济学(季刊),2004,(2):605-618.

猜你喜欢
城市群劳动力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