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突发性锑微污染应急处理方法研究

2014-07-12 07:11刘丽仪黄剑明李庆云谢茵茵
河南化工 2014年6期
关键词:原水混凝浊度

刘丽仪,黄剑明,李庆云,谢茵茵,梁 劲

(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0 前言

锑是对人体有害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浓度较低的锑就存在潜在毒性,其毒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被认为与砷相似。锑对人体的危害途径除了直接接触和空气吸入外,更主要的是饮用水,因此建立锑去除方案、预防锑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2]。

三氯化铁极易溶于水,形成的矾花大而重、沉降性能好,适宜pH值范围较宽,是常用的无机低分子混凝剂之一。水解后的铁氧化物能强烈地吸附水中胶体颗粒,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等作用促使颗粒脱稳,形成絮状沉淀[3-4]。

本文从当前环境污染实际背景出发,研究饮用水源突发性锑微污染应急处理方法,选择FeCl3为混凝剂,以北江段水源水为本底,考察不同投加量、pH值等对锑去除效果的影响[5-10]。同时,对混凝机理做简要的分析。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锑标准溶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所,100 mg/L;氯化铁、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均为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试剂;六联搅拌机(ZR4-6):深圳中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美国瓦里安 Sigle Phase;精密酸度计:雷磁PHS-3B;纳米粒度仪:Malvern Nano-ZS90。

1.2 实验方法

取北江水源水,加入一定量的锑标准溶液,搅拌均匀,模拟污染试验水样。实验在六联搅拌机上进行,量取1 000 mL模拟原水,依次加入不同量的FeCl3,搅拌混凝,过程设定为:第一阶段250 r/min,搅拌时间5 min;第二阶段120 r/min,搅拌时间5 min;第三阶段60 r/min,搅拌时间10 min。

测定样品的粒度和Zeta电位,混凝搅拌结束1 min后取样。

测定水样的pH值及浊度,混凝搅拌结束后静置30 min,在液面下2 cm处取样。

测定水样中金属浓度,混凝搅拌结束后静置30 min,在液面下2 cm处取样,水样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装入10 mL离心管中,再加入一滴硝酸待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FeCl3投加量对Sb去除率的影响

检测各个样品滤液中的Sb含量,计算锑去除率。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FeCl3浓度增加,去除率先低后高略有波动,出现最佳浓度范围0.15~0.2 mmol/L,FeCl3混凝除锑,Sb 含量为 45.9 μg/L,当FeCl3投加量为0.15 mmol/L时,Sb的去除率达到94.1%,当FeCl3投加量继续增加,水中Sb的含量出现波动,通过重复试验,证实出水Sb含量波动是随机的,FeCl3混凝除锑效果波动较大。

图1 FeCl3投加量对Sb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原水含Sb45.9μg/L,pH值为7.56时,FeCl3的投加量为 0.15 ~0.2 mmol/L 时,Sb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9%以上。出水中Sb的含量未超出饮用水限值5 μg/L。

2.2 FeCl3投加量对出水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

由图2看出,增加FeCl3的投加量,水中剩余的絮体的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由图3可知,出水的Zeta电位随着FeCl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投加量由0.15 mmol/L增加到0.20 mmol/L时,Zeta电位由负值变成正值,FeCl3投加量大于 0.20 mmol/L后,Zeta电位为正值。与图1比较可以看出,Zeta电位升高,锑的去除率随之提高,变化同步。由此我们推断,FC混凝除锑通过电性中和以及吸附聚集使颗粒尺寸增大,从而达到Sb的去除目的。

吴智君等[1]认为Fecl3去除Sb(Ⅲ)的机理可能不仅包括吸附,还包括共沉淀,Sb(Ⅲ)在三氯化铁水解后的铁氧化物纳米晶体中的异晶置代,从而达到Sb的去除目的。

图2 FeCl3投加量对出水粒径尺寸的影响

图3 FeCl3投加量对出水Zeta电位的影响

2.3 FeCl3投加量对出水其它水质指标的影响

由图4~6可知,出水的浊度随着FeCl3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原水浊度为1.01 NTU,当FeCl3投加量为0.2 mmol/L时,出水浊度为1.25 NTU。出水的pH值随着FeCl3投加量增加而降低,出水中铁的含量在不断增大,FeCl3投加量>0.2 mmol/L时,出水铁含量迅速增大。

图4 FeCl3投加量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图5 FeCl3投加量对出水pH值的影响

图6 FeCl3投加量对Fe的影响

2.4 原水pH值对锑去除率的影响

考察在不同pH值的原水中,加入0.15 mmol/L FeCl3(图8-11所示,实验同),对Sb去除率的影响及出水其它水质指标的影响。由图7可见,Sb的去除率曲线呈三角状,pH值为7时,去除率最高为93.1% 。

图7 原水pH值对Sb去除率的影响

2.5 原水pH值对出水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

由图8得出,当pH值太低(pH值为5~6)或太高(pH值为9~10)水中絮体快速沉降后,剩余的颗粒粒径比较大。pH值为7~8,出水的平均粒径变化在806~826 nm。说明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利于Sb的吸附。由图9可见,随着pH值升高,Zeta电位降低。pH值为7~8,出水的Zeta电位接近零点电位,此时,去除率最高。

图8 原水pH值对出水粒径的影响

图9 原水pH值对出水Zeta电位的影响

2.6原水pH值对出水其它水质指标的影响

由图10和11可知,在pH值为5~6时,出水浊度较高(>2.5 NTU),此时Fe的含量也很高(>5.0 mg/L),当 pH值≥7,则水的浊度能保持≤1.5 NTU,而出水的Fe含量≤0.30 mg/L。

图10 原水pH值对出水浊度的影响

图11 原水pH值对出水铁浓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范围为7~10时,FeCl3对Sb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3.1% ,此时出水的浊度为1.5 NTU,铁含量在饮用水的限值范围内。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FeCl3通过电性中和、吸附作用达到对Sb的去除。

2.7 锑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原水的pH值为7,FeCl3投加量为0.2 mmol/L条件下,对原水Sb初始浓度为45~547 μg/L的水样进行试验,考察不同Sb初始浓度下对Sb去除率的影响。

图12 Sb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12可见,随着Sb初始浓度的提高,去除率降低,由96.9%下降到70.3% 。当原水Sb含量为45.0 μg/L 时,处理后 Sb 含量 1.4 μg/L,Sb 含量低于限值,去除率96.9% 。当原水中Sb升高到84.1 μg/L时,出水含量为 5.2 μg/L,Sb 含量略高于限值,去除率93.8%。

3 小结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FeCl3投加量、原水pH值以及Sb初始浓度对混凝锑(Ⅲ)去除效果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对于偏弱碱性微污染饮用水源,加入不同量的FeCl3,去除率先低后高略有波动,出现一个最佳浓度范围0.15~0.2 mmol/L,为保证混凝沉淀效果,我们认为,FeCl3最佳投加量为0.2 mmol/L。②pH值对FeCl3的去除率和出水其它水质指标影响很大,只有在中性的原水中加入FeCl3才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③随着Sb初始浓度的提高,投入0.2 mmol/L FeCl3,去除率降低。④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Fecl3通过电性中和、吸附作用达到对Sb的去除。

[1]吴智君,郭学军,何孟常.铁氧化物对水中锑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C].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2011:1-10.

[2]张 瑛,阮晓红.水处理混凝剂及其发展方向[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45-49.

[3]张 燕,韩志勇,庞志华,等.锑矿废水污染应急处置实验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39(3):16-18.

[4]施 周,黄 鑫.强化混凝处理地表水源中的锑[J].湖南给水排水,2004(5):1-5.

[5]Navarro P.Adsorption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from a copper electrorefining solu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J].Hydrometallurgy,2002(66):101-105.

[6]QI Cui-cui,WU Feng-chang,DENG Qiu-jing,et al.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ntimony in plants in the super-large Sb deposit areas,China[J].Microchemical Journal,2011,97(1):44-51.

[7]郑 毅,丁曰堂,李 峰,等.国内外混凝机理研究及混凝剂的开发现状[J].中国给排水,2007,23(10):14-17.

[8]Dawson J,Mehra V.Towards a more effective operational response-Arsenic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in south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J].Volume I Policy Report,2004:44-48.

[9]Meea K,Tasuku K,Yasumoto M.Comparing polyaluminum chloride and ferric chloride for antimony removal[J].Wat Res,2003,37(17):4171-4179.

[10]张建国,胡小芳,袁 润,等.针对给水厂钴、锑污染物的化学沉淀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36(11):112-119.

猜你喜欢
原水混凝浊度
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去除黑河原水浊度的研究
滨海新区水厂引滦原水问题分析与措施研究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原水大阵
11°角应用于啤酒过滤浊度测量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混凝沉淀工艺的应用
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电解制备新型混凝剂及其混凝特性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混凝沉淀-UASB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