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模糊评价和培养模式探索

2014-07-24 19:01任晓莉
微型电脑应用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实训

任晓莉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模糊评价和培养模式探索

任晓莉

首先,选取我院计算机系的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的权重集,实现对计算机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评判,然后,以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为导向,对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各项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方案,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培养模式

0 引言

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

1 培养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1.1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技术学科,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院系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成为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除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外,基本上是以课程实验(实践)为主,且大部分课程实验(实践)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偏少。对于专业内若干课程综合的专业实践,以及面向产业实际,以产业实际工程项目或产品研发项目为案例的产业实践项目更少,实训模拟场地较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这些因素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目前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上处于课程实践层次上。另外,学校提供的相关实践老师多数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缺乏兴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参加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盲目性。专业综合实践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有待进一步深化;产业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不佳,教学实践项目单一、验证性实验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专业整体的实践活动失去兴趣,参与热情也会减少。由于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差。有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度追求实践的量而忽视了质的提高。或者说,盲目实践,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实践能力的高低最直接的影响是大学生就业,其工程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堪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IT企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在国家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助推下,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大学本科工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正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就业难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根据有关统计部门组织的面向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7%的大学生和57.1%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

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及学生等不同的角度调查和研究当前培养模式的不足,改革创新,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大学本科工科教育质量,是摆在高校工科院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有必要总结过去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分析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参考了相关文献,建立了适合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特点的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因素集

全面考虑了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因素,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等不同属性的指标组成[2-3],并运用层次结构模型将各项评价指标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两个递阶层次,从而形成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结构。把影响各评判对象的所有因素,构成因素集U={u1,u2,…,un},总体目标层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U),为了实现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集 U={操作能力 u1、实践能力 u2、自学能力u3、创造能力u4、就业能力u5}。表1中的评价因素由学校教师、实习单位、科技立项机构部门、科技竞赛组织社团、用人单位或企业、学生自身等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结果较客观科学[4]。

(2)建立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等级集

评价等级集是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V={v1,v2,…,vn}。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等级集合设为V={优v1、良v2、中v3、及格v4、差v5},各等级赋值v分别为{5,4,3,2,1}。

(3)确立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权重集

权重反映各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权重集W={w1,w2,w3,…,wn},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权重集合W设为W={w1,w2,w3,w4,w5}.在模糊评判中,权向量W中的元素wi是评价因素ui对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因而一般用模糊方法来确定,并且在合成之前要进行归一化处理[5],即其中i是一级指标因素编号,j是某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因素编号。在表1中,评价权重集的确定从大多数学生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考虑,因此评价结果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4)确定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矩阵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等级集为V={优v1、良v2、中v3、及格v4、差v5},其隶属关系通过统计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评价调查提纲,并印制相应的调查表,调查表的题目设计与指标体系一一对应,并且调查题的选项均符合上述等级隶属度的确定原则[6]。有了调查表的数据,就可以对这些调查表进行统计,分别得到每个被评价学生的每一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One-Way Evaluation)向量r1,同理可得r2,r3,r4,r5。那么该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矩阵为

(5)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模糊评价

通过权系数矩阵W与评价矩阵R的模糊变换得到模糊评判集S:即S=W·R。其中

3 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确立发展性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3.2 从专业建设视角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

专业作为高校办学的基础,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专业的特色建设更是高校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高校质量工程中,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概括为:“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人才方案的制定要突出特色,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集中安排时间进行实训,制订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确定实训项目、内容和要求,编写相关实训讲义、指导书,培训实训指导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服务区域经济,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产业实践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实践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以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产业实践为主线,体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渐进性和层次性。提出专业的特色化建设策略,从课程设置、知识深度广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计算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3.3 加速构建生-校-企三方共赢的工科高等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需求,就要采取和企业结合的培养模式,接轨于企业,融入于企业[7]。将计算机教学外包给专业培训机构,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刺激教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根据本专业应用性型较强的特点,依托产学合作实习基地、校企联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企业的发展提升中,参与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融入和参与提升个人实践应用能力。技能竞赛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集中的展现,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广大师生、学校、企业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因此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专业综合实训等为驱动强化专业综合实践,以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参加大学生创业设计计划比赛或创业活动为载体推动产业实践。应高度重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采用校企结合模式可以建立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的交流平台,推促用人企业与人才培养单位间的互动,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营造“企培所需,人尽其才,服务企业,人企双赢”的互利局面。一方面在校大学生通过企业提供实践性活动的基础和平台,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在校期间能够深入了解到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而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完善提高自身;另一方面能够吸引企业直接进入高校,发掘、培养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3.4 建设专业的创新教学团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本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因此,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及质量建设,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和技能专家作兼职教师,让生产一线最新的设备、技术直接进课堂。同时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相互沟通学习,取长补短,增加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 总结

选取我院计算机系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我省计算机专业企业的用工情况和人才需求,采取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的权重集,实现对我院计算机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评判,然后,以社会所需的实践型人才为标准,对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各项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方案,建立了一套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1] 严宣辉, 郭躬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7(3):6-9.

[2] 章新友,肖芬芬. 计算机本科专业科研实践学期的教学设计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 356-360.

[3] 刘然慧, 张序萍, 边平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48-50.

[4] 蒋德珑, 尹淑萍, 师黎,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9):3208-3212.

[5] 杨高尚, 彭立敏.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考核的综合评定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33-36.

[6] 徐红. 基于模糊理论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4):90-94.

[7] 刘益和,张凯. 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43-45.

The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Compute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n Xiao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Science,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Baoji721016, China)

Tak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 in our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adopted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mpute the evaluation weight set, which accomplishes to give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to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student about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hen taking the practical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needs as a guideline, the paper summarize and conclude all the factors thathave impact university students’creativity, and carry relevant analysis on each factors. On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roposed an innovation plan on how to cultivat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established a completed and strong operated mode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Computer Specialty;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Cultivation Mode

TP311

A

2014.09.15)

1007-757X(2014)12-0023-03

宝鸡文理学院第十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13JG63)

任晓莉(1978-),女,汉族,宁夏中卫人,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宝鸡,721016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