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2014-07-27 01:11改编黄全昌绘画
连环画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蛐蛐儿方平连城

吴 明/改编 黄全昌/绘画

1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溜川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他家世代都是士人,到他父亲蒲槃时,因科举不中,家境贫苦,弃儒经商。

2 蒲松龄自幼聪颖,十九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在诸生中名列前茅。但此后多次参加乡试,均未考取,直到七十一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

3 蒲松龄长期住在乡村,做私塾先生,“终岁不知肉味”。他同情农民疾苦,为他们上诉苦情,写有《上布政司救荒策》等,还写了一些给农民看的书,如《日用俗字》《农桑经》等。

4 三十一岁时,蒲松龄应同乡孙蕙之聘,先后到江苏宝应、高邮当了一年幕僚。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这次远游,使他开阔了眼界。

5 他常在道边路旁摆设烟茶,恭请过往行人讲故事,谈鬼神,每听到动心处,便欣然落笔,遂以成篇。久而久之,集成他的主要著作《聊斋志异》。

6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从二十岁到四十岁间写成的,之后一直不断地修改、增补,直到去世。作者生前因位卑家贫,无法出版,只有抄本流传。

7 《聊斋志异》通过恍惚迷离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的真实面貌,借花妖狐魅的故事,抒发蒲松龄对社会的愤懑不平,抨击卑鄙龌龊的封建制度。

8 《促织》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宫中要斗蛐蛐儿,让老百姓捉拿上贡,书生成名,吃尽苦头,方寻到一只良种蛐蛐儿,全家大喜。

9 成名的儿子好奇去看,蛐蛐儿跳出,忙去捉,不慎拍死。他怕父亲责打,便投井自尽,变为一只善斗的蛐蛐儿,在金殿上百战百胜,为父亲解了忧。作者通过一个悲剧,向封建统治者发出强烈的控诉。

10 《席方平》讲的是席方平的父亲席廉因与羊家财主有仇,被财主贿赂阴间官吏追命惨死,阴魂打入地狱受罪。席廉披枷带锁,遍体鳞伤。

11 席方平为了替父伸冤,魂入地狱告状,又因仇人用钱买通了整个地府,他也遭受了地狱中的各种酷刑。

12 阎王以为这样可以治服席方平,问道:“以后你还敢告状吗?”席方平不畏刀锯,威武不屈,答道:“告!只要我有一口气,一定要告!我还要告你,贪赃枉法,欺压百姓!”

13 这个故事既鞭笞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又歌颂了人民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此外,如《红玉》《聂政》《无道主》《金和尚》等篇,都对统治阶级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批判。

14 《聊斋志异》里还有许多揭露考试弊端,批判腐败的科举制度的故事。如《考弊司》里形形色色的试官,个个昏庸残暴,贪赃枉法,毫无才学,只会“黜佳才而进凡庸”。

15 《续黄梁》则通过曾孝廉之梦:登堂拜相后,立即作威作福,仗势欺人,强占民女,残害百姓,揭露了在科举制度腐蚀下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16 《商三官》是一个闺门弱女的名字,她为了替父报仇,女扮男装,在仇人马举人五十寿辰的宴席上,卖唱献艺,最后杀死马举人,自己悬梁自尽,成为为民除害的女英雄。

17 《聊斋志异》中写得最多的是爱情故事,特别是写狐鬼精灵和人的恋爱。《婴宁》中的狐女婴宁天真烂漫、爱花爱笑,才貌双全的秀才王子服一见钟情。他俩历尽艰辛,终成眷属。

18 《鸦头》塑造了一个沦为娼妓的狐女形象。她在凶狠、贪婪、毫无人性的老鸨的压榨下,过着极其悲苦的生活。后来,她为了爱,大胆反抗老鸨的蹂躏,随情人私奔。

19 《嘉平公子》中的温姬,当她爱的时候,“百术驱遣不得去”,一旦发现自己的情人是个“虚有其表”的伪名士,则说“有婿如此,不如为娼”,愤然而去!

20 《连城》中的连城,本与慷慨好义的乔生两相爱慕,而其父却嫌贫爱富,强将连城嫁与富商之子。乔生为此悲痛欲绝,连城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以此批判了封建包办婚姻。

21 蒲松龄还写下诗集六卷、文集四卷、通俗俚曲十四种及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等。晚年写的《纪灾前后篇》,真实地纪录了淄川的严重灾荒,农民无法安生而发动暴动的情景,是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22 蒲松龄卒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终年七十五岁。他死后五十年,《聊斋志异》才有刻本问世,共收四百三十一篇。几百年来,《聊斋志异》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译成俄、英等十八种文字。

猜你喜欢
蛐蛐儿方平连城
春雪
连城拳 传习千年 远播海外
蛐蛐儿
捉蛐蛐儿
蛐蛐儿
愣头青和青头愣
春雪
女友有求于我
女友有求于我
和猫狗一起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