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其身而身先——读《道德经》有感之五

2014-08-02 00:54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洗耳许由范蠡

李良智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道德经》第七章,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这是老子的辩证法。得“道”的人,即老子所言的圣人,他们不怀私欲,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利害,而结果反而使他们赢得尊重、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从而让自己真正“身先”“身存”。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私心,以公为先,生时人人敬仰,死后名垂千古,其实也正是成就了自己的大私。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公者千古等等词汇,都能咂出这种味道。

在《道德经》里,在这段话的前面,还有一段话:“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把得道的人,和天地相比。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就在于“不自生”,也就是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天地是没有私欲的,它的生存是为了万物,所以能够长生。得道的人也一样,没有私欲,先人后己,反而声名长存。

得此精髓者,当莫若范仲淹。范某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遂成千古绝唱。范仲淹一心为公,戍边则戍边,太守则太守,兵将拥戴,百姓叹服,反而让范仲淹最终位居宰相,成就了大私。同时,又名垂千古,成一代楷模。

老子并不是提倡让人一点私心也没有,这不符合人类的本性。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境界,是至高境界,可追求但很难达到。老子总是以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总是站在一个至高点上,俯视芸芸众生——有了利益,先让大家分享;有了危险,把自己置之度外。

老子的这种“后其身”的境界,现在能做到的实在不多,倒有不少杨朱似的人物。杨朱主张“贵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子,如果对天下有利,你拔根毫毛,可以吧?”“不干!凭啥让我拔根毫毛呢?”现在很多人,喜欢占小便宜——只要是好事,事事跑在前;只要是坏事,事事缩在后。这样的人,只能占得小便宜,占不了大便宜的。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会很被动,口碑不会太好,好事虽然或许能暂且事事“身先”,几年下来,同事鄙视,朋友远离,上级不入法眼,其实并不利于自己发展,往往落得个“身后”的结局。相反,那些厚德之人,见到好事,发扬高风亮节,先让给他人,这样的人可能会吃小亏,但往往能得到大的便宜:或者口碑好,或者被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人当自强,但需要拥有厚的德行,才能承载担当起大的责任。那些世间小人,能够捡到点小便宜就算不错了,一般是做不了大事的。即使有,往往结局不好,一朝事发,身败名裂。

尧听说许由是位贤人,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听到尧让位给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这坐天下的位子还是让给别人吧,别脏了俺的耳朵。”赶紧到河里去洗耳朵。我所在的青州城东有条洗耳河,据说正是许由洗耳之处。许由的朋友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别弄脏这清溪玷污了我的牛的嘴巴!”说着,牵起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许由觉得自己的名声可能太招摇了,于是到箕山隐居起来了。今天,青州城东洗耳河的东边有山,现在叫香山,原来名字恰恰叫箕山。天下,在许由眼里,不过是身后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把最大的大梨子让给父母,稍大点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年龄最小,就拿个最小的梨子。一个小小的梨子,照见了小孔融的优秀品质;一个小小的梨子,让孔融得到了一个大便宜:至美的名声,并在中华大地流传至今。

陆绩怀橘的典故,和孔融让梨的意义如出一辙。《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记载:陆绩6岁时,在袁术处作客,“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袁术问:“怀揣橘子做啥?”陆绩回答:“想回去分享给母亲吃。”袁术十分赞叹陆绩的做法。陆绩的孝道,倍受后人赞誉。陆绩怀橘后被归入“二十四孝”,后来就以怀橘表示孝敬父母。

鲁迅评价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觉得也是如此。易中天评价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你看曹操,打仗取胜了,归功众将士,自己不争功;打仗失败了,自己找原因。胜利了,大哭,哭自己阵亡的将士谋士;失败了,譬如华容道,大笑,百折不挠。曹操唯才是举,量才使用,谋士众多,将多兵精;相比袁绍,刚愎自用,先考虑自家小事,为了自家的孩子,都不惜错失战机,并把主张立刻开战的忠臣田丰囚禁,兵败似乎早就注定。曹操和袁绍两个人性格不同,在功劳和利益面前,身先身后各异,带来的结局也是不同。

春秋时,晏子让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士二桃,三壮士因相争而死。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这借刀杀人之法,用的正是人性中的劣根之“争”字。这就不如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佳话中蔺相如的做法,“让”一步,“退”一步,让出美好,退出海阔天空。

再看范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后,范蠡对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脱身而走。文种坚持不走,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不久,勾践就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说:“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举剑自杀。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范蠡应该是通透老庄哲学的一等智者,有功不居功,能做到及时华丽转身。为官,可至卿相;为商,成一代大贾,人称陶朱公;论其潇洒与情义,据说还能与最美的美女西施泛舟五湖之上呢。

猜你喜欢
洗耳许由范蠡
范蠡卖牛
“箕颍之志”和许由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范蠡还钱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天亮之前
天亮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