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改善措施

2014-08-11 06:43朱肇妍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空气质量污染物

朱肇妍

摘 要 为了保障汽车司乘人员的健康,满足汽车内环境达到舒适健康的要求,对汽车内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及危害进行分析。同时从整体到局部,从汽车产业链上游到下游各环节提出改善车内环境的思路及措施,以提高汽车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水平。

关键词 汽车内环境 ;空气质量 ;污染物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21.7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 bus ride department personne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is achieved inside the car, the car internal environment pollutants and harm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overall to local, from auto industry chain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put forward idea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nside of each lin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level in the car.

Key words automobile internal environment ; air quality ; pollutants ; improvement measures

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在选购汽车过程中不仅关注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动力性等传统性能,还越来越关注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这是因为汽车内环境的污染正悄无声色地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重视及改善车内环境污染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 汽车内环境污染分析

1.1 车内环境

车内环境是一个狭小密封移动的空间,包括车内的司乘人员、汽车内软硬件设备及环境等3要素[1]。良好的车内环境应具备适宜的车内微气候、良好的空气质量及车辆的良好静谧性这3个条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及季节更替调节合适的室内温度及湿度以达到适宜的车内微气候使人感觉舒适[2]。适宜的新风补充不但让司乘人员感觉舒适,还可以稀释车内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司乘人员的健康[3]。

1.2 车内环境污染分析

1.2.1 车内环境常见污染物特点及其危害

汽车常见污染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有机挥发物(TVOC)等。这些污染物会影响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及行驶安全。例如氮氧化合物会刺激肺部,造成儿童肺部发育受损及免疫力下降等;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有毒的特点,过量吸入会导致人体缺氧中毒;甲醛具有无色易溶,强烈刺激气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及长期性的特点,会严重刺激呼吸道,导致支气管哮喘、眼刺痛及头痛等症状。苯具有无色,易挥发,气味特殊,有毒等特点,刺激皮肤、粘膜、眼及上呼吸道等,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月经异常及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症状;甲苯刺激眼及上呼吸道,导致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二甲苯与苯的危害相似,可以麻醉人中枢神经;TVOC作为空气中的异类污染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严重时可导致肝脏损伤。

1.2.2 车内污染来源分析

车内空气污染来源有从车外部进入、车内材料释放及人体自身产生3个方面。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汽车尾气的有害物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大气污染颗粒物就会通过换风系统由外部进入车内。在堵塞的交通道路状况下这种车内污染特别明显。车内的皮革、发泡海绵、塑料制品、纺织品及所用黏结剂等都是有害污染物的载体,会释放有害物质。人体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碳及车内吸烟所产生的污染物等[4]。

2 车内环境的改善思路及措施

2.1 车内环境改善的思路

首先,国家应建立强制性乘用车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及监管体系。避免不法商家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罔顾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在车上使用污染物超标的原材料。虽然《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作为指导性标准,难以约束汽车生产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的生产行为。只有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作为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才能增加执行力度,解决汽车空气污染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于汽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汽车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汽车零部件及汽车制造商生产出来的整车,都应该经过相关部门的空气质量检验。空气质量合格的车辆才可以进行销售,否则应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惩罚。

其次,在车内建立有效的检测与信息反馈系统为车内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车内环境检测与信息反馈系统是通过传感器检测车内微气候环境等指标的实时数据,再将检测数据传至单片机或其它微电脑控制系统与初设指标的标准范围进行对比,然后再将信息反馈给单片机或其它微电脑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不断地对汽车空调系统工作状况等进行调节,使得微气候等指标始终处于标准范围内。这种车内环境各要素量化检测,使车内环境保持在平衡良好的状态[5]。

2.2 建立合理的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应从车内环境最优化为出发点,考虑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各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改善控制。

2.2.1 对汽车原材料进行改善控制

汽车原材料供应商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上游,车内环境质检中心应建立车内使用材料控制目录对其作出生产指引。同时,汽车原材料供应商也要加大开发研制安全环保的汽车内饰材料,从根本上控制车内环境的污染。

2.2.2 汽车生产企业对车内环境的改善控制

汽车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整车设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采用环保型材料,改良生产工艺使车内空气质量达标。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如表1。

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制造车身时应充分虑室内外空气循环效果设置强制换气系统。在车内空间密封状态下,即使不开启空调,新风依然可以进入车内将废气扫出。强制送风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有害气体稀释(图1、2)。

2.2.3 整车下线后进行“时效处理”

汽车刚下线时是污染物释放的高峰期,车内空气质量最为恶劣,应避免在这个时间使用车辆。但空气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车内甲醛与甲苯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甲醛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降低50 %。甲苯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浓度可下降80 %(图3、4)。

2.2.4 经销商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经销商把新车交付给车主之前,要对新车进行管理,例如:对存放新车的车库加强通风效果;在库存车上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及有害物质;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内外进行清洁,特别是车内部的除味杀菌。保障在新车交付时,车内空气质量良好。

2.2.5 消费者个人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2.2.5.1 适量新风量的保证

在购置新车后的前6个月内,消费者在进入驾驶室前应先将车窗和车门打开,让新气进入车内稀释污染气体后再进入驾驶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空调,让车窗留出缝隙,保证空气对流。在开启空调或暖风状态时,应选择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如遇到拥堵的路面交通状况时,需要将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转换为车内自循环模式。

2.2.5.2 切勿盲目装饰

消费者在购置新车后会盲目给自己的爱车加装内饰,例如加装桃木内饰、皮革座椅套、座套垫、地胶、地垫、挂饰、香水和毛绒玩具等。而加装内饰为新的污染载体,加剧车内空气质量恶化。消费者在加装内饰时要遵循够用、环保与安全的原则,以确保人体健康及行车安全。

2.2.5.3 加装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

采用光触媒技术、车内空调系统加装活性炭过滤网或电气石过滤网、臭氧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净化空气,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1)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加装光触媒技术。光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反应技术,有“最理想的车辆杀菌净化新技术”的美誉。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照射后,激发催化剂材料的内部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能力超强的氧化物,可将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水。

(2)活性炭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其中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是采用高分子粘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具有高效、环保及价廉等优点。

(3)电气石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高效消除空气中有害的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

(4)臭氧具有不稳定的分子结构,在空气中快速还原成氧分子,氧分子与空气中的物质结合,能够对车内空气净化及杀菌。

2.2.5.4 消费者对车辆的温度进行控制

车内有机物的释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假设在常温(20 ℃)状态下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3,甲醛浓度提升了200 %;假设在常温状态(20 ℃)下测得甲苯浓度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浓度达到2以上,甲苯浓度约提高了120 %(图5、6)。因此,车主应将车辆停放在车库或阴凉处,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而使车内空气温度上升加剧污染物的释放。利用空调来调节车内温度,不但可以让人体感觉舒服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2.5.5 养成健康的用车习惯

消费者除了定期对车内外进行清洁,还应对车内空气及内饰部件进行消毒。避免在狭小密封的车内空间吸烟,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开着空调的状态下吸烟,尼古丁、胺及烟碱会在车内聚集,并引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多种化学物质如甲醛等污染的释放。健康良好的用车习惯,是维持车内良好空气质量的举措之一。

3 小结

车内空气质量是判定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考虑应建立强制性的汽车原材料质量及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并设立监管机构加以监督;从局部上考虑应建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信息反馈系统,利用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使之达到最优状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上游源头的原材料及零配件供应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在选材、设计、加工工艺及制造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以达到合格的车内空气质量;中游的汽车经销商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进行除味消毒工作大大提高顾客对品牌的美誉度;下游的消费者个人通过各种措施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创建一个舒适、安全及健康的车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桂荣,李敏霞,侯梦超.汽车内的空气净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7,20(1):104-107.

[2] 张广鹏.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8.

[3] 孟庆超. 汽车车身室内流场与空气品质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4] 叶晓蕾,郭小娟,施红英,等. 汽车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68-70.

[5] 刘晓燕. 车内环境污染的检测与防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4(10):96-97.

2.2.2 汽车生产企业对车内环境的改善控制

汽车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整车设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采用环保型材料,改良生产工艺使车内空气质量达标。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如表1。

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制造车身时应充分虑室内外空气循环效果设置强制换气系统。在车内空间密封状态下,即使不开启空调,新风依然可以进入车内将废气扫出。强制送风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有害气体稀释(图1、2)。

2.2.3 整车下线后进行“时效处理”

汽车刚下线时是污染物释放的高峰期,车内空气质量最为恶劣,应避免在这个时间使用车辆。但空气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车内甲醛与甲苯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甲醛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降低50 %。甲苯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浓度可下降80 %(图3、4)。

2.2.4 经销商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经销商把新车交付给车主之前,要对新车进行管理,例如:对存放新车的车库加强通风效果;在库存车上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及有害物质;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内外进行清洁,特别是车内部的除味杀菌。保障在新车交付时,车内空气质量良好。

2.2.5 消费者个人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2.2.5.1 适量新风量的保证

在购置新车后的前6个月内,消费者在进入驾驶室前应先将车窗和车门打开,让新气进入车内稀释污染气体后再进入驾驶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空调,让车窗留出缝隙,保证空气对流。在开启空调或暖风状态时,应选择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如遇到拥堵的路面交通状况时,需要将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转换为车内自循环模式。

2.2.5.2 切勿盲目装饰

消费者在购置新车后会盲目给自己的爱车加装内饰,例如加装桃木内饰、皮革座椅套、座套垫、地胶、地垫、挂饰、香水和毛绒玩具等。而加装内饰为新的污染载体,加剧车内空气质量恶化。消费者在加装内饰时要遵循够用、环保与安全的原则,以确保人体健康及行车安全。

2.2.5.3 加装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

采用光触媒技术、车内空调系统加装活性炭过滤网或电气石过滤网、臭氧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净化空气,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1)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加装光触媒技术。光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反应技术,有“最理想的车辆杀菌净化新技术”的美誉。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照射后,激发催化剂材料的内部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能力超强的氧化物,可将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水。

(2)活性炭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其中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是采用高分子粘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具有高效、环保及价廉等优点。

(3)电气石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高效消除空气中有害的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

(4)臭氧具有不稳定的分子结构,在空气中快速还原成氧分子,氧分子与空气中的物质结合,能够对车内空气净化及杀菌。

2.2.5.4 消费者对车辆的温度进行控制

车内有机物的释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假设在常温(20 ℃)状态下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3,甲醛浓度提升了200 %;假设在常温状态(20 ℃)下测得甲苯浓度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浓度达到2以上,甲苯浓度约提高了120 %(图5、6)。因此,车主应将车辆停放在车库或阴凉处,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而使车内空气温度上升加剧污染物的释放。利用空调来调节车内温度,不但可以让人体感觉舒服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2.5.5 养成健康的用车习惯

消费者除了定期对车内外进行清洁,还应对车内空气及内饰部件进行消毒。避免在狭小密封的车内空间吸烟,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开着空调的状态下吸烟,尼古丁、胺及烟碱会在车内聚集,并引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多种化学物质如甲醛等污染的释放。健康良好的用车习惯,是维持车内良好空气质量的举措之一。

3 小结

车内空气质量是判定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考虑应建立强制性的汽车原材料质量及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并设立监管机构加以监督;从局部上考虑应建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信息反馈系统,利用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使之达到最优状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上游源头的原材料及零配件供应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在选材、设计、加工工艺及制造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以达到合格的车内空气质量;中游的汽车经销商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进行除味消毒工作大大提高顾客对品牌的美誉度;下游的消费者个人通过各种措施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创建一个舒适、安全及健康的车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桂荣,李敏霞,侯梦超.汽车内的空气净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7,20(1):104-107.

[2] 张广鹏.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8.

[3] 孟庆超. 汽车车身室内流场与空气品质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4] 叶晓蕾,郭小娟,施红英,等. 汽车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68-70.

[5] 刘晓燕. 车内环境污染的检测与防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4(10):96-97.

2.2.2 汽车生产企业对车内环境的改善控制

汽车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整车设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采用环保型材料,改良生产工艺使车内空气质量达标。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如表1。

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制造车身时应充分虑室内外空气循环效果设置强制换气系统。在车内空间密封状态下,即使不开启空调,新风依然可以进入车内将废气扫出。强制送风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有害气体稀释(图1、2)。

2.2.3 整车下线后进行“时效处理”

汽车刚下线时是污染物释放的高峰期,车内空气质量最为恶劣,应避免在这个时间使用车辆。但空气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车内甲醛与甲苯释放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甲醛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降低50 %。甲苯的浓度在车辆放置100 d后浓度可下降80 %(图3、4)。

2.2.4 经销商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经销商把新车交付给车主之前,要对新车进行管理,例如:对存放新车的车库加强通风效果;在库存车上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及有害物质;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内外进行清洁,特别是车内部的除味杀菌。保障在新车交付时,车内空气质量良好。

2.2.5 消费者个人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控制措施

2.2.5.1 适量新风量的保证

在购置新车后的前6个月内,消费者在进入驾驶室前应先将车窗和车门打开,让新气进入车内稀释污染气体后再进入驾驶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空调,让车窗留出缝隙,保证空气对流。在开启空调或暖风状态时,应选择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如遇到拥堵的路面交通状况时,需要将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转换为车内自循环模式。

2.2.5.2 切勿盲目装饰

消费者在购置新车后会盲目给自己的爱车加装内饰,例如加装桃木内饰、皮革座椅套、座套垫、地胶、地垫、挂饰、香水和毛绒玩具等。而加装内饰为新的污染载体,加剧车内空气质量恶化。消费者在加装内饰时要遵循够用、环保与安全的原则,以确保人体健康及行车安全。

2.2.5.3 加装先进的空气净化与过滤技术

采用光触媒技术、车内空调系统加装活性炭过滤网或电气石过滤网、臭氧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净化空气,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

(1)在空气循环过滤系统中加装光触媒技术。光触媒技术也称光催化氧反应技术,有“最理想的车辆杀菌净化新技术”的美誉。在特定波长紫外光照射后,激发催化剂材料的内部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氧化能力超强的氧化物,可将多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及水。

(2)活性炭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其中菱形活性炭空气净化过滤网是采用高分子粘结材料将优质粉状活性碳载附于菱形网状基材上,具有高效、环保及价廉等优点。

(3)电气石过滤网加装在空调空气循环系统中,利用电气石与空气中水分子接触后,持续地释放负离子,高效消除空气中有害的阳离子和自由基,并通过人体对负离子的吸收调整离子平衡。

(4)臭氧具有不稳定的分子结构,在空气中快速还原成氧分子,氧分子与空气中的物质结合,能够对车内空气净化及杀菌。

2.2.5.4 消费者对车辆的温度进行控制

车内有机物的释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假设在常温(20 ℃)状态下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甲醛浓度测得的结果为3,甲醛浓度提升了200 %;假设在常温状态(20 ℃)下测得甲苯浓度的结果为1,当驾驶室内温度提高到40 ℃后,浓度达到2以上,甲苯浓度约提高了120 %(图5、6)。因此,车主应将车辆停放在车库或阴凉处,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而使车内空气温度上升加剧污染物的释放。利用空调来调节车内温度,不但可以让人体感觉舒服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2.5.5 养成健康的用车习惯

消费者除了定期对车内外进行清洁,还应对车内空气及内饰部件进行消毒。避免在狭小密封的车内空间吸烟,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开着空调的状态下吸烟,尼古丁、胺及烟碱会在车内聚集,并引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多种化学物质如甲醛等污染的释放。健康良好的用车习惯,是维持车内良好空气质量的举措之一。

3 小结

车内空气质量是判定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考虑应建立强制性的汽车原材料质量及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并设立监管机构加以监督;从局部上考虑应建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信息反馈系统,利用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使之达到最优状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来看,上游源头的原材料及零配件供应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在选材、设计、加工工艺及制造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以达到合格的车内空气质量;中游的汽车经销商在新车交付前对车辆进行除味消毒工作大大提高顾客对品牌的美誉度;下游的消费者个人通过各种措施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创建一个舒适、安全及健康的车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桂荣,李敏霞,侯梦超.汽车内的空气净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7,20(1):104-107.

[2] 张广鹏.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8.

[3] 孟庆超. 汽车车身室内流场与空气品质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7.

[4] 叶晓蕾,郭小娟,施红英,等. 汽车内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68-70.

[5] 刘晓燕. 车内环境污染的检测与防治[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4(10):96-97.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空气质量污染物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环境保护税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