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班管理实践与建议

2014-08-11 05:31周泉发游雯Paul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业技术建议

周泉发 游雯 Paul

摘 要 简述开展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班中编写培训教材、学员招收、学员管理、开班与结业典礼等相关工作的管理措施,针对目前培训班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援刚 ;农业技术 ;示范中心 ;培训班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113

Abstract The China-Aiding-Congo Agricultural Technique Demonstration Centre built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fficient measures and obtained excellent social efficiencies. How to transform the excellent social efficiencies into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nstration centre is a problem well worthy thinking deeply about.

Key words aiding Congo ;agricultural technique ; management of training courses ; suggestions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与会的非洲国家郑重承诺将在非洲建立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后来实际建立了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试验、技术示范、对外培训、技术和品种推广。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承建的项目是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热科院是中国唯一一个从事热带农业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04-2012年,热科院共实施各类援外技术培训项目19期。8年来共有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80多个国家80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1]。援外培训是国家援外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眼界的开阔,认识的提升,是其认真做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工作的前提与基础[2]。以下简述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班管理措施,并提出建议。

1 编写培训教材

热科院于2007年接受任务承建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08年4月对项目实施考察,2010年5月开始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热带农业‘走出去系列丛书”,丛书共17本,分中英法3种语言,涵盖木薯、橡胶、油棕、香草兰、柱花草、蔬菜、玉米、水稻、咖啡等热带作物种植和蛋鸡肉鸡养殖等,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容易操作。丛书不仅可以用作示范中心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很好的交流材料。丛书编委召集将要派往示范中心工作的相关援外专家和其他资深专家编写丛书初稿,并由专家所在单位的科研平台其他专家参与修订。经过文字审阅后,再进行翻译。因此,丛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深受学员的喜爱。迄今为止,热科院是唯一一个依靠自己的专家并通过正规渠道编写出版此类丛书的援外项目承建单位。也为成功举办每一期培训班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学员招收工作

学员招收是既繁杂又敏感的工作,需要政府多部门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可能招不来学员,或者招来的学员不合适。刚果(布)1960年独立,之前是法属殖民地。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该国官方语言为法语。自己本土没有文字语言,仅有的2种语言即北方的林嘎拉语和南方的基图吧语均靠口口相传。会说这2种语言的人们通常生活在较为偏远的农业主产区,而且年龄偏大,早年所受正规教育有限。但他们又都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都必须照顾到这部分人的利益。

刚果(布)农牧业部根据示范中心现有技术力量,结合国家农业生产需要和人群分布,在与示范中心专家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如:每年举办6期培训班、由农牧业部负责招生、学员来自产业主产区、每期学员20名左右。这样安排可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减轻示范中心工作压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责任和分工明确,避免了因为经济利益问题而可能产生的学员、农牧业部和示范中心之间的矛盾。

3 学员管理

学员管理工作状况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在受援国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举办培训班与在受援国举办培训班有着很大的区别,如:学员素质差异、教学资源差异、管理资源差异等。因此,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决定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依靠刚果(布)农牧业部,齐心协力做好培训工作,完成国家承诺的职责。

3.1 做好学员交接工作

刚方农牧业部组织地方官员招收学员,地方官员按照农牧业部要求安排学员按时抵达农牧业部。然后再由农牧业部将学员统一送达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在培训开班之前将学员宿舍整理干净,检查房间所有设施,配备生活日常用品,如:牙刷、牙膏、手纸等。学员抵达示范中心后,工作人员按照名单分发房间钥匙,并由学员签字认领。这样就能做到人、房对应,便于人员和财产管理。

3.2 上好第一堂班会课

学员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接受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培训的专家来自中国,在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必然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尽快缩短这个适应过程,使学员很快接受示范中心的各项管理,是培训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2.1 选好班干

中国专家不可能事事都召集全体学员开会安排工作,因此,需要选好班干部协助专家做好管理工作。由于学员不多,可推选1-2名班干。班干要求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良好的组织和活动能力,擅长沟通,身体健康。endprint

3.2.2 简要介绍

示范中心的环境对学员是全新的,专家和刚方参与培训班管理人员是全新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也是全新的。因此,有必要让学员对示范中心及未来培训期间的相关人物和事务有个概略了解,以便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3 注意事项

由于各国文化的巨大差异、援助国和受援国经济发展落差及生活习惯不同,很容易引起培训者和学员、示范中心的当地工作人员与学员之间的矛盾。为了使三者和睦相处、学员学有所成,有必要借助农牧业部在学员中的威望及其经济措施,强制执行某些管理,如:学员如不遵守示范中心的管理规定,将被移交刚方农牧业部,予以勒令退学等。

3.3 学员生活管理

学员的生活管理是培训期间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3.1 作息时间

受本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非洲学员时间观念比较淡薄。20人左右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培训班的工作将难以想象。因此,严格的作息时间对学员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必要。

3.3.2 饮食安排

示范中心根据当地饮食习惯与刚方管理部门协商制定学员每日饮食内容,依据市场价格制定合理预算,并尽可能丰富花色品种,做到色香味美且营养,满足学员的饮食需要。为体现刚方对学员的人文关怀、提高学员生活标准,刚方农牧业部会拨付部分预算,在原来餐标基础上增加采购一些学员喜爱的食品作为补贴,如:鱼类、禽肉等。

3.3.3 安全保障

中国商务部明确要求,国际培训班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学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受援国举办培训班也有同样的要求。因此,示范中心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家电使用安全、出入安全、劳动安全等方面都做了严格规定,要求专家和学员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培训班安全运行。如:限制出行时间、田间劳动穿着雨靴、学员生病第一时间报告农牧业部工作人员等。

3.4 学习管理

培训班的宗旨是使学员学有所得,回到家乡服务于生产实践,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从而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缓解粮食安全危机。因此,做好学员的学习管理至关重要。

3.4.1 课堂教学

课堂是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阵地。学员人手一册培训教材、笔记本,专家结合试验成果和培训教材制作PPT,生动形象地将生产过程展现出来。学员结合生产实践,不时提出问题。专家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解答学员的困惑,实现教学相长。

3.4.2 基地实践

课堂教学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基地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工人的示范下,学员按照专家的要求进行操作,专家根据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纠偏。学员因此能够很快地掌握操作技术。种植项目的操作内容通常有自制火烧土、沤制农家肥、起垄、落种、移植、密度、喷药、授粉、套袋、施肥、灌溉、排水、保水保土保肥、搭棚、收获等,落实到具体作物时,如木薯种植技术还有截杆、平植、斜插、直插、种茎保存等。示范中心的每个种植项目通常还专门留一块地给学员种植相关作物,作为刚方官员或下一期培训班学员参观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本期学员给示范中心留下的最好礼物。

3.4.3 课外学习与交流

有时候学员们白天的学习内容需要进一步消化,可以会议的形式或大家坐在一起三五成群地抄录课堂笔记,讨论课堂内容。学员食堂是课外学习和交流的最好场地。大家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3.4.4 结业考试

结业考试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员会因此有压力和动力,而示范中心对学员的管理也能得到更好的落实。考试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由于此类培训班牵涉到语言翻译问题,再加上有些学员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选择实际操作作为考试方式比较合适。如:木薯项目考试内容为截杆、种植、施肥和种茎保存。通过学员的截杆长度、下刀方式、落刀位置、种植密度、行宽距离、种植方式、施肥时机、施肥种类、施肥位置、下肥分量、种茎存放地点、平放或竖放等,考核学员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通过考试,可以培养学员的自信。

3.5 娱乐活动

学员的培训时间通常为15-20 d。为加深了解、促进文化交流,每期培训班都会安排专家与学员的互动活动,如:篮球比赛、观看《美丽中国》影碟和成龙等中国功夫电影;刚果(布)重大节日组织大家一起观看庆典仪式,如:刚果(布)国庆节等;发挥学员特长,举办卡拉OK或舞会。

4 开班与结业典礼

无论对援助国和受援国,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与结业典礼都具有重要的宣传意义,对多党制的刚果(布)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两国农业合作的结晶,是刚果(布)执政党的业绩,也是所有参与培训班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受训学员的骄傲,更是刚果(布)今后农业发展的希望。正如2012年9月萨苏总统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剪彩仪式上所说:“从示范中心取得的成果,我看到了刚果(布)农业发展的希望。”因此,刚果(布)农牧业部部长每次都来出席培训班的开班与结业典礼。为了鼓励学员勤劳致富,刚方农牧业部会在有限的预算里拨付一笔资金用于购买适用的劳动工具赠送给每位学员、支付学员的往返路费等。示范中心将培训期间拍摄的全部照片和培训用的PPT录制成光盘,赠送每位学员,甚至还赠送学员一些宝贵的种质资源。与会人员还有刚果(布)农牧业部各部门主要领导和随行采访的大批主流媒体记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和显著位置报道开班和结业典礼盛况。

5 建议

按需施教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援外培训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和规律。由于援外教育有着特殊的对象、目标和要求,使得它在坚持按需施教方面还有着比其他教育更多更高更迫切的要求[3]。endprint

以培训教材作为蓝本,援外专家根据试验阶段总结的经验和受训学员的具体情况,为传授真经,量身订做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PPT教学软件。因此,演示文稿既有书本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图片配套;既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又符合学员个性需求。学员们上午听课,下午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记忆深刻,效果较好。当学员们接触的知识与日常生产中的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时,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专家结合实际加以分析和解答,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实际,服务当地农业发展,刚果(布)农牧业部决定2014年的木薯和玉米培训课堂转移到受援国产业区,以便示范中心专家结合当地实际直接向农民传输种植技术。这种培训方式既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又能有效地扩大培训对象,受训者还不会耽误农活和照顾家庭,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培训者和受训者的交流,有利于跟踪培训效果。

在培训班管理工作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使每期培训班都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人力、资金、信息资源不足,以及主观重视不够等原因,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保持与学员联络的长效机制,如:电话、互访,这不仅可以跟踪学员的生产情况,还可以对学员遇到的实际难题进行有效指导,进一步丰富示范中心的培训教材。

(2)建立与学员所在地农业管理部门的联络机制,从官方角度了解学员的工作状况及当地对具体产业的技术培训需求,以便指导未来的培训工作并使之更好地为生产实际服务。

(3)收集培训班对生产实践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报送刚果(布)农牧业部相关部门,在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结合本国农业发展战略,从深度和广度上更好地利用示范中心平台,造福刚果(布)农业发展。只有从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示范中心平台的作用,才有可能更好地培养当地农业产业的造血功能,示范中心这个平台才能真正牢牢地扎根本土。

参考文献

[1] 唐 弼,蒋昌顺,张 雪,等. 浅谈热科院援外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3):39.

[2] 殷志刚. 对援外培训教学工作的思考[J]. 大连干部学刊,2013(4):29.

[3] 李 溦. 援外培训与国家战略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12(18):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技术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