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武术对练在非体育院校开展的可行性——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2014-08-15 00:50胡远航
武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技击体育院校武术

胡远航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925)

健康的体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为落实“健康第一”的中央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心和重视。为推进非体育院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可将武术对练引入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让非体育院校学生亲身体会武术对练中攻防演练、技击方法等武术运动中特有的运动表现形式,使学生学习武术对练的同时,又能了解武术技击原理,防身健身方法和传统武术文化。既能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长久发展,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扩大非体育院校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增进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智力发育和体形的塑造,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起到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3级学生,共3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资料室及C NK I上,查阅了与武术对练,非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武德教育等相关的论文期刊,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践教学法

实践结果表明:武术对练中的传统对练项目,如少林六合拳对练,鞭杆对练等简单实用、易懂的对练运动项目非常喜欢,学生很愿意学习武术对练运动项目。

1.2.3 综合分析法

对实地教学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在非体育院校中开展武术对练教学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现实依据。

2 分析与讨论

2.1 武术对练内容与意义分析

2.1.1 武术对练的内容

武术对练一般分为3种,即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武术对练是武术运动中特有的一种演练形式,即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套路动作程序进行的假设性攻防实战演练。武术对练的演练是以表现攻防技能为核心,其攻击目标是以假为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战意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敏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1.2 非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武术对练的意义

武术对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和理解武术套路中单个动作的技击含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正确认识现代套路运动的起源,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精髓;武术对练能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武术对练虽然为二人技击,但在对练中两人共同鼓励,共同进步的过程加强了团体合作意识;武术对练有助于培养传统民族精神,武术是一项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运动,对练的技击性定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不怕苦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 适合非体育院校开展的武术对练项目

(1)少林六合拳对练项目:动作朴实、技术简易、注重实战,体现“攻”与“防”的技击意识,招式变化较少,便易使非体育院校学生接受,能够增强学生自身体质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武术鞭杆对练项目:属武术短器械之一,又称鞭杆子。鞭杆为木制短棍,长度约为使用者的一臂加一肘长(约1.2米),粗(直径)约3.5~3.8厘米,一头略粗,另一头略细,粗的一头称为“把”,细长的一头称为“梢”。可在操场进行教学训练,器械简单,在中学生中主要教授鞭杆对练十三法动作,其主要特点是,运用十三个动作进行简单变化演练,按照一定套路两人配合演练,也可男女混搭,乐趣性极强,动作要求简单,可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逐渐提高对练动作速度,表演性、娱乐性和技击性较强,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授鞭杆对练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经过实地教学情况分析:分别进行少林六合拳、鞭杆对练教学,用时18个学时,依据每星期两节体育课程,300名学生都能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熟记动作名称,两人一组独立完成演练。

4 武术对练在非体育院校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非体育院校开展武术对练运动项目可以调动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让武术对练的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的快乐应该是学生通过习得技能的发挥、意志品质的历练和相互间的合作完成运动项目的要求时,带着汗水的发自内心的欢愉[1],加之学生自身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应当多开展较高的趣味性运动项目,体育课练习形式应当多样化,内容丰富各异化,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武术对练是个绝佳的选择。武术对练因其自身的技击性和功防特点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当中,使体育锻炼课程成为轻松的娱乐性课程,而不是学习的任务甚至是负担,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作用。

(2)非体育院校开展武术对练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武术自始至终贯穿着文武兼备、强身健体、自律自强的精神,武术对练中的攻防动作和内容都取自真实的实战技击动作。对于每一个对练动作的练习,都将使练习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肌肉的肌力得到提高,从而强健学生的体魄与胆识。而对每一个攻防动作的分析学习,都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应变能力,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关于学生被社会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这离不开学生的防卫能力差、应急能力弱的自身原因。

(3)非体育院校开展武术对练项目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团体意识。武术对练是一项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对练双方既相互技击又相互协作,可以说双方是一个共同体,在训练过程中共同进步提高。现今社会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以自我为中心,网络依赖性强,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武术对练项目的学习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共同的努力与学习增加彼此的友谊,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团体意识,使学生能学会互相尊重,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更大的高度,促进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4)非体育院校开展武术对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武术对练中还可贯穿武术文化思想的传播,加强武德教育,加大武术文化在非体育院校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将武术对练引入体育课程,能很好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调动非体育院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对武术对练项目的热爱与认识。

5 武术对练进入非体育院校的可行性

为推进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需要,可将武术对练引入大学校园的体育教学中。

首先把学武术和学做人结合起来。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强,学习武术对练中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武德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使其正确认识武术中武德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形成尚武崇德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完美个性[2]。

其次是学生在练习武术对练过程中进行“点到即止”的观念。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同运用,简化动作难度,降低动作要求和加强基础动作学习,使学生既能有效锻炼身体又能提高防卫能力。

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运动负荷与恢复的原理,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科学的调节运动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关系,使得练习量稳定在中等负荷强度,达到劳逸结合。

以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前提下开展武术对练项目,让学生亲身体会武术对练中攻防演练、技击方法等武术运动中特有的运动表现形式,使学生学习武术对练技术的同时,还能了解武术技击原理,防身健身方法和传统武术文化,因此在非体育院校积极开展武术对练项目是可行的。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综上所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武术对练教学中应简化动作难度,适当加入竞技性,注重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等措施方法,能积极有效的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消除[3]。

武术对练在非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将逐步扩大武术文化在非体育院校校园中的影响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武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礼义廉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体育教师的技术能力进行在职或集体培训,致力于建立一支较高素质、较高水平和拥有多样化体育项目技术的师资队伍,结合教育改革,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目标,对学生起到全面教育的作用。

6.2 建议

(1)武术对练在非体育院校体育课教学中应主要以俩人徒手对练为主,鞭杆等短器械为辅的武术对练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可接受的范围进行对练教学,逐步开展实施。在中学校园开展武术对练一是为了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精神意志;武术对练教学内容的选择、武术对练教材编写等因素,是武术对练进入非体育院校要解决的问题。

(2)武术对练是为了健身自卫而不是好恶争斗,自古习武者“武以德立,德为技先”,以“尊师重道,孝悌仁义”为道德理想和行为标准。教师应结合武术对练中的对抗技术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武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教育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开展武术对练教学的实施对武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王明献,李王杰.略论学校体育的功能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9).

[2]王 楠,马 琳.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04).

[3]王 岗,赵 岷,吴永宏.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J].体育文史,2000(03).

猜你喜欢
技击体育院校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武术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