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能力培养看“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4-08-15 00:55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旅游地理讲授导游

杨 玲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关关系的科学,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导游职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从事导游职业时,对于旅游景点的地理性因素讲解的深浅,往往是衡量讲解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好“中国旅游地理”的课堂教学,结合课程实践,注重学生对旅游地理方面知识的掌握与实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1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课程现有教材与相关学科有较多重复交叉

目前“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有很多版本,大部分版本的课程都缺乏应用性的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层次的版本很多,但其相似性也非常突出,即对地理方面的知识介绍较少,而对旅游大区内的旅游资源的阐述占很大比例。教材的章节大致安排为:前几章介绍旅游资源的种类及其地理学上的成因,后面章节将全国按地域分为几大旅游大区,再对大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介绍。这在教学内容上就与先行学习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文化、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等课程存在较多的重复。

1.2 教学注重照本宣科,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应通过实践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甚至照本宣科,未给学生留有课堂锻炼的机会。而地理知识特别是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知识的掌握,但在本课程中由于经费有限等多种因素,大多数野外考察的实践环节被忽略了。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表示本课程的学习除了记忆到与其他课程相重叠的内容外,关键的地理知识反而不能掌握甚至不能理解,如在讲解花岗岩地貌景观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时,一些教师停留在对两者概念、特点介绍,而忽略对学生辨别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手段滞后,讲授内容抽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会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但很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重点在于列出相关概念等内容,等同于是传统板书的替代品,还是“一张电子板书,一张嘴”满堂“填鸭式”的讲授,讲授内容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讲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三级阶梯”时,若教师用纯文字讲解、学生抄笔记的讲解方法,对很多学生来说,就如“鸭子听雷”般抽象,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4 考核方式传统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大比例的期末闭卷考试和小比例的平时成绩,忽略了学生课堂实践,因此平时成绩的评定大多数来自于教师对学生印象打分。期末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所以每到期末时学生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对于地理知识在旅游专业上的应用完全不能掌握。

2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2.1 整合教材资源,确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多学科课程,从专业属性来说,地理专业、旅游专业均有开设此课程。从教学重点来说,根据专业特点各有侧重。就旅游专业来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旅游专业或者是依托于地理专业起源,或者是依托于历史专业起源。但现有的教材几乎都是以前部分为简单旅游资源种类阐述,后部分以各旅游大区具体景点介绍为内容,无法满足专业需求。因此,必须整合现有教材资源,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确立教学大纲,编写不同重点教材,避免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的重叠,注重专业化、多元化、现代化,努力创造一个注重学科知识的准确、学生实践创新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2 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职业能力

实践是地理专业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补充的重要途径。开辟课堂讲授与课后自学的“讲教+自主学习”模式,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全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更深入学习研究。精彩的理论讲解与学生专业实践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感受旅游景观。如成都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学习“古人类遗址”时,组织学生参观“金沙遗址”,随着讲解员的示范讲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人类的繁荣生活,既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熟悉了导游解说工作的特点,感受到导游职业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导游实践相结合,以后在从事导游职业时就能“绘声绘色”“心中有底”地向游客传递知识。

2.3 提升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氛围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能给一堂课增色不少。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动画、声、图等具有交互性强、非常形象、科学性强等特点,生动直观展现各种旅游资源及其形成原因,多视角展现各种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跨时空地展现各种旅游资源。可采取古代诗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法、比较教学法、民歌民谣引入法、多媒体展示法,都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我国名山概述”[1]章节中,教师一般比较注重口头讲授“五岳”,对于部分地理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单一的口头讲授始终不能让他们掌握五岳之异同。在讲授本知识点时,教师以自制的“五岳”地理位置图为蓝本,以“五岳”异同比较为主要线索,就能让学生较为准确、容易地掌握“五岳”相关知识。

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多媒体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掌握“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2]不能忽视讲授过程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整堂课都在电影或视频下的播放中完成,既不符合高校教学的要求,也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在讲解“民俗风情”[3]知识点时,采取观看“刀尖上的舞蹈——苗族踩刀山”“哭嫁——土家族婚嫁习俗”等录像,在观看录像后,请学生谈谈观看感受,或者以“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开展谈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各地民族风貌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 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这门课程大多数学校采取的考核办法是闭卷考试。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往往也与本课程未及格人数挂钩,因此任课老师不得不在考试前勾范围、划重点来提高考试通过率。闭卷考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相关知识点,但也能以最快时间让学生忘记相关知识。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考核应降低闭卷考试的比例,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可采用闭卷考试、实地调研报告、课堂讨论讲解互评、论文,甚至让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等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如成都师范学院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举行“图说地理”地图及地理小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更多的课堂外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又能实现“图游世界”,增加导游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养旅游职业能力。

[1]王勇.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7-18.

[2]于增元.多媒体技术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上):25-26.

[3]蓝勇.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1-92.

猜你喜欢
旅游地理讲授导游
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探究新时代有效开展旅游地理教学的途径
旅游地理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网约导游
试论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