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构建探索※

2014-08-15 00:55孙亮亮史明娜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火龙石桥博物馆

孙亮亮 史明娜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巴蜀人民对龙文化不仅仅再停留在祈雨的图腾阶段,而是更多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文化更多寓意团结奋进、接福纳祥、恩泽荫庇。龙文化已渗透到当地人民生活中,器物上的龙雕饰、文学作品中的龙、山川城池龙和道路的命名、民间龙舞文化等[1]。

做为本研究的对象——石桥火龙,在达州当地民间尤为出名,并成为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悠久的石桥火龙文化发展史这一“点”能够窥视当地龙文化的发展脉络,如何基于这一“点”进行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以此推动其他龙文化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以巴蜀民间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构建为内容,进行相关的探索,以期达到预想的效果。

1 人文地貌与龙文化

在中华几千年文化长河中,龙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远古的先民基于对龙的崇拜,将其符号化为自己的信仰与图腾,古代的君主帝王将自己称为真龙天子,并将其尊贵化、皇权化。时至今日,国人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成为吉祥、纳福、神圣的代表,并凝聚成一种文化积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文化。

巴蜀地理位置特殊,而烧火龙孕育地达州是巴蜀交通的要塞,在古代这一地区统称为“巴”,《山海经》最早载“西南有巴国……后照是始为巴人”。关于“巴”的解释,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食象它(蛇)”,是一种吞食大象的巨蛇,也是古代人们对龙的原始认识,正是这种对大蛇的崇拜和畏惧,使当地一些部落以蛇为图腾和象征[2]。巴地山多险峻、水多湍急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龙文化的崇拜与积淀。在这封闭的环境与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了巴文化中独具一格的龙文化崇拜,在这里龙舞艺术文化形式多样,板凳龙、火龙、荷叶龙、扁担龙等形式开展诸多,龙文化已成为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湖广填川”以来,客家移民定居石桥镇,以农业为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维持生计,数代人的不断迁徙造就了其超常的适应能力,也形成了凡事必胜的信念[3]。他们经历几个世纪的入川生活,已经能够积极地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文化和风俗,同时,基于客家人对龙文化的执着,使得烧火龙习俗保持至今,从中展示了客家人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执着精神。

2 博物馆构建的可行性与构建设想

2.1 火龙文化保护的紧迫性

烧火龙,作为一项气势雄壮、场面壮观、火爆的巴蜀民间舞龙活动,它从文化层面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石桥火龙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视为民间烧火龙的代表。但审视当前石桥火龙的发展,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社会转型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促使了民间活动的高度分散,由此导致了烧火龙物态文化层面缺失;另一方面,当前多元文化的剧烈冲击,更多的青少年趋向接受新鲜事物,较多的青壮年村落成员经历城市务工洗礼后,其精神文化生活也趋向多元化,因此较少关注传统火龙文化。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火龙文化的巨大空间:第一,烧火龙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唤起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追忆,如果将其提升至地域文化资源的高度来加以利用,可繁荣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第二,烧火龙文化可借鉴重庆铜梁龙舞产业发展模式,以烧火龙文化产业形态积聚省内外投资者关注。

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在石桥镇驻地建立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通过收藏与火龙有关的实物、文字、相片、视频等,建成博物馆形式,既可以展现石桥火龙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形成以火龙物态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教育文化为一体的产业形态开发群,以此促进石桥镇经济、文化、教育的综合发展。

2.2 博物馆构建的可行性

石桥火龙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据最早的《达县志》载:“烧火龙在柳杨城、三汇一带流行”,而当时的柳杨城即现在的石桥镇。[4]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历史文化积淀使火龙文化博物馆建设成为一种可能。同时,石桥火龙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烧火龙时“方圆数百里的人,络绎不绝,前往观看”,同时,每逢春节期间,参与烧火龙的群众也较多,烧火龙已成为石桥镇约定俗成的制度文化层面展现,“看日子—选竹子—扎火龙—请火龙—龙点睛—龙请水—火龙狂舞—送火龙”已成为石桥人民烧火龙约定俗成的流程。

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在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各地方政策决策者思考的重要问题。石桥火龙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反应了巴文化与客家文化的融合。石桥镇是重要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离城市较近、依山傍水、原生态保持较好,保留了民间传统文化特色,浓郁的民间传统文化符号对都市人具有相当的诱惑力。这为石桥火龙博物馆建立及其民间传统文化旅游提供了可能。

2.3 博物馆构建设想

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馆藏内容可搜集烧火龙的具体实物、历年来烧火龙的壮观场景、动人的故事,内设烧火龙3D体验区、火龙文化与农耕文化、火龙文化与当地习俗等内容。从实际操作来考虑,“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可先建立一个数字化虚拟版的形式,综合考虑博物馆的构建思路,并在虚拟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基于以上形式建立现实版的博物馆,最终使二者合二为一。

在考虑现实版博物馆建立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时,可以有两个思路供参考:一个思路是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在石桥镇建立适合规模发展的“石桥火龙文化”主题博物馆,相关的主体内容都分布在这个实体博物馆内,人们可以在这个博物馆内观赏相关的火龙文化。另一种思路是在政府策划下,发动企业以及个人出资建设火龙文化博物馆,可以中心馆为基点,辅以其他分馆,不同的馆展示不同主体的火龙文化,同时政府需同出资方理清权责关系,共同将博物馆运作成为火龙文化发展的典范。

3 博物馆启动项目

3.1 项目一:石桥火龙文化一条街

首先,根据地区旅游规划和石桥建设总的规划,将一条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街道规划建成“石桥火龙文化一条街”,作为石桥火龙“视觉识别系统”的载体和推广窗口。街道布局方面,加紧“一条街”火龙元素的布局,街道两旁的花草绿化、树木造型都应体现火龙文化的特色。路灯要做到个性化设计,首先主体应融入火龙的元素,其次在小的细节方面也应突出龙文化的特色标识。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不应仅仅是建立一个博物馆,更应将街道、室外标识物、民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群落”,从一个馆、到一条街、走进每一户,都能体现出火龙文化氛围。

3.2 项目二:石桥火龙狂舞节

借鉴其他地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成功的运作经验,如火把节,将石桥火龙进行包装与打造,开展具有巴文化特色的火龙狂舞节,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桥火龙文化的浓郁氛围,这不仅仅是吸引当地的群众参与,而是更多地吸引外地人的眼球。火龙狂舞节可以邀请国内其他火龙文化盛行的地区同时参与,以打造盛大的氛围,同时要注重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宣传,同其他艺术文化结合,打造一场视听文化盛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其文化底蕴,为石桥火龙文化旅游创造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石桥火龙狂舞节、向往并参与到狂舞节当中来。

3.3 火龙文化与文化施政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要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当地政府将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落实,并打造独特的石桥火龙文化,将石桥镇外部环境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融入更多的“火龙文化”元素,这是当地乃至西南地区独特的火龙文化资源传承与发扬的典范。在博物馆建设中融入当地民间文化氛围,将更加贴近群众,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在西南地区将是一个突出的文化施政亮点。

4 赋予火龙文化产业全新内涵

4.1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新理念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直以来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还原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本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5],对石桥火龙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其最终的实质还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如果仅以火龙项目为卖点,不植入文化基因,此“火龙”就仅是“物”,是个没有生命形态的物体,也就缺少支撑它的灵魂——文化。所以,“火龙文化”赋予了火龙以“灵魂”,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物”,大众要的是烙有“龙”文化的“石桥火龙”,这就是文化的魅力。通过“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项目的建设,先期注入文化元素后通过生产出的文化副产品,即所谓言龙而非“龙”,用文化的力量创造价值。

4.2 火龙文化产业配套工作

建议博物馆的建设同时做好以下的配套工作:第一,将火龙文化产业纳入石桥镇和达州市的重点文化产业规划,做好石桥火龙文化一条街·火龙狂舞节启动项目准备工作,在自身功能发挥的同时需争取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统筹发展,将其纳入地区旅游环线的范畴内,以期得到政策性扶持。第二,要做好文化品牌的打造和运作,力争在近几年内将“石桥火龙”品牌打响,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品牌,做好旅游牌、工艺品牌的工作,使这一品牌至少在川渝地区家喻户晓。第三,要遵循市场化规则,对商标与品牌的使用上需规范运作,在产业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可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商品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以形成良性发展路子,但在品牌使用上需共同维护好品牌的良好形象。第四,在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需发挥地方的火龙文化特色,融入火龙文化元素,使石桥镇在拥有巴蜀民居小镇风格的共性中还透出火龙文化的个性。第五,可每年举办一场火龙文化论坛,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传统文化学者、文化产业营销专家、各大媒体记者共同探讨石桥火龙的发展,打造火龙文化声势,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5 结语

本文以巴蜀地区浓郁的龙文化深入民心为切入点,分析了石桥火龙文化博物馆构建的紧迫性、可行性与相关的构建设想,研究认为,石桥火龙博物馆可以石桥火龙文化一条街、火龙狂舞节为启动项目,注重火龙文化与文化施政。在石桥火龙博物馆构建过程中需赋予火龙文化产业以新内涵,树立“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新理念,并做好火龙文化产业配套工作,以此达到民间龙文化的传承与新发展。

[1]李万斌,董立,孙亮亮.川东地区民间舞龙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1,3(3):48-53.

[2]李先国.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J].体育与科学,2012,33(1):40-42.

[3]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川”历史解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50-56.

[4]达县志编纂委员会.达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57-62.

[5]孙亮亮,李万斌.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变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48-51.

猜你喜欢
火龙石桥博物馆
论碳审计主体
火龙果园之行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博物馆
“火龙”来袭
小火龙
游戏
露天博物馆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