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8-15 00:55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政治思想

张 轩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当今世界,计算机互联网络迅速普及,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以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形式活泼等优点被大学生所接受,剧烈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形态。大学生借助电脑、智能手机等媒介可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分享资源、下载资料等,因此网络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已经成为现实的可能,而如何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因势利导,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则是亟需探讨的问题。

1 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当前举措与实施成效

一是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理论著作,对于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二是不断创新互联网网站建设。近年来,校园网的普及使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延伸到互联网上,增强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主导思想

网络的互动性、私密性及网络时空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互动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与传统模式有显著不同,不再是简单的灌输与接受的过程。因此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教育为先”的主导思想,以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一些高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地贯彻“以生为本,教育为先”的主导思想,忽视了网络服务教育的功能,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一些大学生在网上不负责任地传播八卦故事,通过论坛和博客发布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言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和谐稳定,也说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2]

1.2.2 规划合理性欠缺

近年来,虽然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阐述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但大多是停留在理念层面,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实施方法,未形成从理论层面走到操作层面的过渡;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上缺乏深入思考,没有进行全面、系统、合理的规划,以至于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3]

1.2.3 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缺乏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能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教育效应的重要性,要具备必要的网络技术与技能。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认识不到位,创造力不足,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又可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4]

2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1.1 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

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互联网构建起了庞大的信息网络。借助于互联网,大学生能够检索到丰富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书籍、报纸等资料,网络有容量大、资源新的特点,可不受时间限制,即时查询需要的信息。同时文字、图表、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表达与传播,更为大学生所喜爱。通过网络,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课程,克服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2.1.2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采用传统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诸多限制,需指定地点、规定时间、印制教材等,传统形式如采用思想报告会等,内容严肃、形式单一。采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宣传形式众多,博客、论坛、手机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等媒介都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切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即时阅读,显示出独特优势。这种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直观表现教育内容的教育形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的灵活性和交互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填鸭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2.1.3 提升大学生思维能力

网络信息的动态性、发散性特点,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拓展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网络的传播形式及模式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多个学科的知识,弥补知识的缺乏,使个体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并可在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了大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审美观的人进行交流与探讨,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利用网络的发散性、实效性,进行交流与信息的传播,促进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吸收各种有益的思想,改变僵化的思维模式,有效地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效果。

2.1.4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改变了人类沟通的方式,也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变革。通过网络,大学生能够自由表达个人对事物、问题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虚拟性的特点更容易体现出交往的平等性。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和大学生进行沟通,针对热点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获得学生的信任,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有着特定的角色定位,师生会有所顾虑,直接影响了沟通效果;而网络却已成为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正经历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采用网络进行沟通,其虚拟性的特点更容易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让大学生摒弃心理障碍,心不设防地与教师沟通,起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2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级影响

2.2.1 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并且网络信息量丰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信息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就发布到互联网上,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快节奏网络阅读的同时,由于自身辨识能力不足、自制力偏弱,易沉迷于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部分网络所宣扬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些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网络的海量信息让一些大学生价值观更加混乱,缺少信念,这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而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通常是经过信息的严格审核与编辑后才进行发布,主要宣传主流思想,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相当深刻。

2.2.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采用虚拟方式提供交流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的空间,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现实的道德伦理,放纵自己的行为。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与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虚拟环境中,大学生的情绪得到满足,个别大学生沉浸在虚拟网络环境中,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甚至无法实现虚拟和现实生活的正常转化,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社交技能衰退,产生了人际交往障碍、人格障碍。一些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影响了学业和心理健康。同时,网络的自由和开放性特点,也让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上传播色情信息,让个别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无法自我调节,走向了违纪违法的道路。另外,网络的兴起让网络游戏迅速发展起来,个别大学生自控力较弱,沉迷于游戏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此外,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也让大学生不再对学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味盲从,这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2.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的影响

网络的推广和共享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危机,弱化了传统方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习能力较弱,在理论上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自身科研能力较弱,对于网络的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未能借助网络开展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忽视了学生对网络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成为公众共享的资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影响,网络的发展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了共同的平台获得信息,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养,更新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网络的话语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讲求艺术方法,以引导的方式进行,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亲和力和影响力来感染学生。如借力于校内有影响力人群的博客,弘扬社会主旋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1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监控和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防止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营造出健康、理智、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给大学生宣传主流思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 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网络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3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要通过网络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由于高校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一些网站互动性不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完善校园网站的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网站的策划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规范化建设。高校也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环境变化,积极占领校园网络宣传阵地的制高点。进行校园网络宣传总体规划,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打造校园网络文化。

3.4 健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责任、分工协作。首先,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保证党的绝对领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每个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其次,要建立起反馈机制,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是复杂的,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定期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要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

3.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网作为网络的一部分,应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创造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建设相互影响,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提供全面、及时、精彩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文明的活动,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 结束语

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可产生深远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探索出符合这一载体的新的教育规律,找到新的教育形式,补充新的教育内容,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1]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晓强.作为高校德育载体的第四媒体[J].江苏高教,2007(1):144-145.

[3]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61-64.

[4]于洪卿.论传播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湘论坛,2008(2):98-100.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政治思想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