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2014-08-24 06:30祝,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贵州省居民体育

桂 祝,马 欢

(1.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1)

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桂 祝1,马 欢2

(1.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1)

以社会成员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公共体育服务;西部;贵州省

大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1]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体育管理体制,即由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负责、全面管理和全面服务。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这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凸显,突出表现为三大矛盾。第一,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总量不足,日益扩大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严重不足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形成矛盾;第二,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严重不足,国家对体育事业机构的投入与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产出严重不对称;第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分配严重不均衡。[2]

这三大矛盾严重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为此,要解决此矛盾,必须考虑“WMH”三因素,W 即“what”,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体育服务;M 即“much”,提供多少公共体育服务;H 即“how”,如何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来解决,市场化不是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全部。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的属性特征决定了政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干预并不因体育市场化、产业化趋势而削弱,恰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3]故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必须同时强调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作为西部多民族聚居的贵州省,贫困和落后是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为此在[2012]国发2号文件的支持下,[4]按照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实现后发赶超,创造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5]其后发赶超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体育赖以发展腾飞的基础,作为贵州公共事业服务范畴的公共体育服务,如何在贵州“后发赶超”这一过程中实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目标,如何彰显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作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如何实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数量、质量、态度、服务等方面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收集资料。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810份,回收8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5份,有效回收率96.9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刘玉对公共体育服务分类框架,本研究按照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构成进行研究分析,即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6]

2.1 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类特征——以非盈利性免费场地为主,但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基础设施类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各种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7]从贵州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场地的选择来看,被选率最高的是公园广场(62.8%),依次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53%)、住宅小区活动场地(37.2%)、自家庭院或居室(31.8%)、收费性的健身场所(7.1%)等。(见图1)由此可见,贵州省居民选择体育活动场地是以非盈利性的免费场地即公园广场为主,此调查结果与第二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相符。[8]访谈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努力,贵州省体育场地设施取得较大发展,共获建“雪炭工程”23个,投入资金4250万元;获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增场地面积727703m2,投入资金5155.37万元;获建全民健身路径484条;创建4个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5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一批健身设施。虽然贵州省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相比全国而言,人均场地用地面积不到1m2的面积仍然无法满足居民所需, 60.4%的居民认为缺场地设施, 53.5%的居民认为场地拥挤或“场地不方便,距离住所较远”。由此可见,贵州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

图1 居民选择活动的场地

2.2 贵州省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类特征——渠道单一,需求旺盛

信息服务类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社区或其他社会主体通过墙报、电视或其他宣传方式对国家有关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进行宣传。为满足公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提供的各种公共产品的信息(如各种比赛的信息、各种健康咨询或免费体测信息等)。[9]对贵州省居民了解相关体育政策法规的渠道调查统计显示,主要渠道为电视和网络,分别占70.6%和68.1%,其次为报纸47.2%,第四为朋友告知35.1%,而社区宣传及协会告知正规的组织渠道较少,分别占据11.7%和7.1%。(见图2)可见,贵州省居民获知有关体育信息的渠道限于电视和网络,这种现象反映出居民是主动获知信息而非由组织或社区提供的被动获知。

图2 居民了解政策法规的渠道情况

同时居民对政策法规内容的了解程度较低,44.6%的居民了解或知晓部分内容,36.6%的居民听过但不了解,17.7%的居民从未听过。而对健康咨询和免费体侧的调查结果更不理想,82.4%的居民未听说体质监测,也未见任何形式组织的健康咨询和制定健身计划等活动,但居民对这些方面的需求旺盛,68.7%的居民需要专业人员制定健身计划,不需要的仅占14%,17.35%的居民无所谓(见图3)。对体质监测项目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上,尤其对身体功能的肺功能、血压、心血管功能等要求比较强烈,选择希望监测肺功能的比例占据77.5%,血压62.5%,心血管功能61.2%,对身体形态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上,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监测则愿望不强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居民更多关注身体功能的健康监测。

图3 居民对专业人员制定健身计划的态度情况

2.3 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要素保障类特征——组织类型灵活多样,活动项目兼容并蓄,缺乏专业指导

要素保障类主要是指为了能够保证公众能够享有大致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而提供的一系列组织形式。[10]调查显示,42.2%的居民属于晨晚练点自发组织,21.3%的居民属于人群体协,11.8%的居民属于单项体协,2.4%的居民属于街道体协,3.4%的居民属于体育俱乐部,14.9%的居民不属于任何组织(见表1)。同时调查显示,41.5%的社区无任何群众性体育组织,23.8%的居民不知道居住的社区是否存在群众性体育组织,34.7%的居民肯定居住的社区有群众性体育组织。总体来看,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类型多样,但是组织力量薄弱,覆盖率低。

表1 居民的群众性体育组织类型情况

贵州省居民喜爱的运动项目排名前10位的是慢跑健身走、篮球、羽毛球、广场舞健身操、爬山登山、陀螺、武术太极、乒乓球、游泳、公路自行车(见图4)。与第二次全国群众体育调查报告相比,在活动内容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11]而足球、排球、跳绳等项目参加人数有所减少,参与篮球、舞蹈类等娱乐、竞技性强的项目,以及登山、陀螺活动人数有所增加。可见,居民活动项目选择具有明显的兼容并蓄之色,除了选择社会上较为流行的运动项目外,还选择贵州省本土的运动项目陀螺,同时贵州多山、多民族高原地区的特点赋予居民选择登山也体现了本土特色。

图4 居民喜爱并参加的运动项目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更不乐观,69.3%的居民不知晓也未听说过社会体育指导员,30.7%的居民知晓但未得到任何指导,可见,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发挥其指导作用。但多数居民渴望有专人进行健身方面的指导,比如怎样更好的健身,健身项目的选择、项目技术的指导等是其最关心和渴望得到帮助的问题。由于居民对社区这类官方组织的认同度较高,故非常愿意社区组织专人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对制定运动处方收取一定的费用表示理解,认为免费的服务效果不佳,对于收取费用的价格趋向于20元/月以内,可见,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来说,居民接受通过一定的消费来实现健身目的的观念正在形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贵州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尤其非盈利性的非标准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3.1.2 贵州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全国相比,不仅具有稳定性特点,诸如慢跑健身走、篮球、羽毛球、广场舞健身操、武术太极等项目,而且还具有符合贵州多山、多民族的区域性特点,如登山爬山、陀螺等项目。

3.1.3 贵州省体育活动织织化程度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共体育场地无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二是居民居住的小区无群众性体育组织,这两种表现制约着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群众性体育组织覆盖率和覆盖面小,导致部分居民不知其居住小区是否存在群众性体育组织,以至参加体育活动时以自发人群为主,无相应组织归属感。

3.1.4 贵州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严重缺乏,但居民对健身指导的需求旺盛,尤其对健身内容、健身强度、健身技术、健身知识等方面的需求空间较大。

3.1.5 贵州省居民体质监测服务严重缺位,居民尤其需求身体功能和身体形态方面的监测。

3.1.6 体育政策法规有关的信息宣传力度不够,居民获知信息的渠道以电视和网络为主。

3.1.7 贵州省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程度总体偏低,尤其对场地、组织、宣传、科普等方面的不满意度较高。

3.2 建议

3.2.1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

确立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产品内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12]当前,由于我国民间组织参与程度低,多元公共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形成,因而需要发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中的“强势作用”,而不仅是“拾遗补缺”。[13]具体到贵州省如果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大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力度,把建设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力争有足够的场地设施供给居民使用,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保障;2、激发和引导群众的体育热情,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配套服务更加及时有效,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其学会更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3、立足群众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需求,建立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使群众的体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增大体育组织覆盖面和覆盖率,充分发挥群众性体育组织的作用;4、挖掘、整理、传承贵州特色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使居民选择锻炼的体育项目更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5、加快贵州省体质监测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广大居民体质水平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尤其加大对居民身体功能和身体形态方面的监测;6、拓宽宣传途径和方式,加强宣传体育政策法规及体育活动的健身性、健康性、全民性的力度,使居民第一时间了解政策法规及体育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2 健全贵州省群众体育组织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群众性体育组织的积极作用。

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并不排斥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与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总量与效率。[14]健全贵州省群众体育组织服务网络,增大群众性体育组织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群众性体育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其纳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体制建设中,不仅有利于发挥其在居民中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引领性、组织性、鼓励性和带动性,而且有利于填补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某些“空白”,还有利于社区的公共治理,并且群众体育组织的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的公共政策更贴近现实、贴近百姓,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效率。

[1] 刘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体育工作当务之急[R].北京: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2012-11-27

[2] 樊炳有,高军著.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3-5

[3] 周涛,邱宗忠,任保国.加快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1,32(2):60-64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2]2号,2012-01-12

[5] 贵州省代省长陈敏尔.201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贵阳: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3-01-26

[6] 刘玉.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特性与分类框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3

[7] 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1-4

[8] [11]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9] 季芳.如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关于中国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之三[N].人民日报,2013-01-09

[10] 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24

[12] 高扬.公共体育管理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2:25-26

[13] 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45-47

[14] 吴继华,杨世东.试论我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完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140-142

ConstructionoftheLessDevelopedAreasofWesternPublicSportsServiceSystem——AcasestudyofpublicsportsinGuizhouProvince

GUI Zhu1,MA Huan2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2.Kaiyang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 of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550001,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study the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elements of security of public sports in Guizhou province. It also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ss developed areas of wester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Public sports, Western Areas, Guizhou Province

2013-12-11

桂祝(1978-),女,贵州贵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贵州省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黔体20120213

G812.6

A

1007-323X(2014)03-0015-04

猜你喜欢
贵州省居民体育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我们的“体育梦”
鉴赏
高台居民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