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在影视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02 09:51王普普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人际传播影视艺术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从传播系统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来探讨传播类型之一的人际传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影视艺术类院校的教师,需要结合影视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现代传播媒介的新发展,将以往教学中的人际传播模式做一个新的调整尝试。

关键词:人际传播;影视艺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73-02

一、论文研究的提出背景

近年来,传媒业势如破竹,突飞猛进。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利益推动了许多高校争先恐后地增设影视类专业。笔者工作单位是一所专业性的影视类艺术院校,学院有着良好的运作模式及多年的授课经验,优秀的毕业生在中央台、湖南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工作。因此,笔者对影视业的发展很关注,对目前各高校新增影视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也更为担忧,希望自己能有一些好的建议和方法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

今年笔者参与了一项学校的科研项目,对本省的市县电视台作了一项调查研究。笔者所负责调查的地区是晋城市级电视台,以及阳城、沁水等县级电视台。调查研究的方式包括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电视台参观考察等形式。问卷调查共设计了受访人信息、电视台人才总体状况、电视台人才需求情况、电视台人才开发情况、我院毕业生对我院影视教育工作的建议五个部分。收回的调查分析显示,电视台最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及专业技能;最需要的岗位是策划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开拓创新精神及团队精神。毕业生对我院建议的调查显示,建议我院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及教学组织调动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上述电视台所需能力、人才的培养及毕业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笔者以下的文章将利用传播学中人际传播在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具备“创新精神、策划能力、团队意识”的人才。

二、论文研究的理论背景

传播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国内与国外之分。萨姆瓦认为,传播是一种双边的影响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向地将信息编码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唤起特定的反应或行为。在国内一般我们将传播定义为传播是传达人的意念,促进人与人之间了解的一种工具。传播类型主要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类型。课堂教学属于人际传播的类型,但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很多教师更接近了大众传播的类型,忽视了课堂教学应以人际传播为主。尤其是影视艺术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人际传播的教学模式。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根据拉斯韦尔的经典“5W”传播模式,后经过不断完善,传播学研究普遍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它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媒介分析、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控制分析,是将传播者作为研究对象,赋予传播者不同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媒介分析,是将传播的渠道或传播借助的介质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传播介质,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内容分析,是将传播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传播不同的信息种类,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受众分析,是将传播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不同特性,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效果分析,是将传播目的是否实现及多大程度上实现作为研究对象。这五方面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一个信息传达与反馈的系统。

三、人际传播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1.影视是一门起步比较晚的艺术,电影相对较早,电视稍晚。它既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技术的支持,也需要人文社科知识内涵的丰富,还需要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感的熏陶。因此,想要制作出清晰逼真、意蕴深厚又兼具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优秀的团队合作,也需要达到一定深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综合知识广泛的编导人员。作为一名影视类艺术院校的教师,只有在明确认识到影视类艺术特殊性的基础上,才能明确自身多方面素质不断提升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特殊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将教师的知识比作满满一桶水,在对学生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传播要素的影响,必然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到的就只剩半桶水了。更何况如果教师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量还不到一桶水的话,可想而知学生能接受到的有多少。

2.传播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只有黑板作为教学道具的时代,板书和语言传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单向的人际传播。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网络、多媒体这些新的教学道具进入课堂,ppt的使用代替了以往教师的语言传达,尤其是影视类专业片例的播放,课堂教学似乎变成了一种以大众传媒为主的传播。课堂教学传达的信息不是单纯的知识类信息,而是一种交流,是观念、情感及知识等多重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电子媒介教学道具的运用,只能完成信息传递中纯知识性的单一传递。人际传播的特点是感官参与度高、信息反馈的量大和速度快、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较多。因此,课堂教学仍应以直接的人际传播,即面对面的对话为主。

3.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传播,是一种包含五要素的系统,五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笔者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出电视台需求的创新精神、策划能力、团队意识的紧缺人才,这便可以看作是课堂传播的目的,即要实现的传播效果。为了使要实现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则需要合理利用系统里其他的四个要素。下边笔者将从其他四个要素分析入手,提出一些影视类专业课堂教学的方法建议。

(1)课堂教学中的传播者即为教师。教师是传播过程的源头,掌控着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播对象的制约,他的行为影响着传播效果。即教师掌控着教学内容、教学道具与方式,讲课过程制约着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等都有教学大纲的规范,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教师可以自行调整,根据传播学的“守门人”理论,教师的角色类似于守门人的角色,门卫决定着哪些人可以进入,哪些人被挡在门外。教师可能根据自身的擅长、喜好与习惯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删减、变动与调整。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主体,对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随机应变,这是教师作为“守门人”应该具备的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分阶段地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策划及团队能力。

同时,作为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教师的外在形象、音色、语速、亲和力、独特性等方面作为附着在教师身上的特点,也会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这些个人魅力,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传播和个性传播形式,使得90后学生更容易因这个教师而选择认同某门课程。

(2)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对象即为学生。学生是传播过程的终点,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实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去研究所教授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影视类专业的学生,有着明显的特点。他们感性、活力、变化、新鲜、个性、张扬、怀疑、叛逆,尤其是面对90后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满堂灌和单一的讲课模式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应该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时,必须参考学生的如上特征,并将那些特征加以利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学生的感性特征来导入,让学生安静下来,很快便能融入到课堂情境;可以利用学生的怀疑叛逆特征,将所要讲述内容以片面化或错误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参与;可以利用学生的新鲜变化特征,灵活机动地将课堂内容加以联想、对比,巩固加强学生的理解。

endprint

同时,考虑到学生发言不积极、不主动或者疏于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情况,尤其当教师提出问题,全班没一个人主动回答的时候,根据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理论来改变这种尴尬消极的现状。“意见领袖”是学生群中性格相对活泼、善与人交往,又有一定权威性、话语权的学生。这些学生作为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中间桥梁,借由中间桥梁,教师和多数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认同信任,最终达到零桥梁沟通效果。

(3)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内容即为教学内容。传播内容是传播过程的核心重点,是传播过程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对于一般的普通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为知识性内容,有着明确的知识点。但由于影视类专业独特的艺术性,它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同时需要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因此,课堂所传播的信息不仅包括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点和技能),还包括观念、情感、视角、愿望、风格、知识面、感受方式、思维方式、个人魅力等的传递与交换。通过科研项目问卷调查的分析统计,笔者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做了调整计划。首先,将所代的专业课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分块,按照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之归为知识型的、技能型的、能力型的、创新型的、合作型的五类。教室内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知识型的、能力型的、创新型的三类。实践课的课堂教学主要完成技能型的、合作型的两类。针对每种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并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

同时,伴随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形式也要与之相随。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有着各种特长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采取一对多的对话方式,传达所有学生都需要知道的信息和培养的技能。但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抹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法让学生自身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进步。笔者在使用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传达交换共通的信息,留下三分之一的时间使用一对一的对话模式,笔者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改编。对于课堂集体教学中使用的片例,教师会针对画画、音乐、编导、动漫、摄影等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或改编片例中的单幅画面构图,或替换不同乐器与旋律的音乐,或对片子的编辑结构顺序进行新的调整,或对片子人物的造型做出特殊的改变等,将学生自己关照世界的方式,以合适的作品表现出来,然后根据结果与学生交流。这样,教学内容不仅传递知识和技能信息,同时也传递了观念、情感、思维方式等信息。

(4)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媒介即为教学道具和教师的身体语言。传播媒介本身的特性,会影响到传播效果。板书作为媒介,逻辑性强,规范、整合,便于学生记录。多媒体PPT课件作为媒介,视觉冲击力强、印象深刻、生动感性。口头语言作为媒介,亲和力强、通俗易懂、反馈快,这三种媒介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传播介质。还有一种媒介被多数教师忽略,即教师的身体语言。教师良好的身体语言,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发挥,受其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影响。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思维潜力。

其次,老师肢体语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疲倦,难以持久。

总之,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基于师生之间的人际传播行为,充分运用人际传播的各种手段与方法,把一对多的教学关系转化成一对一的对话关系,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成一个以人际传播为主体的共同体,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影视行业的优秀人才,这应该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美]巴克斯特,布雷思韦行.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M].殷晓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美]E.T.韦伯,[美]J.J.摩根.他人心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常识[M].周智文,译.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普普(1982-),女,山西阳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传播影视艺术课堂教学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微信人际传播分析
对于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思考
微信聊天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