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妈妈”陈万霞:创建全国首家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2014-09-10 07:22一润
妇女生活 2014年5期
关键词:陈冲阳光妈妈

一润

寄宿小学艰难中诞生

2005年,陈万霞任教15年的小魏小学撤并到乡里中心小学后,她离开偏远的大魏村(小魏小学撤并后,小魏村也合并到了大魏村),应聘到县城一所民办学校任政教部主任。每天看着一群孩子在身边跑啊笑啊,她常会想起以前学校的学生,心中十分挂念他们。2006年暑假,陈万霞专门回到大魏村,想去看看孩子们都好不好。然而,令陈万霞没想到的是,她刚走进村口,就被一群村民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向她诉苦:“学校撤了,你们都走了,村里七八岁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好几个小时的路,这样下去可不是事儿啊!”

原来,中心小学离大魏村很远,又没有寄宿条件,孩子们上学极不方便,甚至发生过孩子在路上掉进水塘里的事情。陈万霞虽然知道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可没想到情况会这么糟。望着乡亲们一双双饱含忧虑而祈盼的眼睛,陈万霞的心里感到极度震撼。是呀,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长途跋涉,遇到雨雪天怎么办?途中不小心发生意外或遇到险情,可是人命关天啊!当天晚上,睡在热心的村民家里,陈万霞失眠了。

第二天,陈万霞回到县城,跟丈夫钟志球商量:“志球,我想回大魏村办所学校,你跟我一块儿去吧!”钟志球愣了一下,不敢相信妻子的话。陈万霞便将去大魏村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他。钟志球陷入了沉默。

“你的想法和愿望是好的,但小魏小学刚撤并,上面根本不会同意在那里再建学校。再说,你在县城教书条件好,待遇优厚,你何必自讨苦吃呢?”钟志球想劝住妻子。“我心已决,在废弃村小的基础上开办一所寄宿小学,让孩子们有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陈万霞说。钟志球见劝不住妻子,只得妥协,说先向教育局反映反映情况再说。然而他心里清楚,生性好强的妻子一旦决定的事很难回头。

果然,陈万霞雷厉风行,当即写好辞职报告,交给所在学校的门卫,让他转交给校长。陈万霞说,校长对她很认可,对她各方面的工作都很支持,她不好意思当面跟校长说辞职,只好让门卫把她的辞职信转交给校长,并代她说声“对不起”。

突然收到陈万霞的辞职信,校长一时有点茫然,但当他知道陈万霞辞职的真相后,不禁对她肃然起敬,同时他也明白,在那个地方要再办一所学校,简直太难了!

辞职后,陈万霞匆匆赶回大魏村。看着义无反顾的妻子,钟志球也只得硬着头皮跟班随行。陈万霞租用原小魏小学废弃的旧校舍,开始了艰难的办学历程。白天,她去村里挨家挨户家访;晚上,她和钟志球整理校舍,一干就是一整夜。“累得实在不行了,她就躺下睡一会儿,接着又起来干活。”说起妻子,钟志球很是心疼。

村民们听说陈万霞回来办学,喜出望外,纷纷前来帮忙,自发清除废弃校址上的杂草和垃圾。然而,白手起家办学,困难可想而知。村民们被陈万霞夫妇的精神所感动,自告奋勇跑到别的学校,用手推车拉回人家淘汰的课桌、凳子和铁床。

教师问题更让陈万霞着急。县教育局虽然批准了陈万霞回村办学的申请,但没有给她调拨教师,陈万霞只好恳求一些要好的同事前来帮忙,她又在同学朋友间奔走呼吁:不要的课桌凳子我要,不用的图书我要……

在陈万霞的不懈努力下,一座名为“阳光小学”的学校终于成立了。当64名孩子欢天喜地拥进学校的那一刻,陈万霞激动万分,热泪奔流。

“创办初期,5名教职工既当老师又做家长,谁不上课谁就去烧饭、洗衣服、打水,每个人都是超负荷工作。”陈万霞感慨地说。不过让她感动的是,老师们吃的白菜、萝卜等,都是村民们你一篮我一篮送给学校的。

“阳光信箱”的独特关爰

陈万霞创建阳光小学的初衷,是想办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刚开始学生少,而且一部分还不住宿,她也没觉得有多大压力。可随着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周围村子甚至其他乡镇的很多父母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她这里上学。2007年新学期开学前,阳光小学的招生规模突然由第一年的64人猛增到215人,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要住宿。这是陈万霞始料不及的,宿舍、教室及各种教学设施一下子变得异常紧张,而且,师资一直是个难题,年轻老师流动性非常大,学校留不住人。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当时真的非常为难,因为家长满怀希望把孩子送来了,你总不能说不收吧?”没有办法,陈万霞只得求助于县教育局。好在,教育局同意给她调拨老师。

得到县教育局的支持,陈万霞十分高兴。当时正值春节,即将开学,盖房子根本来不及了,陈万霞就在学校周边租了几套民房,她动员所有的老师,包括一些热心的村民,请来木工、电工,搭建临时宿舍,好让孩子们有地方住。回想起那一年,钟志球感慨地说:“万霞几乎两天两夜没有吃饭没有合眼,那是她过得最忙的一个春节。”

但一下子增加那么多学生,学校却没有足够的钱预买教材,无奈之下,陈万霞狠下心,硬是让父亲把家里的两头老黄牛卖了,筹钱买了教材……新学期开学时,看着孩子们顺利入学,疲惫不堪的陈万霞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校长、六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校车司机,为了这所非盈利学校的正常运行,陈万霞身兼数职忙前忙后。但不管多么忙碌,也不管多么疲惫,只要有点儿时间,陈万霞就耐心地与留守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由于缺少父母呵护,一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但他们内心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为获取孩子们更多内心的想法,陈万霞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阳光信箱。

写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老师、写出心中的小秘密……阳光信箱一挂出来,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小信封,把他们的温馨、调皮、痛苦等一一呈现在老师面前。孩子们写给远方父母的信件,陈万霞会想方设法转交;孩子们的倾诉,她和学校的老师会通过回信、谈话等方式,及时与孩子们交流。

在阳光信箱里,陈万霞收到了一封无法转交的信,令她辛酸不已。五年级学生陈冲,妈妈在生他的时候死于难产,爸爸重新组建家庭,家里只剩下陈冲和85岁的爷爷。爷爷耳背,陈冲很少也很难与爷爷交流,性格变得孤僻。陈冲就每周都往这个信箱里投信,每次都是写给一个人——他去世的妈妈。在征得陈冲允许后,陈万霞阅读了这些信。孩子的忧伤和对母爱的渴望,让陈万霞久久不能平静。为让陈冲尽快走出心灵的阴影,陈万霞主动提出要做陈冲的妈妈,用自己的呵护弥补孩子缺失的母爱。慢慢地,陈冲变得开朗了,开始直接给陈万霞妈妈写信。

“妈妈把生命给了我,自己却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很想念她,有时候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陈校长的样子,她就是我的妈妈。”腼腆的陈冲说。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陈万霞到陈冲家家访时,都会给他买些零食或者衣服。有时,陈万霞还会把陈冲带回家,让他和自己的儿女一起过周末。

另一位学生肖雪,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母爱的缺失让她倍感孤单,她悄悄写信告诉陈万霞,也想认她为妈妈。但陈万霞思前想后却“狠心”地拒绝了。“陈冲和肖雪不一样,肖雪有妈妈,如果我简单地代替了她妈妈的位置,这对孩子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伤害。”陈万霞回信告诉肖雪:“肖雪,亲爱的宝贝,爸爸妈妈永远爱着你,出去打工也是为了能给你创造更好的生活,老师爱你就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可到底老师还是老师,妈妈才是世界上最亲的人,老师可代替不了妈妈的位置,也不能取代呀。”

收到陈万霞的回信,14岁的肖雪心灵被深深震撼,她回信说:“陈老师说的很对。”就这样,对每一个孩子,陈万霞都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温暖的爱。“陈老师上课是老师,下课是妈妈。”在阳光小学,孩子们都这样说。8年时间里,陈万霞用爱呵护着每一位孩子。

作为陈万霞多年的老朋友,陈集镇中心小学老师王大庆说,陈万霞一家人的心血都给了阳光小学。3年前,陈万霞女儿的中考分数能被县城最好的高中录取,然而那所中学没有寄宿条件。陈万霞为了全身心投入阳光小学,为了村里的留守孩子,她最后还是让女儿读了并不是特别好的一所寄宿制高中。对此,陈万霞并不后悔,她说:“村里的留守孩子离不开我,离不开阳光小学,作为老师,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学生需要。”

让留守孩子成为快乐天使

阳光小学规定,孩子们每半个月回家和家人团聚一次。接送孩子要花费陈万霞不少精力,有时候遇到一些孩子不愿意上学,闹情绪,陈万霞也感到很头疼,但她从不厌烦。

刚入学的孩子比较恋家,“这些孩子在爷爷奶奶跟前撒娇,说不去上学,哭着闹着不上车,劝不好哄不好孩子,我就告诉家长,先放这儿吧,我先去接其他的孩子。等孩子的情绪缓和一下,再回去接。”其实指望那些爷爷奶奶接送是不可能的,老年人开电瓶车或骑三轮车很危险。头几年,到了周末陈万霞就从校长变成了司机,负责接送孩子,放下一批后,她又调转车头赶去接另一批孩子,就这样来来回回一个下午就要跑上五六趟,一天下来累得她筋疲力尽。好在后来教育局为学校配了校车,陈万霞才松了一口气。

一次,陈万霞去接二年级的学生程芝梅时,她哭闹着不肯上车。原来,程芝梅的妈妈前一年因病去世,爸爸前不久又在工地上出事故离开了人世。8岁的程芝梅跟着70多岁的奶奶,生活很是艰难。年事已高的奶奶便想让孩子辍学。陈万霞得知后多次登门劝说,并免除了程芝梅上学的一切费用。

在阳光小学,陈万霞还构思了一个独特的创意:就是每个月6号,学校都要给孩子们过一次集体生日。“因为不可能给每个孩子单独过,所以我们就把那些当月过生日的,集中在一起过。”

每到那一天,学校订上一个大蛋糕,把当月过生日的孩子召集在一起,孩子们自编自导文艺节目为小寿星们“祝寿”,老师则会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每个孩子的生日前夕,陈万霞都会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提醒父母,别忘了在孩子生日那天打个电话祝福孩子。陈万霞在阳光小学创造的集体生日,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到十分温暖。

2012年刚转学来的三年级新生吴健,想家了,蹲在墙角不吃饭。陈万霞把孩子拉起来,将他的小脑袋温柔地拢到自己胸口,轻声说:“好孩子,别人都在吃饭,你不吃,老师也不想吃了,听话,和老师一起吃饭。”吴健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懂事地点了点头。

有时候,陈万霞忙累了,就在学校操场上歇歇脚。只要孩子们下课,大家就会围过来,有的用小拳头给她捶背,有的把写的信塞给她,有的缠着要她讲个笑话。“都说我照顾学生,其实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陈万霞乐呵呵地说。

“这个地方的孩子更需要我,这里才能体现我的价值。”如今说起办学,陈万霞仍是感慨万千。她说:“阳光小学虽然设施差,但孩子们很快乐,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是我最快乐的事。”2009年到2011年,阳光小学被县教育局连续3年推选为“省级优秀学校”候选单位,这也是肥东县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而阳光小学的学生,无论是体育、美术、舞蹈,还是文化课方面,都多次在乡、县、市获奖。陈万霞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道德模范、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等多项殊荣。

“新的餐厅、浴室、卫生间,操场上摆放了新的体育器材,宿舍楼里干净整洁,校园里到处是鲜花和绿草,今秋开学时,孩子们看到崭新的校园,一定高兴坏了。”2013年7月10日,陈万霞的阳光小学接到肥东房地产界的100万元捐款,这笔善款专门用于宿舍楼、亮化、供水等10项工程的重建改造……肥东县教育局吴友帮局长表示:“陈万霞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动容。2014年开始,我们力争把阳光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留守儿童之家,打造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教育基地。”

因为爱,陈万霞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爱,她还将会做更多的事;因为爱,我们相信,她必将会做得更好;因为爱,一个不管多么平凡的人,只要敢做梦,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陈冲阳光妈妈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月夜曲
走,出发!
鸟妈妈
走在阳光路上
我的妈妈是个宝
我们的青春交相辉映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