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5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08:5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糖化组间血糖

云南省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 会泽 654200

拜糖平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5例临床观察

黄琼

云南省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 会泽 654200

目的探讨和分析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拜糖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BG水平较对照组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l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序下降,治疗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不良反应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互补性,临床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少,较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的疗效更佳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拜糖平;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以每年250万以上的人数不断递增,其中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拜糖平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能够通过延缓减慢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可延迟来自双糖、低糖及多糖的葡萄糖吸收,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9.5±6.4)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4±0.9)年。纳入标准:①均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既往服用药物治疗后血糖均未达标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e)>6.5%或空腹血糖(FBG)>7.0mmol/L;③均接受饮食、运动治疗;④体重<35kg/m2。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伴严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甲状腺功能异常;④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⑤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治疗期间产生的任何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94)0.5g/次口服治疗,每日3次,根据血糖和尿糖等指标变化情况调整给药剂量,最大不超过2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拜糖平(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23)50mg/次治疗,每日3次,按照该剂量服用3d后,于第四天加至100mg/次,均在饭前服用。两组患者2周测一次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每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e)。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测定前需禁食8-12h,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采用末梢血糖检测仪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法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有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在0.3%-<1%;无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1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F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Ale经治疗后有不同程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验指标对比分析±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糖4例,恶心、呕吐、头痛2例;对照组恶心、呕吐、腹泻、头痛3例,低血糖3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持续加快。临床已将糖尿病列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3]。若临床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肾功能障碍、心脏病变、眼底病变及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不仅造成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严重影响,同时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采取有效的降糖药物控制机体血糖,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延缓慢性并发症发展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的发病中较为重要两个病理生理学因素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4]。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加强饮食与运动控制,以此作为基础治疗,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属于慢性药物,必须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和预防机体血糖升高,临床采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及各种胰岛素制剂等。其中二甲双胍可以起到减少肝糖输出和降低FBG的作用,单一使用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拜糖平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或减慢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具有降低FBG、PBG、HbAle的作用,尤其是PBG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5]。

本文采用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组总有效率94.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4%,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PBG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HbAle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张凤革.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2990-2992.

[2]荣佐民.二甲双胍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7):18-19.

[3]胡茗,冯晖,渠莉,等.联合应用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59-1760.

[4]陆咸吉.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2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70-2971.

[5]阿力普斯迪克,姑再丽努尔艾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隆糖药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465-466.

黄琼(1974-)女, 汉族,云南会泽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

R587.1

A

1007-8517(2014)13-0060-02

2014.05.05)

猜你喜欢
糖化组间血糖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