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需求驱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4-09-17 19:05孙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需求驱动 ;服务对策;读者需求

摘要:文章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现实情况,着重分析读者需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驱动效应,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5-0044-02

收稿日期:2014-04-11

作者简介:孙涛(1974-),黄淮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1读者需求驱动的现状与变化

1.1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需求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而开展的,读者的基本特征就是有一定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立足的重要平台,他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中占据较大比重的是文献信息价值,而文献信息价值最终是由读者实现的,不同的文献载体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知识信息服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网络检索这种实用性阅读方式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功能更为强大。数字出版的新形式促进不同的数字化阅读媒体的产生,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电子期刊、数字报纸、手机及平板电脑读物、网络文学等使得现代阅读方式和主体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及其联盟的发展,用户移动终端的使用,推动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形成纸质与数字化并重发展,这种信息和资源的优势,才能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1.2读者对于图书馆技术与文化环境的需求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知识拓展和传播方面的便捷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提升服务的层次。同时要充分提高管理员专业素质,改进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有一定的需求,注重图书馆具有优雅的文化,幽静的格局布置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图书馆应努力为读者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安静的学习氛围。

1.3读者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教育的需求

在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读者和图书馆是处在一个相对静止的交流状态,没有读者需求的分析和解读,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有了更高层次的标准,要求图书馆的服务朝着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服务就要求图书馆提供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策略,因人而异,提供不同文献信息服务和优雅的读书环境。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对图书馆服务更高的要求,希望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以及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展开一种平民化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既能为读者带来方便,又能够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4读者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情感与知识服务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然而实际生活中图书馆的信息更新和馆员的职业技能不能满足读者的发展需要,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文献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担当起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担当起信息导航员的角色,成为读者与信息沟通的桥梁。读者希望图书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图书馆员能够在服务上更加尊重读者,以一种高素质的服务姿态服务读者,使读者能够乐于与馆员交流,探讨学问,和谐共处。

2以读者需求带动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2.1以读者的需要作为采购依据的资源建设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要形式就是资源的输出,只有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保障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对于高校图书馆,采购人员要进行深入调查,明确馆藏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深入研究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各院系优秀专业任课教师的交流,及时了解专业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在专业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思想、方法及研究方式等。此外,图书馆员还可以把计划购买的数字资源,提前放到图书馆的图书试用推荐一栏中,供读者试用,并听取相关意见;可以把所要选购的图书清单,发给各院系负责老师手中,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选定和推荐。通过成立图书馆管理员委员会,定期开展读者代表交流活动,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满足读者的需要。对于读者来说,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得文献和信息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购进国内外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信息资源。在不断更新优化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购买一些中外期刊和数字资源来补充文献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要购买一些满足读者需求的光盘资源,实现图书馆全方位的发展。

孙涛:读者需求驱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孙涛:读者需求驱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2.2以图书馆空间资源建设与环境优化提升读者满意度

图书馆是一个书籍的殿堂,是一个公众云集的阅读中心,吸引读者的不仅是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便捷先进的电子资源,而且优美、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样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绝佳的效果是胜于说教的,他以一种温和、潜在的方式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是被人们共同接受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因此,图书馆要优化环境,通过舒适宜人的环境来影响读者的选择,吸引读者,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建筑,需要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配合,馆址的选择既要方便师生,又要求环境优雅安静。图书馆的内部装饰更是要十分讲究,如书架、桌椅要摆放协调,要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合理的搭配放置。此外,管理员可以在墙壁上挂一些名人的事迹及言论,为读者创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标示用语应用必要的语言艺术,不仅能给读者一种亲近温馨的感觉,而且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图书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做一个有素质的读者。

2.3注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发挥有效服务的基础是图书馆员的素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者对文献和电子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所以,每位图书馆管理员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另外,高校图书馆也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要不断提高管理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耐心热情的服务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以微笑递进与读者之间的感情,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者、提供者,在进行自己的职业服务时,也要像销售专家一样,能够明确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让图书馆提供的文献、电子信息服务达到完美的契合状态,真实满足读者的需要。

重视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作用。通过图书馆相关文明准则的制定,规范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行为,对图书馆各个职位的管理员的服务内容提出要求,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完善图书馆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严格、公平的奖惩制度,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定期对管理员的工作水平进行考核,给予管理员一定的压力,鼓励管理员表现自我,对表现优秀的管理员给予充分的奖励。

2.4强化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积极开展图书馆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提高对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一方面,要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举办相关的图书馆应用讲座,带他们到图书馆进行实际的参观,资源的使用技巧。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设置和藏书情况,清楚图书馆的书籍管理体制和借书阅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由专业人员讲解并示范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书籍,检索相关电子信息,熟悉各种资源的获取方式,提高读者对资源的查找、辨别、整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读者交流活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耐心听取读者的建议,把读者的要求做好记录,同时把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告诉读者,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付出和努力,双方能够更加理解对方,能够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更有利于问题的解读,有利于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既可以真实发现读者的需求,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此外,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可以使读者对图书馆功能的了解更加充分,在图书馆的存在和未来发展问题上能够到广大师生的支持,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图书馆要凭借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媒体,向读者宣传自己,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开展“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向读者介绍馆藏文献资源和特色服务项目,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3结语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图书馆整个系统的优化组合,通过内部机制的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完善业务流程、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树立良好的管理员形象,进而实现读者的最大满意程度。因此,我们要紧密关注读者的需求变化,洞察读者的需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特征,以读者的需求驱动为导向,调整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丘玲.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5).

[2]赵心宇.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方向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服务项目设计
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若干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
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与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技术智慧元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