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脑梗死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2014-10-15 03:08卓贤进林丹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降脂阿托硬化

卓贤进 林丹珊

1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 521000; 2 潮州市饶平县人民医院

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推荐他汀类降脂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1]。抑郁是脑梗死后并发症,目前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会导致抑郁等情绪改变,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增加并发抑郁的风险仍未证实。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前、后汉密尔顿17项抑郁测评量表(HAMD)评分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是否会对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状产生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 选取某医院自2010年8月-2013年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完善空腹血生化的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按规范行CTA、颈动脉B超等检查,从确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初步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肿瘤疾病的患者,随机抽450例纳入本次研究,患者接受HAMD评分。以2010年缺血性卒中指南为基础,结合他汀类药物用药情况,将接受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定为强化降脂组,标准降脂治疗定为标准降脂组,另外,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归入无降脂组。纳入患者门诊随访3个月,定期进行空腹血生化检测,包括血脂(Cho,LDL-C)。随访结束时行 HAMD评分。本研究共脱漏50例,结束最终完成400例,具体分组及性别比例情况如下:强化降脂组200例,标准降脂组150例,无降脂组50例。男性治疗组190例,女性治疗组160例。各分组平均年龄、性别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案

1.2.1 强化降脂组:阿托伐他汀平均剂量为(18.60±9.90)mg/d。160例有易损斑块,17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接受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或联合治疗;8例患者合并冠心病;38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除16例患者因消化性溃疡病史不使用阿司匹林外,其余184例患者均辅助使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1.2.2 标准降脂组:阿托伐他汀平均剂量为(7.50±3.00)mg/d,17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接受CCB、ACEI、ARB单药或联合治疗;除16例患者因消化性溃疡等病史不使用阿司匹林外,134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1.2.3 无降脂组:3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接受CCB、ACEI、ARB单药或联合治疗;13例合并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50例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43例患者LDL-C水平低于2mmol/L。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确立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记录降脂治疗前各组患者胆固醇指标及HAMD评分,随访3个月后,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脑梗死患者胆固醇指标(LDL-C、Cho)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 (P>0.05)。详见表1。

表1 降脂前、后HAMD评分及血脂指标比较

2.2 比较男性与女性治疗组的阿托伐他汀剂量及接受降脂治疗后的HAMD评分、血脂水平:本文观察性别分组为男性治疗组190例,女性治疗组160例。分析两组降脂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再次测评,女性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 LDL-C、Cho水平及治疗前、后降幅,以及阿托伐他汀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男性、女性治疗组降脂后HAMD评分、血脂指标及用药剂量比较

3 讨论

3.1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过往认为,脑梗死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高脂血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高脂血症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1~3]。根据目前情况,梗死后再发的风险较大。相关文献报道,8.8%的卒中幸存者将在6个月内再发。因此,二级预防尤其重要,应尽早开始。目前,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积极药物二级治疗,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栓事件,进而降低再发风险。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重要诱因之一,相关文献指出80%以上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状态,因此,降低高黏状态、促进血栓溶解、调节血脂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4~6]。他汀类药物能阻止 HMG-CoA向甲羟戊酸转化,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如心梗、脑卒中等的发生。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达到对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作用[5,7]。然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清5-羟色胺降低,减少额叶等脑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会增加患者抑郁症风险。本文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前后HAMD评分,以探讨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抑郁情况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降脂治疗3个月后,强化、标准降脂组降脂治疗前、后各组的LDL-C、Cho水平均见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HAMD评分,未发现HAMD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降脂治疗3个月后,女性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阿托伐他汀剂量、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次观察结果说明抑郁症状与阿托伐他汀剂量、血脂水平、降脂幅度关系不大。合理使用阿托伐他汀不导致脑梗死抑郁症状的出现,也不加重原有的抑郁症状,不会增加脑梗死并发抑郁的可能性[8]。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随访时间较短,非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等,期待在日后的研究中对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问题上再作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1]冯光坤,牛建花,朱海英,等.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40-1942.

[2]张丽贤,毕尚青,伍嘉坚,等.彩超检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098-3101.

[3]DONG Fen,FU Guoping.Effect of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by Atorvastatin on Blood-fat and Carotid Arterial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a Modern Doctor,2011,(20):146-147.

[4]丁颖.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干预研究〔J〕.首都医药,2011,(2):28-30.

[5]骆黎,徐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6]LI Qiang.Effect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on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2011,(9):827-830.

[7]赵丽春.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42-44.

[8]李蓉,李飞.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98-2200.

猜你喜欢
降脂阿托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