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

2014-10-21 15:45伊冬华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新形势意义

伊冬华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及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大多数公立医院逐渐走上了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同时大批民营医院也在不断涌现。在这种趋势下,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基于这一背景,对医院经济管理的意义进行探析,对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经济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经济管理是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医疗医生制度不断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医院一定要认识到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变化,不断深化自身的经济管理改革,从而实现医院经济高效、优质、低耗运行,不断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传统的医院收费逐渐被医保付费取代

随着我国逐步推广深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院传统的收费方式逐渐被取消,医保结算中心成为了付费第三方,代表患者向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付费。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往的直接收费收入开始转向预算性收入,医院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数,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作者所在的医院为例,根据《烟台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规定,统筹病种患者的日常门诊医疗费用,在规定范围内的,大病患者从统筹基金中支付85%。患者的大多数医疗卫生费用将由统筹基金向医院支付,因此医院的收费来源变得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

(二)“以药养医”方式逐渐被摒弃

多少年来,我国医院的经济效益往往来源于药品的额外加价及提成收入,因此“以药养医”成为各家医院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不断改革药品流通体制,这种传统的收入方式将被逐渐取缔,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将转向成本控制等内部管理方面,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能力、优化医院的服务水平成为医院的必经之路。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改革及国家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政策,将规范医院的药品收费,倒逼医院经济管理的转型。以作者所在医院慢性病的收费为例,慢性病实现起伏线和限额管理,起付标准为300元,慢性病患者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部分80%支付,一个医疗年度内不能超过慢性病最高支付限额。医疗费用的控制使得医院难以通过提高用药价格和标准来提升经济效益。

(三)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及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鼓励,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是医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

经济管理是医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对医院各项活动进行经济和财务监督,不断规范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提升医院经济活动与管理的质量,从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经济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医院各个部门的活动被规范,医院贪污腐败等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医院经营成本和财务成本有效降低。

(二)有利于医院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

近些年來,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医院为了提升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大规模地进行医院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病房的扩建及医疗卫生设备的购买等。在这种背景下,医院需要不断筹集资金,通过贷款等手段来融资,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给医院积累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一旦医院未来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入无法偿还贷款等财务风险。经济管理是医院防范和控制风险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风险的有效评估,将潜在的经营和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提升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将医院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各个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医院各项资源的效率,实现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另外,通过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考核,能够有效激励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医院经济管理的环境

随着医院日益深入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医院一定要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医院一定要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济管理部门在医院中的地位,让经济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医院要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管理工作重点的迁移,将重点从原有的资金管理与凭证控制等向对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整体活动的控制上转变。最后,医院领导要带头遵守各项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在员工中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和理念,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强化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质量

医院经营管理的根本在于提供优质、安全、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医院要将经济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医疗和服务质量上面。首先,医院要严格把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内部加强对医疗质量意识的宣传,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制度与医疗监控系统。医院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要将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中心,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服务的全过程中。其次,医院要认识到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质量标准为指导构建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医疗卫生质量标准、药品管理规范、入院住院标准等,将这些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依据,从而开创“医院投入合理化、医疗服务低成本化、病人消费最低化、医院收益合理化”的新思路。

(三)强化医院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实现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一定要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充分发挥预算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医院内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医院要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在进行医疗卫生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及药品采购等经济活动前,要对市场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结合医院战略目标、资金规模和竞争对手状况等来进行预算编制,从而使医院未来的财务规划有据可依。另外,医院要将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结合在一起,将内部控制的各個部分融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去,以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目标。

(四)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建设

医院要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设,引入具备医疗卫生、财会、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的综合性经济管理人才,从而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首先,医院要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其对经济管理活动的控制与监督能力,对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医院工作的实际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意见。其次,经济管理人员要对医院的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重点加强对医院资金流动及固定资产的管理,结合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企业提出科学的建议,从而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优化医院各项资源的配置。最后,医院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应用各种信息化软件,为实施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拓展特色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卫生市场的逐步放开,医院不能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同质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否则将很容易陷入亏损的境地。医院除了提供国家要求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拓展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高、精、尖”的服务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点,从而提升竞争力,获取特色效益,满足社会各个人群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论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2]宋秀丽.医院经济管理遇到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3]包晓焰.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社保中心)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新形势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诗里有你